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城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家倪海叶专访

《从毛到莫札特》曾获得198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部广受好评的影片,记录了当代一些最杰出的古典音乐家到红色中国举办大师授课班,冲击了毛时代遗 留的禁锢。这些西方大师们为这个幅员辽阔、不乏极富音乐才华之人,但人性被压抑的国家注入了生命的活力。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评论该纪录片说:“它荣获了一个奥斯卡奖……但它值得获两个奖--第二个奖是它让你感到作为一个人是多么的美好。”

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像艾萨克.史坦(Isaac Stern)、拉度.鲁普(Radu Lupu),阿尔.派瑞索(Aldo Parisot)和莫里斯.詹德隆(Maurice Gendron)这些杰出的古典音乐家对中国做了历史性的访问。他们不仅改变了这个国家对文化和艺术的认识,也激励了中国音乐家们从此走出国门,成为国际明星,并进入西方十大交响乐团。

来自上海的倪海叶是当年参加大师授课班的音乐家之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倪敦祥是工程师,母亲陆筱芳是原上海电影乐团(现上海爱乐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倪海叶的祖父倪尚达曾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无线电教育的先驱。倪海叶从小受父母的薰陶,非常喜爱音乐,在母亲的指导下,她4岁开始学小提琴,7岁改学大提琴。


1982年,10岁的倪海叶在中国演奏大提琴。(倪海叶提供)

倪海叶现在是费城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家,曾被《弦乐》(Strings)杂志作为封面故事报导,并被誉为值得关注的大提琴家(The Cellist to Watch),还与马友友一起被收入《21世纪的大提琴家》(21st-Century Cellists)一书。

在费城交响乐团所在地--金默表演艺术中心(Kimmel Center),倪海叶接受了记者专访。


费城交响乐团所在地--金默表演艺术中心(Kimmel Center)中庭。(维基百科)

与音乐大师结缘

倪海叶还记得1984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第一次见到著名外国音乐家时的情形。当时文革动乱后刚对外开放,外国游人极少。从几千个优秀的音乐学生中,她被挑选出来在西方著名音乐家的大师班上表演。这对一个12岁的小女孩来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我非常紧张和害怕。”她回忆起在由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大提琴家莫里斯.詹德隆举办的大师班上的一件趣事,“我记得莫里斯通过翻译告诉我把头抬高一点,而不要朝下盯着乐器。我就把头抬得很高,逗得每个人都大笑。他们觉得很有趣。”但对年轻的倪海叶来说却不是那么轻松。她非常严肃认真,渴望学到真正的古典音乐,从7岁起就已经学了很多演奏大提琴的技巧。但是乐器毕竟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达到目标的工具。

那时她在彷徨,在琢磨,哪里是目标?怎样才能达到目标?她在中国最好的音乐学院所接受的教育,无法提供她答案。在文革时,西方乐器和管弦乐被用来演奏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戏剧。毛泽东及共产党战士、农民和革命同志的故事对音乐学生来说比莫札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生活、轶事和乐谱更为熟悉。

年仅12岁的倪海叶,其技艺已经让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拉度.鲁普印象深刻。二十多年后,仍在纽约爱乐乐团的拉度.鲁普还记得她。倪海叶说:“当拉度.鲁普1984年访问中国的时候我和他一起演奏过。二十多年后,我的一个同事告诉我,他在纽约见到了拉度.鲁普,他还向同事打听我在哪里。”

倪海叶现在是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的首席大提琴家,拥有许多值得骄傲的成就,在年轻时就已拥有一个灿烂的音乐生涯。

在美国成名

倪海叶在1991年于纽约林肯中心爱丽丝塔莉厅(Lincoln Center’s Alice Tully Hall)的处女秀上崭露头角。她是著名的瑙姆堡国际大提琴比赛(Naumburg International Cello Competition)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等奖获得者。

2001年倪海叶荣获林肯中心声望卓著的“艾弗里.费雪职业奖”(Avery Fisher Career Grant),她是当年四个获奖者之一,并得到纽约爱乐乐团七年聘用(1999年到2006年)。她的演奏被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在全美广泛播放。

作为一个独奏家和录音艺术家,倪海叶曾出现在世界许多著名交响乐团,包括芝加哥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丹麦的欧登塞(Odense) 交响乐团、芬兰广播交响乐团和维也纳室内交响乐团。她协奏曲生涯的一个巅峰是在美国十四个城市的巡回演出,并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星期日早晨》(CBS Sunday Morning)电视节目跟踪报导。

音乐教育中西加成

犹如命中注定,倪海叶的名字--大海上漂浮的一片树叶,预示着她的音乐生涯始于中国,然后横跨遥远距离和两种文化差异的大洋落根于美国。

倪海叶说,父母是促成她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在出生之前她就已经接触到了古典音乐。“我母亲热爱古典音乐,当她怀孕不久就用旧式留声机播放古典音乐给我听。 那时我们住在一个很小的公寓楼里,当时中国家庭播放巴赫和贝多芬的古典音乐是极其稀有的事情。”

