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畔历史小村 雕像说故事

Nagymaros正好位于多瑙河在匈牙利境内的大转弯处,全村人口不到5千人,与对岸13世纪的古城堡Visegrád遥相对望。虽然根据考古,此处早在2万年前就有人居住,但有关Nagymaros这个地名最早的文字记载,则出现于13世纪。

事实上,Nagymaros与Visegrád有历史渊源。中世纪时Visegrád曾经是匈牙利的夏都,每到炎夏,王公贵族们都会到Visegrád避暑,随行伺候的仆役则都住到对岸的Nagymaros。

天主教教堂钟楼

一进入Nagymaros,最醒目的建筑物就是造于14世纪的天主教教堂钟楼。教堂曾经过数度整建,最初造型为哥德式,后来才改为巴洛克式,目前教堂里还留有中世纪的壁画。

教堂旁边有尊开国君主伊斯特凡国王及Gizella皇后并立的雕像,像这样两人并立的雕像,在匈牙利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布达佩斯、Veszprém及Tihany也都各有一尊。伊斯特凡国王是匈牙利的开国之君,他执政当时规定每10个村庄必须设立一座天主教堂,从他开始才将罗马天主教定为国教(但匈牙利人改信天主教是从他父亲Geza国王开始)。

教堂里墙壁上的文字,记录了教堂的沿革。

教堂里墙壁上的壁画,显示中世纪当时Nagymaros与Visegrad的地理形势。

圣马丁雕像

从教堂往多瑙河边的方向走去,穿过铁道便是该村落的广场。这广场已经有150年的历史,广场中伫立着一座骑马的罗马士兵及一个乞丐拉着一匹布的雕像,或许有人会对雕像所代表的意义感到好奇。其实这位罗马士兵是天主教的圣人圣马丁(St. Martin of Tours,匈文为Szent Márton。天主教会通常译为“圣玛尔定 ⋅ 都尔”),他也是Nagymaros这座教堂的主保(“主保”意即庇护圣人)。

关于雕像故事,讲述的是西元316年圣马丁出生于一个非基督徒的家庭,诞生地就在当时罗马帝国所属Pannonia地区的Savaria(即现今匈牙利西界的Szombahely)。圣马丁原先是位罗马军人,15岁即从军并派驻前往法国。在某个严冬下雪的途中,他遇到一位衣不蔽体的乞丐,因为心生怜悯,便立即持剑割下自己身上战袍的一半分给该乞者保暖。当晚睡梦中,他竟见到耶稣身穿他送给乞者的那一半战袍。过了几年,他便离开军旅潜心灵修,西元371年蒙选为主教,死后受封为圣人,雕像描绘的正是这段“割袍济贫”的故事。

或许因为圣马丁出生于匈牙利境内,人亲土亲的缘故,他在匈牙利备受人民爱戴。11月11日是他安葬的日子,被订定为“圣马丁日”(在圣马丁出生地Szombahely则有为期一星期的“圣马丁周”庆祝活动)。在匈牙利的“圣马丁日”有两个特别的习俗:一是这天必须吃鹅肉,否则来年会挨饿;二是当天不洗衣服,否则来年有霉运(欧洲其他国家这天也有类似习俗)。

Nagymaros虽然是座小村庄,不过盛产葡萄酒,也是夏日泛舟的好去处。对外的联系,除了多瑙河的渡船及铁路外,主要的对外交通就只靠一条公路,一边通往匈牙利Vác小镇,另一边通往邻近国家斯洛伐克。

“吃鹅肉”与“不洗衣”习俗的由来

“吃鹅肉”的典故,据说是因为圣马丁当时谦虚不愿被选为主教,就跑到马厩里把自己藏起来。但是马厩里吵杂的鹅叫声却因此让他被人发现,于是大家在找到他后,便开心的宰吃鹅肉,庆祝他担任主教。

除了吃鹅肉,匈牙利人还有将吃剩的鹅胸骨用来占卜气候的习俗,如果鹅胸骨“长又白”,这年冬天肯定是个漫长的雪冬;如果鹅胸骨“短又黄”,则冬天将会是个见得到烂黄土的暖冬。

至于另一个“不洗衣服”的缘由,应该跟他死因的一种传说有关。据说圣马丁最后是被丢到溪流里遭水磨车轮辗死的(这传说似乎不太有根据);或许因此,人们为了纪念他,才在这天禁止碰水洗衣。

作者/摄影:庄宏哲

——转载自华成图书《匈牙利——走马不看花》@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