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谁“掐死”了姜文电影《鬼子来了》

“中国数字时代”援引中国电影人博客内容,报导了中国广电总局在1998年时,对中国知名导演、演员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的审查意见。德国之声也了解到,早在2008年9月,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苏牧就曾曝光这份“审查意见”文本。

《鬼子来了》曾被很多电影人评为姜文最重要的电影作品之一,改编自中国作家尤凤伟的小说《生存》,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来反映中日战争时期,河北省境内的一个叫挂甲屯的山村里,村民马大三和日本兵之间的故事。该片曾在2000年第53届戛纳电影节上获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及金棕榈奖提名;

苏牧早前对该片发出评论认为“《鬼子来了》是中国抗日题材电影的唯一杰作,深入到人性层面,打破了中国大陆抗日题材电影基本是中共领导军民抗议的展现,也打破了简单讴歌、宣泄情绪、虚构的形式。体现了中日战争期间,中国农民、汉奸、‘日本鬼子’的真实。”;苏牧也直指当年战争中的罪恶不仅源自“日本鬼 子”,也源自我们自己。

但该片在中国大陆一直未能公开发行,此份曝光的“审查意见”文本提供了禁映的答案,该意见列出20条意见,认为影片“违背历史、没有严格按照电影局的意见修改剧本,突出展示和夸大了中国百姓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不仅没有充分暴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反而突出渲染了日本侵略者耀武扬威的猖獗气势,由此导致影片的基本立意出现严重偏差。”具体意见还包括日本兵骂“支那猪”、裸露女性器官、影片中吹奏日本军歌等内容。

今年9月中国大陆近百个城市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活动,期间发生多起暴力打砸抢事件,西安日系车主李建利在当日被砸伤头部颅骨致重伤,10月2日, 河南籍犯罪嫌疑人蔡洋被抓获。从《鬼子来了》中日战争背景下民众抗日,到现今持续数十年的民众反日,中国政府的立场和角色有无变化?根植在中国民众心中的 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情结是否回归理性思考?由《鬼子来了》审查引发的又一轮讨论也随之展开。

“不敢还原抗日真实历史,怕触及合法性”

重庆民间思想家、作家王康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近年包括姜文的《鬼子来了》、吴子牛的《南京大屠杀》等很多电影作品试图探讨日本当年为何侵华、过程?代价和中国是如何抵抗、中国国民党在当时的作用等?另外也有一些电视台曾对当年亲历者的“抢救性”的采访,但这些影片、记录片也仅是当年战争的冰山一 角。还原真实历史的内容在强大的中共当局对“抗战”的宣传背景下,也经常遭到封杀和屏蔽。

王康认为中共封杀和屏蔽这些影片的原因,在于害怕揭露出真实抗战史,而这些触及到中共合法性的根基:“抗日历史是中共很大的尴尬,也是他们感到无奈的事情,因为涉及到他们坐江山的合法性,如果是国民党领导了抗日,国民党阵亡了几百万将士、几百位将军的话,合法性对中共政权尤其是像薄熙来这样的人来说,就是他们的身家性命所在,意识形态的这些人也沿袭这些惯例,一方面在封杀和屏蔽,一方面又不得不有所退让。 因为他们必须需要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这对中共的宣传部门是很尴尬的事情,但必须看到随着互联网的解密,实际上包括这些官员也清楚抗战的真实面貌。”

“现在上街反日的年轻人是官方培养出来的”

王康也表示姜文及其他很多电影人的影片,都有对当年历史中人性的反思,但中共当局不希望看到公众在人性层面的复苏或有独立思考能力,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等也成为当局“挟持”民众的利器。

王康认为近日的反日浪潮甚至和当年的中日战争无任何关系,在这起事件中,也体现多年愚民教育导致了年轻一代的“盲目”和“对历史的无知”:“这是1989 年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中国突然崛起,宣传机器的宣传造成的年轻一代的无知,这种狂妄、仇外的情绪是非常可怕和危险的情绪,其实和当年日本侵华没有多大关系了。这是多年来中国官方和媒体引导的结果。很多上街的抵制日货的,他们对历史基本不了解,发泄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后的大国沙文主义、民粹主义,是中国官方通过各种方法培养起来的。”

德国之声中文网

责任编辑:郗古韵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