妈妈陆筱芳是倪海叶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在妈妈的指导下,她4岁开始学小提琴,7岁改学大提琴。她的课本是妈妈手写的,“妈妈从朋友那里借来乐谱, 手抄下来给我学。她教我视奏和基本功,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老师。她非常热爱(古典)音乐,想让我有机会学习。”

倪海叶的父亲倪敦祥是一个科学家,他支持太太的努力。作为第一批来到美国的中国交换学者,他于1985年进入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之后不久,他们夫妻决定在美国永久定居下来。“他们想给我提供一个他们自己所不曾有的机会。”而在共产党占据中国之前,倪海叶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爷爷曾拥有这样的机 会。在美国永久定居,对倪海叶的父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决定。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在中国已成就的一切,在一个陌生的国家从零开始奋斗。

倪海叶还记得她13岁刚到美国时所经历的文化震撼,“第一年非常艰难,是我一生中最困难的一年。”她当时几乎不懂英语,不知如何吃生蔬菜(沙拉)。“在中国,我吃的所有食物都是煮过的。”倪海叶说,她不能想像如果她独自在美国而没有父母在身边会是什么样。来美一个月后,倪海叶去旧金山音乐学院试镜。老师带她去一个大提琴节。在那里,许多学大提琴的学生们在一起演奏,玩得很开心。“我很胆小,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吃不惯那里的食物。所以,我就把自己关在一个 房间里练习了一个星期。我的老师非常感动,她觉得我是一个非常刻苦的学生。因此,他们录取了我,并给了我奖学金。”

事实证明,倪海叶的老师判断是正确的。她师从艾琳.夏普(Irene Sharp),成为旧金山音乐学院的优秀学生,18岁时成为在纽约举行的、著名的瑙姆堡国际大提琴比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等奖获得者。“那是我第一次参加 一个如此著名的国际比赛。我准备了很多曲目,有些是非常难的。我自己在想:‘只管做,我没有什么可失去的。’结果我得了一等奖,后来在林肯中心爱丽丝塔莉 厅举办了我的首次演出。”倪海叶咯咯地笑着说:“两年后,我来到纽约的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远离住在旧金山的父母,独自一人享受着自由,这让我很激动。” 她已不再是那个胆怯、害羞,把自己关在旅馆房间里独自练习的女孩了。从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后,倪海叶直接进入了林肯中心室内音乐协会(Chamber Music Society)的明星学生项目,这为她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并为后来受聘纽约爱乐乐团创造了条件。

倪海叶自认为是一个喜欢交际的人,她说与其他音乐家在一起工作是最好的学习经历。“和其他音乐家在一起工作,无论是排练、讨论,还是倾听他们的音乐理念, 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如何演奏的东西。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海绵,在吸收着奇妙的果汁。与其他音乐家在一起工作时,我们互相激励。”

音乐之外,还是音乐!

提及在中国和美国所经历的音乐教育的不同,倪海叶说在中国强调技艺,即怎样演奏乐器;而在美国更注重表达个人的思想,寻找自己的个性,即怎样演奏音乐。她说,好的音乐家必须同时具有高超的技艺和鲜明的个性。在一个自由被压制的社会里,要想二者兼有很难做到。没有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自由,乐器将失去承载它的灵魂,然而这是音乐赖以飞翔所必须的。

倪海叶说她非常感激父母给她创造的机会,使她的音乐事业高高飞翔。“能够沉浸于贝多芬、莫札特、布拉姆斯的伟大作品里是很受启发的。这些杰作所表达的精神 每天都伴随着你,使你成为更好的人。”倪海叶相信古典音乐是一种超越了最新时尚的艺术升华,“有实质的东西就会长存。它是经历了反覆试验和不断摸索,从而提炼出最好的。这就使它伟大和长存。”

至于音乐以外的兴趣,倪海叶说:“还是音乐!我不得不作出特别的努力才能找到比音乐更有趣的事情。”不参加音乐会表演时,她常与费城交响乐团的同事们一起 演奏音乐。“我每天与他们见面,有太多的曲目要演奏。我们在一起非常愉快。音乐让我每天24小时,一周7天都保持振奋,直到手臂发酸。”倪海叶笑着说。音 乐让倪海叶整年忙碌,“我们(费城交响乐团)每周演奏四场音乐会,每年有一百多场,另外还有欧洲巡演和我自己的演出。演出很多,但我很享受。”怎样才能使每场演出都能令自己和观众振奋?倪海叶的回答是:“你必须保持情感和理智的敏锐,你必须坚信你每次在舞台上都能成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倪海叶从未放松每天的练习。临近采访结束时,倪海叶说:“我得准备今晚的音乐会。”她将与费城交响乐团一起排练贝多芬的小提 琴协奏曲,华格纳(Wagner)的歌剧《帕西法尔》(Parsifal)的《前奏曲》及普罗高菲夫(Prokofiev)1974年创作的《黑暗第六交响曲》,参加排练的还有伦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弗拉基米尔尤洛夫斯基(Vladimir Jurowski)。

以音乐为生活中心的倪海叶随时准备着登台,通过音乐释放她最深处的感受,同时也使她的观众如痴如醉。


每年上百场演出,倪海叶热情分享古典音乐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