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杰出亚裔女主播Linda Yu成功之道

于小玲(Linda Yu)的面孔在芝加哥是家喻户晓,她连续多年在ABC7频道播报下午4时新闻,是芝加哥历史上第一个出镜的亚裔女主播。于小玲还为中国读者撰写了两本书籍,分享了她成功之道。

于小玲出生在中国西安,1950年代从香港移民到美国,那时她只有5岁,只会说寥寥几个英文词。当她被带进幼儿园时,看到全是金发碧眼的小孩子们,他们也是第一次看见黑发黑眼睛的中国小女孩。一个男孩走上前,凑近她,然后戳她的眼睛,那时她说出仅知道的英文单词‘Thank you’。如今,于小玲已是光芒四射的电视台主播,用流利的英语向百万芝加哥人播报新闻。她的自信,她的从容,丝毫看不出她已是步入70岁的人了。

于小玲是怎么进入电视广播业的呢?她的成功秘诀就是:机遇+充分准备+超级倔强。

于小玲介绍说:“我父亲一直希望我成为一名医生、或科学家、或数学家,可是我这些方面都不行。一天我正在想我以后的方向,母亲告诉我她在高中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却没能出去工作过,她建议我尝试一下。我选修了一门媒体写作课,一下子就喜欢上它了。可是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出镜做电视记者。”

“1970年代尼克松总统期间,民权领袖本杰明‧胡克斯(Benjamin Hooks)被任命为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五人委员会之一。FCC负责给各电视台发牌照,当时电视台出镜的都是白人男性。胡克斯说,电视台没有反映出社区风貌,应该有女性和其他族裔面孔。渐渐的,电视上开始出现非裔体育播报员和女性气象预报员。”

“我所在城市的一家电视台需要一名少数族裔的女记者。我申请了,可是没有音信。一个月后,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名非裔女记者,认出她就是和我同去面试的几个人之一,我意识到她被选中了。我很生气地打电话给电视台,对方回答:‘我们雇用了一名比你更加少数族裔的人。’当然这句话现在是没人敢说了,可在当时没什么事,我非常地愤怒。这时我的倔强起作用了,于是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我终于被一家电视台雇用了。录取我的人日后成为我的导师,他说从我身上看到了天赋——通过镜头和观众交流。他几乎天天鼓励我,磨炼我:‘你还可以做得更好,’‘这太糟了’。我的倔强又发作了,我一定要向他证明—我能做好。我不断地努力着,这就是我。”

“我认为,(我的成功秘诀是)时代的机遇,做好充分准备,以及超乎寻常的倔强。” 于小玲说。

于小玲说,现在美国的电视广播业门开得越来越宽,“我那个年代只有一两名少数族裔,他们说:噢,需要一名非裔、或拉丁裔、或女性。还没有听说专门找亚裔的。现在的情况是:‘这个人真是一名很棒的记者,他/她碰巧是一名亚裔’。”

于小玲对那些渴望在媒体业成功的人士说:“你需要有一些基本素质:出色的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理解和熟悉你使用的工具,这些都是必须的。其他的素质,就如我在书中写的——自信、讲出你的想法、冲到人群之前。当每个人都在追踪这个故事时,你要思考‘我要怎样讲这个故事’,要有那种冲劲,跳出常规思路找出你自己的独特视角。”

于小玲说:“在很多中国父母的心目中,媒体并不是一个美好的职业。有父母在电视上看到我,因而鼓励子女从事这一行业,(这意味着)我在电视上的常年出镜、我的成功已经对我的民族起到了一些正面作用。”

这段话的启发源自于她的弟弟早年在一家书店工作。一天,一名年轻女子来买书,递上信用卡,名字是Linda Yu Wong。她弟弟好奇的地说:“你怎么叫这个名字?我姐姐的名字就是Linda Yu。” 那名女子惊讶的问:“就是电视上的那个Linda吗?我父母看到她,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鼓励我进入媒体行业。”

于小玲出生于一个传统的中式家庭,继承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她进入电视传播业的年代,妇女们才刚刚被认可进入职场。那么作为一名女性,作为一个少数族裔,如何在美国社会取得成功?于小玲的故事正是一个北美亚裔女性成功之路很好的题材。基于她的背景以及经验可以帮到其他的中国女性,这激发了她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撰写出来,给中国的职业女性提供实用的建议。

于小玲在《居美所学》这本书中,除介绍个人故事外,还分享了如何缓和中西文化冲突、超越办公室政治、克服性别和种族偏见的经验,以及职业女性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的实用技巧。

转自希望之声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