遏制中资收购潮 欧盟拟立法严控

中资在欧洲的并购热潮来势汹汹,但最近踢到铁板:在德国主导下,欧洲联盟今年可能对中资设防火墙。

面对中资收购热潮,德国政府希望欧盟通过更为严格的法律加强对德国企业的保护。据报导,德国经济部国务秘书近期表示,德国已经和法国、意大利联合起草了一份立法草案,呈上议会,目的是在欧盟框架内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更为严格的监控。

年内出台法规 赋予政府否决权

据德国《星期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1月28号报导,德国经济部国务秘书马赫尼希(Matthias Machnig)表示:欧盟有必要在今年内出台更为严格的法律,来遏制中国投资者在欧洲的收购热潮,减少科技和专业知识外流。

欧盟企业具有创造性,很有吸引力,收购案越来越多,但往往是在扭曲的市场环境的融资条件下进行的。德国经济部国务秘书还表示,如果德国和欧洲在未来仍希望保持经济上的成功和创新,政府必须对那些受国家控制的、战略性的企业收购行为进行更仔细的审核,在紧急情况下应有权终止交易。

马赫尼希说:“由于欧盟法规,我们无法审查来自各国,包括中国的特定投资。我们想做的,是联合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起草一份法案,以对特定投资,做更深入的评估,甚至拒绝这些投资进入。”

曾任德国经济部长的现任外交部长加布里尔也表示,政府必须保护自己的关键技术。他不久前在慕尼黑“数字生活设计”会议开幕式上使用了“科技冷战”这个说法。

他说:“在科技冷战中,我们将成为旁观的观众,还是我们会有更好的答案?我们必须保护、有目的地扩建德国和欧洲的关键技术。”他警告说:“这是西方开放社会的科技领导地位,第一次面临严肃的挑战。”

机器人库卡被中资收购 震撼德国社会

德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对外来投资一向持开放态度,对中资产生戒心是从机器人公司库卡被收购引起的。

库卡(Kuka)是德国生产机器人的重要厂商。库卡机器人在先进制造业很常见,例如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上,可说是德国政府“工业4.0”的关键企业。

2016年,中国家电大厂美的集团传出要并购库卡,库卡股东为了钱、经营者为了开拓中国市场,也想把公司卖掉。

在市场开放的西方国家,政府几乎不干涉私人企业决策,私人企业也不愿被政府指指点点。当时的经济部长加布里尔希望请德国车商考虑,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是这些车商的销售都依赖中国市场,谁都不想给自己添麻烦,最后只好眼睁睁看着库卡被中国财团并购。

此事令德国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德国人开始担忧,本国的高端技术落入他人之手。因此,当中资企业有意收购德国晶片生产设备商爱思强(Aixtron)的消息传出后,德国社会警觉了。

德国经济部叫停了收购案,拖延了几个月,最后被美国政府成功拦下。因为爱思强在美国有分部,如果它违背美方意愿坚持卖给中国人,美国有可能禁止其在美做生意。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否决了这笔交易,理由是中国可能利用这些设备生产军武,影响国家安全。

针对中资 德国出台措施限制外资并购

分析指,中国官方的目标是跻身先进工业国家,中资并购的主要目标,包括航空、太空、汽车、生产设备、医疗、机器人业等,都是德国制造业的强项。中国有策略地蒐集技术和智慧财产权,对德国的领先地位已经构成威胁。

中资的不透明,也令欧洲各国感到不安。德国重要财经媒体《商报》撰文称,中国财团背后的股权结构和裙带关系十分神秘,而且不愿接受媒体采访,让人心生疑虑。

根据跨国会计事务所安永(EY)报告,2017年中国投资者收购或入股的德国企业,共54家,投资总额达137亿美元,其中知名投资案包括2017年中国海航集团以33亿欧元,入股德意志银行,成为德银最大股东;2016年广东美的集团斥资近47亿欧元,收购机器人制造公司库卡。

面对中国来势汹汹的攻势,德国政府不顾业界批评,去年7月决定,实施新的外贸规定:并购如果“危及公共秩序和国安利益”,政府有权加以禁止,这是德国首度对外资并购加以限制。这条新规显然是针对中资而来。

不仅如此,英国与意大利企业,也成为中资企业收购或入股目标,其中英国44家、意大利24家。

如今德国将对抗中资收购的行动扩大到欧盟范围,如果欧盟同意德、法、意的提议,今年立法赋予各国政府否决并购的权力,未来对欧中关系的影响值得关注。

【大纪元201826 记者余平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周仁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