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跟全中国互联网用户为敌
纽约时报12月28日报导说,新的规定是由全国人大常委颁布,允许互联网用户在发帖的时候继续使用假名,但是他们必须首先向服务商提供实名,这个措施可能让微博上一些活跃的言论冷却。当局时常因为政治敏感评论拘捕和关押互联网用户,比如呼吁多党民主或指控地方官员劣迹。
这个新规定说,任何提供互联网服务端公司,包括有线和无线,都必须向用户要求真实身份和信息。
虽然许多人猜测封锁网站和VPN(虚拟私人网络)在十八大之后将消退,但是这并没有发生。加州大学中国互联网研究小组组长肖强说,中国封锁VPN“在技术上很娴熟,但是在政治上是自我摧毁”,因为它可能允许当局更有效的监控交流和干预政治敏感信息的传播,但是将付出跟全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为敌的高昂代价。
政治分析家说,各种互联网的行动显示,虽然新的中共领导层可能在谈论改革,包括进一步向国际竞争开放经济,新领导人仍然对更自由的政治话语非常谨慎,可能甚至将采取进一步的限制。
最近几周,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曝光了一系列性丑闻和金融丑闻,导致至少十名官员撤职。
金融时报:打破对新领导层的希望
金融时报12月28日报导说,虽然中国共产党自从1995年允许商业互联网服务以来就通过无所不在的审查机器控制网络内容,但是这个新规定标志着第一次以书面形式要求公司帮助审查。
这打破了习近平领导下的新领导层可能采取比前任胡锦涛更自由的政治进程的希望。
许多互联网用户对新规定感到沮丧。“强烈反对用这样的隐蔽手段干扰互联网自由!”一个新浪微博用户说。
新规定紧随当局加强对VPN的打击,许多人使用这种技术工具以突破中共对国外网站的封锁。
自从1994年启动互联网开始,北京就试图引入实名注册制度。但是,许多早先的尝试失败,分析家说,在证实中国超过5亿用户身份方面,新的规定仍然可能不会成功。
美联社:惧怕阿拉伯之春吹向中国
美联社12月28日报导引述著名作家慕容雪村说,“他们的意图很清楚:就是要收回仅存的一点点舆论空间,以及数亿中国网民为之奋斗的言论自由。”
中国国家立法机关批准的这项规则,凸显共产党在希望获得技术好处和坚持控制信息之间的长期紧张关系。
北京鼓励商业和教育使用网络,但是试图阻止被视为颠覆性的材料。它不断加强审查,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在埃及和突尼斯抗议运动颠覆政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之后。
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
责任编辑:林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