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7月2日),美国总统川普宣布和越南达成一项贸易协议,调降越南商品关税,但对通过越南洗产地的商品征收更高关税。美越贸易协议给亚洲各国政府敲响警钟,即做好应对打击洗产地产品的准备。
周三,川普宣布对从越南进口的商品征收20%关税,并对经越南洗产地的商品征收40%的关税,此举主要是为了遏制中国商品通过越南转运美国。作为回报,越南将对美国商品的进口税降至零。
川普今年4月宣布全球性对等关税各国税率时,对越南征收的关税高达46%,迫使越南做出让步,打击洗产地商品。美越贸易协议对正在和美国进行谈判的其它亚洲国家是一个参照,也是一记警钟。
彭博社周四(7月3日)报导,印度官员正争分夺秒地赶时间,争取在7月9日美国提高关税最后期限前与美达成贸易协议。他们表示,对于美越协议持相当谨慎的态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印度在与川普政府的谈判中,一直在寻求对等关税豁免,但越南接受20%的关税令人担忧。
另一位官员则表示,印度也一直在反对美国提出的对含有大量外国零件的商品征收更高关税的要求。
美越协议表明,美国将在与印度等贸易伙伴的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印度官员表示,正在寻求一种评判标准,用它可以确认哪些类型出口商品属于含有“大量”外国零件,因而被征收更高关税。
越南和印度等亚洲国家严重依赖中国进口,并将美国视为最大的出口市场。
洛伊研究所智库估计,2022年越南对美出口的商品中,有28%是由来自中国的零件组装,高于2018年的9%。一份产业报告显示,在2024年,在印度电子元件产业中,从中国进口的元件占该产业进口总量的60%以上。
在美越谈判中,美国一直在敦促越南加强打击贸易欺诈,并采取更多措施,防止中国商品经由越南转运和重新包装后出口到美国。川普政府官员也要求印度收紧原产地规则,以限制中国商品经印度运往美国。在和英国达成的协议中,也有类似要求。
在泰国,美越协议被视为未来趋势的标志。泰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经济学家桑蒂塔恩・萨提拉泰(Santitarn Sathirathai)表示,分级关税制度“不仅仅是税收”,“这反映出,新的贸易格局可能会奖励那些能够真正在本国创造价值的国家。”
这意味着像泰国这样的国家,作为中国商品的转运枢纽也备受关注。“美越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贸易规则的起点。”桑蒂塔恩在脸书上一篇贴文中表示。
为了缓和与美国贸易的紧张局势,一些亚洲国家承诺购买更多美国商品,以减少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印尼周四宣布,将与美国签署价值340亿美元的贸易和投资协定,作为争取关税协议努力的一部分。
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哈塔托(Airlangga Hartarto)告诉记者,美国对涉及印尼的商品转运问题并不担忧,也没有在贸易谈判中提及这一话题,这与越南的情况不同。
关于美越协议的许多细节仍不明朗,包括哪些商品将被视为转运并征收更高的关税。
《华尔街日报》报导,投资银行荷兰国际集团(ING)亚太区研究主管迪帕利·巴尔加瓦(Deepali Bhargava)周四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机械、电气产品以及绝缘电线电缆等行业存在“强烈的转运迹象”。
新加坡副总理颜金勇(Gan Kim Yong)对彭博社表示,东南亚国家需要接受美国加征的关税,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应该预料到未来供应链将面临更严格审查。
新加坡工商联合会首席执行官郭炳顺(Kok Ping Soon)对彭博社说:“要想享受较低的关税,尤其是钢铁、汽车以及未来的制药等行业,我们就必须准备好满足美国对其生产和供应链提出的条件和要求,而这些要求可能会相应的使生产成本增加。”
《华日》报导,凯投宏观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和加雷斯·莱瑟(Gareth Leather)在周四的一份报告中表示:“这些规定向全球企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美国和中国之间近期关税的下降并没有削弱在中国境外建立供应链的理由。”
【大纪元2025年07月04日 记者吴畏综合报导】
责任编辑: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