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巨头中国被曝行贿 外媒聚焦“好学生变坏小子”

华尔街日报:中国医疗行业深陷系统性腐败

华尔街日报7月16日报导说,行业内部人士说中国的医疗行业深陷系统性腐败。许多医药公司通过中介来接触一个分散市场的更多角落,而医生常常寻求用额外补贴来弥补低工资。“腐败被广泛视为政府医疗改革举措的一个重大阻碍。”香港医疗专家,Konus资本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Jason Mann说,中共可能有进一步的打压并且将其公开化。

随着全球性的打击海外企业腐败,近年来中国已经”立法”旨在瞄准企业贿赂,但是中共官员没有发起几个导致企业负面结果的广泛调查。

一个著名的例外是,在2010年,一个中共法庭裁决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力拓雇员十年监禁,指控他从钢铁生产商接受93.5万美元贿赂并盗窃商业机密,损害了中国的钢铁行业。这个雇员承认他有两次接受钢铁制造商的贿赂。

中共对葛兰素史克的指控源自于六月下旬开始的一个调查,当时执法官员到访几个葛兰素史克办公室,没收文件并拘捕了一些雇员。这个高调的调查在它最重要的和发展最快的市场打击了葛兰素史克,在这里它有5000多名雇员,有六家工厂和研究实验室。

美国当局也加强了他们对跨国公司在中国活动的审查。自从2010年,司法部和证交委一直在调查是否一系列制药商包括葛兰素史克,通过支付贿赂给几个国家包括中共的政府官员,违反了“外国腐败做法法案”(FCPA)。根据FCPA,医生和政府运营医院的雇员都被视为政府官员。葛兰素史克和其他公司说他们在配合美国的调查。

美国之音:灰色地带鲜有净土

美国之音报导说,中共官媒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评也承认:“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医药领域贿赂从国家及医疗机构一直到乡镇卫生院,几乎不存在太多的净土,以至于拒绝并揭秘潜规则的‘极个别’医生反倒成了另类而混不下去。”

一些在海外运作公司入乡随俗,和他们的竞争对手一样,采取给回扣,提供免费或者折扣旅游等贿赂手段,提高产品在中国的竞争力。《华尔街日报》的社论指出,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这类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去年,礼来(EliLilly)和辉瑞(Pfizer)已就关于其在中国行为的类似指控,与美国监管当局达成了庭外和解。

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没有任何理由能为向中国官员和医生行贿的做法开脱。不过,这些指控也让人注意到了中国医疗体制中的一个更深层次的弊端”。

好学生变成坏小子

财新杂志在评论为何其他国家的“好学生”进了中国就变成“坏小子”的现象时表示:“归根结底,这与中国‘以药养医’分不开。在法律法规层面,商业贿赂‘零容忍’,而在现实层面,不贿赂就无法争夺市场,赢得政府、医院和医生的支持。”

美国之音报导说,中国药品制造行业的腐败,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程度。药品生产商通过向医生提供好处的手段推销药品,已经成为大家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更严重的是,中国市场上假药盛行,受生产、销售假药暴利的诱惑,许多中国的犯罪份子视生产、销售假药为发财捷径。

北京在出现一系列食品污染和假药丑闻之后,2007年10月7日,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执行了死刑。但是,假药和毒食品的现象并没有因枪毙郑筱萸而消失,反而呈越演越烈的趋势。

自由亚洲之声:制度性腐败

自由亚洲之声报导说,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中国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张赞宁表示,医药行业的贿赂现象不仅仅是经济犯罪行为,制造厂商及医疗部门通过抬高药物价格损害的也是公众切身利益。而在中国,国外制药厂商不通过商业贿赂就难以进入国内市场,这一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制度性腐败的现状。

张教授说:“医药界的商业贿赂是贿赂医生、贿赂医院,国外的医药厂商也贿赂中国的制药部门以及相关的官员们。通过贿赂,药价肯定会抬高,损害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利益、肥了自己。外国的药商如果不通过贿赂,打不进中国,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也是一种制度性的腐败。”

张赞宁教授认为,在中国行政权力缺乏监督以及司法系统不独立的现状下,经济腐败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制度性腐败已经泛滥成灾了。药物监管部门早就存在但不起作用,这也是由于制度性腐败造成的。我们国家不从制度根本上,也就是在中国权力是不受制约的”,“权力过于集中而且权力不受监督,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综合报导

责任编辑:孙芸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