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报: 改革或死路 中国站在历史门槛

《求是》双周刊是共产党喉舌,这篇文章发表在十八大前的最后一期杂志上。

讨论改革的需要不是一个新话题,特别是在大型政治事件之前,一名高级报纸编辑说,但是使用“历史的门槛”这个词仍然是意味深长的。

*国家走近危机边缘

许多人相信胡锦涛在他的十年执政期间没有能够启动大胆改革造成经济社会矛盾危险的聚积。

“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这些矛盾不可以继续下去。”北京青年报一名高级编辑说,“但是公众广泛感到,这个国家在走近危机的边缘。共产党必须加大谈论改革的声音来说服人民,当局在努力避免(危机)。”

*党内人士担忧国家未来对共产党失去信心

国内对胡锦涛没有能够进行改革的批评变得更加公开。上个月,国家媒体《学习时报》编辑邓聿文抨击胡锦涛的遗产,说他制造的问题比取得的成就更多。

在一个采访当中,邓聿文说,在中央党校内部,有一个派别公开担忧国家的未来,并怀疑共产党能够赢得公众信任推动必要的改革。

“不是说共产党没有做任何事情;而是没有人再相信任何宣传。即使共产党自己也不相信。政府已经花了太多时间谈论共产党的利益,而不是有关普世价值。”他说。

*《求是》文章为十八大定调

《求是》杂志的这篇文章作者使用的是笔名,它被视为是共产党给十八大议程设立框架的举动,类似于七月份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对官员做的讲话。

“我们国家过去三十年代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文章说,“我们国家的未来将继续依靠它。停滞或回头都将是死路一条。”

这篇文章提出特别建议。迫切需要改革的领域从政治制度和官僚到城市规划,税务和社会福利。

“我们必须坚定的抓住关键的机遇时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和改革。”文章结语说。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经济学家郑永年说,十八大将谈论改革,但是习近平和他的同事不太可能尝试激进的行动。

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

责任编辑:高静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