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业务前景悲惨,Sjøstedt却立志要拯救这家拥有17000位员工的百货集团。47岁的Sjøstedt之前的事业轨迹可圈可点,在家具业巨头IKEA做管理工作时,她就有着不错的业绩,曾被派驻日本和荷兰。其在IKEA最后的工作是开拓商店全球网上交易战略,主要任务是开发百货商场业务的新策略,这是所有百货商场都面临的问题。
Karstadt员工对她寄予厚望,不仅仅因为她没有架子,平易近人,更因为她提出了清晰的新战略,提高了80多个分店的自主和积极性。《世界报》连续刊登了多篇文章,对Sjøstedt的新战略和为人处事花了不少笔墨。
新总裁“没有架子”
在Sjøstedt今年2月24日正式成为Karstadt集团总裁的几个星期之前,她的身影就不时出现在公司员工面前。在埃森总部的食堂里,员工们好几次看见这位留着短发、带着醒目眼镜的新总裁,手里端着盘子规规矩矩地排队,在餐桌旁坐下时还会向其它员工自我介绍:“我是Eva-Lotta ”。
总裁坐在自己身边吃午餐可能还可以想像,但总裁做自我介绍时只说名,不说姓,这在一板一眼的德国已经有些惊世骇俗的意味了。
在德国大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用英文就可以畅通无阻,从外国来德国公司担任高管职位的人鲜少学习德语。但在最近的一次公务工作人员会议上,Sjøstedt的简报发言给员工一个小小的惊喜,她是用德语做的,虽然德文水平马马虎虎,但她还是赢得了阵阵掌声,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位47岁的新总裁才学了几个星期的德语。
另外,一位与会者还发现:“她简报的内容与在监事会上所作的简报完全一样。”显然这是看重和尊敬工作人员的一种表示。
在公司员工们的眼里,Sjøstedt的行事风格和其前任Andrew Jennings背道而驰。Jennings永远以英国人绅士的态度与员工保持距离,喜欢用打上英文字幕的视频向员工们传达消息,在员工们的眼里这位前老板显得非常冷淡,更不要说学习德文了。
没人要的烂摊子
没有架子的Sjøstedt赢得了员工们的好感,但人们更看重的是她如何挽救Karstadt这艘正在下沉的巨轮。
显而易见,Sjøstedt手中的牌差到不行,她接手的是别人挑剩下的烂摊子,Karstadt最精华的店面柏林的卡迪威商店(KaDeWe)、汉堡的Alsterhaus商店以及28个体育用品商店早已经被奥地利房地产大亨René Benko和以色列珠宝商Beny Steinmetz纳入囊中,剩下的83个店面都是别人不愿意吃的鸡肋,销售业绩连年惨淡。
2012年Karstadt亏损1.58欧元,2013年亏损1.27亿欧元,民众购买力最强劲的圣诞月,销售额也未达到预期。至此,Karstadt已沦为“四缺”企业:缺钱来变革、缺少时间来重新为市场竞争定位、缺少采购时的议价能力、缺乏大股东伯格鲁恩的支持。
放权给分店
Karstadt前任总裁Jennings的经营策略是总部统一规定83家百货商场的销售商品范围,商品重心放在新品牌服装上。
这个策略以失败告终,2011/2012的财政年度报告资料显示,Karstadt亏损了1.58亿欧元,而且销售额也有所下降。批评家们表示:太多新的不被客户认可的时装品牌、太多的统计数据,但太少的热情。两年合同期满后,Jennings不得不卷铺盖走人。
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Sjøstedt已将83个分店中的一半都跑了个遍,这使她看到这种总部统一规定商品范围的弊病,比如在一个百货商场里,高价位的瓷器品牌是卖点,但对另一处的百货商场来讲却不是。一些百货商场身处闹市区,而另外一些则是郊外购物城的一部分。因此,商品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
Sjøstedt公布的新策略是:放弃总部统一规定商品范围,让各地分店拥有更多的选择卖什么商品的权利。她按照地理和交通条件,将83个分店分成4个类型,一个是生活型,比如中型城市中的店面,都是当地居民去购买;第二个是旅游型,典型代表是柏林选帝侯大街上的店面,顾客中游客居多;第三种是边境型,例如不少捷克人特地跑到德雷斯顿购物,那里的Karstadt分店就要针对这一特殊人群推出相应商品;第四种是出游型,大城市周边地区很多家庭周末出游时会去大型购物城逛街,慕尼黑的分店就是一个例子。
在一个简报演讲中,Sjøstedt提出了她的一个关键销售理念:“很多人都厌倦了千篇一律的零售产品。”她的目标是:“从一个拥有83个分店的中心调控大企业,变成一个拥有同一个品牌‘Karstadt’的83个有各自特色的百货商店。”
减少开支
很多在IKEA积累的经验,Sjøstedt可以带到Karstadt公司的管理中,在一家荷兰杂志的采访中,她曾表示在IKEA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那里,她学到了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几周前,100多名顾问不得不离开位于Essen市高档城区Bredeney的Karstadt总部大楼,这些人都参与了上任总裁中央调控各地销售商品的策划,失败的代价就是被解雇。Karstadt的经营每况愈下,瘦身势在必行。
有专家说,10年前就应该大幅度瘦身,现在这样做已经无法挽回公司的命运。无论如何,减少开支的做法的确带来了些许效果,财务主管Miguel Müllenbach说,从2013年10月初到2014年2月底,和去年同比节省了1500万欧元的开支,全年节支预计可达4000万欧元。虽然还无法填补上亿亏损的漏洞,但也已经相当可观。
新总裁的新目标
Sjøstedt立志要拯救Karstadt公司。她最近在给员工写的一封内部信件里表示:“我来到这里,就是要留下来。”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过去短短十年里,她已经是第六任总裁了。而Sjøstedt面临的困境比前五任都大,几年前股东们还充满希望地为新总裁站台,员工们还愿意放弃领取薪水而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现在Sjøstedt需要自己打拼,在没有股东支持的情况下,在员工士气低落时,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时创造奇迹。只有这样,她才能不重蹈前五任的覆辙。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顺风车可以搭,趁着欧元区复兴的东风,2014年Karstadt可能会小有改观,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销售额去年同比上涨2.2%,但预计今年的状况不会有大好转。
Sjøstedt希望,这一切都能够通过提高销售额和改变领导方式来解决,“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形成一个大的团队,我们就能够做成一切”,她鼓励员工说。
现在她已经走出了“留下来”的第一步,虽然她的家人还住在北欧的瑞典,但她几周前就把第一住所移到了Karstadt总部所在的埃森市,她的家人常常周末来这里看望她。是否两年她还能住在这里,就看这两年期间她的作为了。
大纪元记者张清义、文婧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吴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