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华人科学家“回国潮”正在加速。数据显示,以美国为基地从事研究的中国科学家,回国比例已从2010年的48%上升至2021年的67%。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现象可能部分源于他们本身属于中共“千人计划”的一环;另一种可能性则是,中共通过高薪引诱等手段吸引这些人才回国,其中或涉及统战考量。
1月21日,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介绍计算机科学家、区块链专家陈婧离开美国,全职加入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同日,清华大学官方微博也发布视频,对陈婧的背景进行介绍。
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数字图书馆的资料,陈婧是中共“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研究方向涵盖区块链、智能合约、计算博弈论及机制设计。她曾担任知名区块链技术公司阿尔戈兰德(Algorand)的首席科学家兼理论研究主管,并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系任助理教授。陈婧在计算理论及经济学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多次担任计算理论、计算博弈论、安全及区块链等领域重要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
陈婧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并于2007年取得工学硕士学位。2012年,她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学业。
近年来,选择回中国任职的在美顶尖科学家数量不断增加,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迎来一波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加盟潮”。其中不仅包括中国出生的华裔学者,也有来自海外的学术专家。
今年年初,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赵慧婵因其学术背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她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随后直接攻读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完成一年博士后研究工作。29岁时,她回到清华大学任教。
2024年12月底,有媒体注意到,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知名华人生物学家王存玉已离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转任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2024年年初,国际力学专家高华健加盟清华大学,出任讲席教授。同年11月,气候降尺度模式专家陈德亮全职入职清华。曾研发高性能陶瓷材料的董岩皓在赴美十年后回归清华,担任材料学院助理教授;徐明辞去海外终身教职,转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2024年1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正教授孙崧加入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成为该院最年轻的永久成员。
普林斯顿大学2023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数量从2010年的900人稳步增长至2021年的2621人。2010年,这些科学家中有48%选择前往中国大陆及香港,52%流向其它国家;而到了2021年,迁往中国的比例上升至67%。
华裔科学家为何纷纷回国?
有分析认为,华裔著名科学家之所以选择前往中国,是因为中共全力支持他们的研究。
数据显示,中共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大幅增长。根据2023年统计公报,全国研发总投入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683亿美元),同比增长8.4%。其中,高校作为主要执行机构的研发经费增幅达到14.1%,成为增速最快的领域之一。
原中国大陆维权律师吴绍平1月31日在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众多华裔科学家选择回国,其中一种可能性是他们本身就属于中共“千人计划”的一部分。
“千人计划”即中共“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的简称。该计划自2008年启动,旨在围绕中共的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吴绍平表示,这些科学家可能早已在中共的名单之上,其中许多人肩负特定“任务”,在西方国家渗透并获取中共所需的科技与情报。随着美国日益重视国家安全问题,这些人察觉风险上升,因此急于离开美国。
他还表示,另一种可能性是,中共通过高薪诱惑等手段吸引这些人才回国,其中或许涉及统战因素。这些科学家回到中国后,能够将他们在欧美学到的技术与科研成果带回,中共自然愿意投入重金加以吸纳。
吴绍平进一步表示,中共依靠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发展,本质上只是依赖巨额投入,而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更多受到权力运作的影响,而非以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为核心导向。在这种体制下,中国难以真正建立起引领全球科技进步的科学基础。他认为,真正具有远见的科学家能够判断出,在哪种制度环境下更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前北京律师、民阵加拿大主席赖建平也对大纪元记者表示,中共早年已在海外布局,安插大量科技和学术领域的间谍。近年来,美国及它西方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加大对中共间谍的打击力度,并已逮捕多名相关人员,使这些人在海外的处境越发危险,因此中共顺势将他们召回。与此同时,中共当前面临内外交困的局势,深陷多重危机,因此试图依靠科技发展为自身政权注入信心。它采取举国体制的方式大规模招揽海外科技精英,意图借助这些人的技术实力巩固其统治。
美国著名的中共“千人计划”案
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查尔斯‧利伯(Charles Lieber)2020年1月28日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逮捕,美国司法部指控他参与中共“千人计划”,每月秘密接受5万美元的工资、15.8万美元的个人报酬以及174万美元的开支,与武汉理工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并对美国国防部以及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撒谎掩盖此事。
自2018年美国启动反制中共的“中国行动计划”以来,哈佛教授利伯案是最有名的案例。另外两案被指控的中国籍女研究者因此也备受关注。
一位是在波士顿一家医疗中心从事癌细胞研究的郑早松(Zaosong Cheng)。2019年12月10日,她准备携带着从实验室偷窃的19瓶研究样本回中国,在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被警方逮捕。
另一位中共解放军中尉、29岁女子叶燕青(Yanqing Ye),2020年1月28日,麻州地区法院对她发出了联邦逮捕令,FBI发出了通缉海报。
美国国会呼吁重启“中国行动计划”
2024年9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系列与中共相关的法案,重点针对美中在科技领域的竞争。这些法案旨在禁止中共制造的无人机、限制中共相关生物技术公司的美国市场准入,并切断中国对美国计算机芯片的远程访问权限。
其它措施还包括遏制北京在美国大学校园的影响力,并重新启动川普政府首个任期内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
2018年11月,美国司法部启动了“中国行动计划”,旨在打击中共间谍在美国研究和工业领域的活动,特别是针对学术领域的知识产权盗窃。这一计划的多数案件涉及研究人员未在拨款申请中披露中共资金支持,其中许多案件涉及美国大学的教授,引发了广泛争议。2022年2月23日,司法部宣布终止了该计划。
在美国司法部的“中国行动计划”及其它联邦机构调查的压力下,美国大学开始与涉案的中国教授保持距离,并向他们施压,要求他们主动辞职或提前退休。
密歇根大学在2024年3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麻省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教授陈某于2021年因隐瞒与中共的关系而被逮捕,他是“中国行动计划”下被起诉的教授之一。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支持下,包括支付陈的法律费用,该案件在一年后被撤销。然而,文章表示,陈的案例属于个别情况,许多面临类似指控的中国教授,往往被所在大学抛弃,面临辞职或提前退休的最后通牒。
文章还表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是美国学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最大的资助者。在“中国行动计划”的框架下,NIH开始调查其教职员工是否正确使用联邦资金,尤其是资金是否用于在中国的相关工作。由于这一调查,255名教授中有44%失去了工作。据悉,大多数受影响者为具有终身教职的教授。
由于担心失去资金,大学通常会联系涉案教授,劝说他们自愿辞职或提前退休。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教授会避免公开讨论自己的案件,以保护自己和所属大学,并最终悄然离职。
【大纪元2025年02月04日 专题部记者徐亦扬、宁芯采访报导】
责任编辑:连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