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月份进出口数据荒诞 外媒质疑造假

周三海关数据显示,三月份进口增加了14.1%,而一月份和二月份联合数据仅仅增长5%,这暗示中国制造业和消费者可能购买更多。

出口增长从过去两个月的23.6%放缓到10%。这增加了新任共产党领导人的挑战,因为他们试图维持中国从2008年以来最深重的下滑当中回弹并避免失业。

中国出口香港的数量增加了93%,这是1995年三月份以来的最高记录。而出口欧洲下降了14%,出口美国下降了6.5%。

金融时报:出口商或伪造贸易单据

金 融时报4月10日报导引述HIS国际洞察公司中国经济学家Alistair Thornton说。 “10%的出口增长数字掩盖了令人不安的现实—要么贸易数字不可靠,要么某些被声称是出口的物品并非真的是出口。” “按照目的地把这些出口数字分解之后,结果显得荒谬。”

大多数分析家说,高度的波动性和难以自圆其说的中国贸易数字可能是因为资本流入被伪装为贸易单据,以逃避国家严格的资本管制。

也有强烈的证据显示,许多出口商伪造出口订单以获取政府的出口退税。

一些分析家也表示,地方政府可能施压出口商预定未来的订单以便他们可以显示好的数字讨好中共新领导人。

“香港的出口仍然低迷,外界广泛相信中国的出口商夸大了他们的收据,为了引入更多资本到大陆或者从中央政府获得更多的出口退税。”澳新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立刚说。 “人造的强劲出口数字,可能会导致错误的信息和政策失败。也许在短期内,政府应实施更严格的贸易报告制度规定。”

海关署承认数据可疑正在调查

金融时报报导说,中国海关署的发言人郑跃升承认,在大陆和香港的数字之间存在很大的不一致,并说北京在检查可能的原因。

他说海关数字主要依赖于出口公司的直接报告,其中某些公司可能在报关当中造假。

“一些公司可能使用货物出口来引入资本以及利用香港和大陆之间人民币的差价套利。”郑跃升说。“我们在关注和调查这种可能性。”他说一些公司报告说香港是出口目的地,而实际上香港只是中转站。而另外一些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出口货物到香港,然后重新进口到大陆。

“这些跨国公司的物流做法和商业模式可能增加大陆出口到香港的数字。”

美联社: 出口增长10%或仍然夸大

美联社4月10日报导说,中国报告三月份贸易更强劲,这是它复苏的一个可能的正面迹象,但是分析家说,这个数据可能夸大并且扭曲了经济健康的图像。

分析家说,这些数据可能被公司的错误贸易报告或者政府的操控扭曲,搅浑了观察经济是否复苏获得动力的图像。

GE东方金融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弗朗西斯伦说,根据发货到香港的数量,出口可能比报告的数字还要低。北京把香港列为它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但被视为一个单独的关税地区。

“从中国到香港的进出口数字对不上号,”他说,“不是10%,而应该是2到3%。”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去年第四季度为7.9%,比第三季度的7.4%增高。分析家说,中国从最深重的下滑当中的回弹是靠政府的支出支撑起来的,并且是脆弱的,如果贸易和投资减少。

在中国的强劲贸易数据未能跟贸易伙伴的低得多的数字相吻合之后,评论家提出质疑。

公司和政府都可能造假

美联社报导说,一些人暗示,公司可能报告假的出口数字以获得退税,或逃避北京严格的资本管制。其他人说,北京可能夸大贸易数量,以求在中共领导人交接期间,让经济看起来更健康。

“今天的贸易数据无论是数据质量还是复苏的强度都给人不了任何信心。”HIS全球洞察公司分析家Alistair Thornton在报告中说。

对于二月份的爆炸性出口增长,穆迪分析家Alaistair Chan在报告中说,“现在好像可能是由于跟出口报告有关,或者可能是公司超额开发票以逃避资本管制,引入更多外国资本。”

北京的资本管制和免税以及给予外国投资者的其他特权刺激中国公司变相从海外引入资金。经济学家相信,中国报告的外国投资当中的一大部份是中国公司汇到国外而后回流到国内。

根据海关总署,三月份的出口增加到1822亿美元而进口为1831亿美元,使得本月出现罕见的9亿美元逆差。

惠誉下调中国主权信贷评级

此外,美联社报导说,惠誉评级机构周二削减了中国的长期地方货币主权信贷评级,原因是迅速的信贷增长带来潜在风险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评级从AA-下调到A+。惠誉对中国的外汇政府信贷评级不变。

惠誉说,它的分析家相信2012年年底中国的总信贷可能已经增加到GDP的198%,而2008年只有125%。它说这个数字包括银行借贷和企业家使用的非正式借贷。

地方政府的债务到2012年年底增加到GDP的25.1%,前一年是23.4%。

“中国金融稳定的风险已经增高。”惠誉声明说。

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

责任编辑:高静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