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大陆所谓的“支原体肺炎”来势汹汹,许多儿童中招,出现高烧、咳嗽等症状。多地医院儿科门诊昼夜大排长龙,许多患儿出现“大白肺”,甚至肺坏死,并导致全家感染。各地医院一床难求。
患儿出现白肺 甚至肺坏死
河南一名8岁男童因为肺炎合并肺坏死,肺部出现了很多空洞,也就是“肺烂了”,家中的其他成员也全部被传染,出现了上呼吸道症状。
10月20日,河南儿童医院的一名医生告诉大纪元,“医院全部约满了,患者特别的多,都是支原体肺炎,以小孩也为主”。他提醒,如果孩子高烧,要及时来医院挂急诊拍CT片。因为现在许多小孩出现了“白肺”,甚至肺坏死。
上海小学老师李先生告诉大纪元说,“现在很多人感冒发烧,他所在的一个班级四十多名学生,只有十多个来上学的。我亲戚几个的小孩也都发烧,大人也感染,小孩子传染给大人的,一家一家全部感染。”
浙江杭州民众陆女士18日凌晨发文称,“女儿半夜温度烧到39.7度,送到医院后看到儿科半夜很多人在排队,全是看发烧的。”
据红星新闻报导,17日上午8点半,杭州市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大厅已爆满。儿科主任蒋春明介绍,近2个月,儿科日门诊量在1000例左右。上周末门诊量达到1800例至1900例,病房全饱和,一床难求,很多患儿等待住院。
蒋春明说,近日,一名10岁患儿出现反复咳嗽、发烧的症状,病程12天时来到儿科门诊,“检查发现肺部白色区域内出现黑色小空洞,部分肺坏死,最后确诊是支原体肺炎。”
各地医院人满为患 等床位需要多日
10月20日早9点多,湖南儿童医院的一名医生告诉大纪元,医院现在爆满,当天的挂号已经排满,许多儿童出现“白肺”症状,“现在医院没有床位,等床位也需要排队,等三天或四天应该可以住上院”。
河南郑州一名家长16日在视频中说,他14日早上5点到儿童医院排队,排了3天,小孩才住上院。
郑州一名儿科医生在视频中说,她16日上午看门诊,看到下午4点,看了一百多号病人,多是儿童,许多患儿出现“白肺”。
10月20日,大陆中学老师周女士告诉大纪元,“现在别说儿童医院了,就是一般医院都是很紧张的,走廊里头都有人,关键是当局不告诉百姓实话,封锁这些消息。”
大量视频显示,中国各地医院内人山人海,许多家长带孩子来看病,挤爆发热门诊。即使在深夜,急诊挂号的人仍在排长队。由于医院爆满,许多患者站在医院大厅或医院门外挂吊瓶。
患儿家人深夜仍在医院排长队
一名南京家长发视频说,他们去医院挂号,从早上排队排到晚上9点才挂上号,这么晚了,他们前面还有近400人在等待叫号看医生。
还有一名南京家属展示自己小孩的检查结果,片子显示出现大白肺。这名家属说,小孩一年出现三次肺炎,真崩溃。又带小孩到河西儿童医院。深夜11点多了,排号的人仍在排长队。
大陆儿科郁医生发视频介绍:“除了大于5岁以上的儿童之外,还包括了小婴儿、成人都中招,所以今年流行这波肺炎的特别严重。”
大陆家长:幼儿园小朋友集体发烧
东北民众王女士告诉大纪元,她的小孩已经一周没送幼儿园了,“现在幼儿园小孩都无症状发烧。疫情后,孩子老多病了,特别是幼儿园,一传染一大片。”
她说:她的大儿子3岁,以前在秋冬刚开始的时候偶而会出现感冒发烧症状,“现在不是,现在夏天感冒,9月10月11月份都感冒。我们家老二才1岁,已经生病六七回了。”
广西民众罗女士也告诉大纪元,她有两个小孩,一个6岁一个4岁,身边太多小孩生病住院,她不敢送小孩去幼儿园。
她说,“现在很多病毒还存在,最近很多小孩子伤风感冒发烧。因为现在秋节天气转变比较大,小孩子体质不好的话很容易伤风感冒。我女儿幼儿班的很多小朋友生病住院了。所以我不送小孩去幼儿园,也很少带小孩去人多的地方了,多数都是待在家里。”
民众质疑肺炎支原体是新冠病毒改名
北京疾控中心表示,北京正处在“支原体”肺炎高发期,预计11月达到高峰。
中共去年底放开清零政策后,疫情一度失控,大量老年人出现“大白肺”而过世,之后,每当出现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时,中共当局就会提出一个新名词,包括“甲流”“诺如”“全国咽喉炎”“支原体肺炎等,但民间质疑这是新冠改名。
上海小学老师李先生认为,所谓的支原体肺炎就是新冠病毒(中共病毒)改了名,“新冠肺炎早期不是也传染人嘛。我们现在叫感冒,因为没有办法检测是不是新冠,像感冒症状一样,流鼻涕、头痛、发烧、喉咙痛。”
李先生说,“大人感染后基本都在家杠着,杠不过去了才去医院。现在经济不好,很多看不起病。小孩都像宝贝一样,一有感冒发烧,不管轻的还是重的,马上送医院,借钱也要送医院,但是他们根本没想一想到医院会不会互相感染。”
大陆中学老师周女士也认为:所谓的“支原体肺炎”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新冠”,她在学校听说有孩子“白肺”用阿奇霉素治疗,目前这个药已经缺货了。
周女士说,“我一个同事今年43岁,感冒了2天,第3天去医院就去世了,医院说是感冒,家人心里有数不能说,因为你没有证据。”
【大纪元2023年10月21日 记者李韵、熊斌采访报导】
责任编辑: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