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疲软 给德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中国经济疲软给欧洲企业带来重大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德国。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疲软,内需下滑,生产过剩,一些生产商开始转向国际市场。这一轮输出被称为“第二次中国冲击”。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次欧洲是重灾区,尤其德国是输家,因为这一次受到重创的是德国的核心工业。

中国产电动车涌入 德国汽车巨头断尾求生

目前中国制造的电动车、电池、太阳能组件、半导体等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大量涌入全球市场,这种出口攻势对欧洲的打击非常严重,尤其是德国。

汽车工业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支柱,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的销售额下降4.7%。8月份,工业部门的订单比上个月再次减少了5.8%。10月初,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宣布,今年经济可能出现0.2%的负增长,直到2025年,德国经济才可能出现转机。

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所采取的策略都是一个模式:在中国,很多产业一直仰赖国家补贴。换言之,它们无论如何都能拿到国家优惠贷款,因此不必为追求利润而努力,于是这些产业在国内大力发展。现在国内市场过度饱和,供需严重失衡,因此这些行业就把目标投向国际市场,并透过倾销来削弱当地竞争。

德国太阳能产业已经有过前车之鉴了,现在汽车工业正经历同样的问题。大众、宝马、戴姆勒-奔驰等著名汽车制造商纷纷下调今年的利润预测,整个行业面临大规模裁员、关闭工厂的艰难处境。同时,中国产电动车则以其低廉的价格疯狂攻占德国市场。由于中国政府对电动车的补贴政策,中国产电动车的成本效益通常比德国车高出1到2万欧元,而且已经有中国电动车商挺入德国,直接在德国建厂、生产。

令德国经济学家担忧的是,汽车工业只是一个方面,机械制造、化工、机器人等产品都可能是下一个“牺牲品”,而这些都是德国引以为傲的核心产业。

“第二次中国冲击”直击德国核心工业

德国智囊团“经济五贤人”成员之一、经济学家特鲁格(Achim Truge)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给德国带来的压力非常明显,“在2000年代初期的第一次中国冲击中,德国是受益者;如今这第二次中国冲击则猛击德国经济。”

德国经济学家认为,20多年前发生第一次“中国冲击”时,美国是最大受害者。2000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纺织产品大量流入美国市场,搞垮了很多美国同行,数百万人失业。从此,美国人吸取了教训,对中国严加防范,壁垒森严,目前的策略是用大幅提高关税的办法把中国产品挡在国门外。这一做法的后果之一就是加大了欧洲市场的压力。

而且目前的“第二次中国冲击”的行业主要是汽车、机械、化工产品以及部分高端行业,例如机器人、无人机等,而这些正是德国的主场,因此专家认为,这第二轮中国冲击直击德国核心工业。

如何应对?欧盟存在分歧

面对“第二次中国冲击”,欧盟以及德国都看到了严重性,也在考虑对策。例如,应对中国电动车的倾销,欧盟决定征收惩罚性关税。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欧盟内部也存在不同意见,例如德国在10月的投票中就投下了反对票。

德国方面的顾虑是,中方将采取报复手段,到头来,这种措施不能达到公平竞争的目的,而受到惩罚的很可能是自己的拳头产品。

“经济五贤人”之一的经济学家特鲁格表示,目前德国经济结构有问题,一些企业迁往国外,因为国外的电价更合算。这给现政府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他对《经济周刊》表示,“政府需要制定一个计划,(要明确)哪些企业不能离开,必须留在这里(德国),并为其发展开创条件——(因为)时代在变。”

【大纪元20241021日记者余平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王亦笑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