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晕船、晕机总是令人扫兴!看着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自己却只能皱着眉头,承受着难受。为什么会晕车?该如何摆脱这种困扰?
现代医学对于晕车、晕船、晕机等现象,总称为“运动病”,又称“晕动病”。对于晕动病,主要认为是乘坐交通工具时,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前庭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影响神经中枢而出现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
中医对于人体疾病的认识,多从整体观的角度来看待,认为眩晕症的发生,多与人体阴阳气血及五脏六腑的失衡有关。
晕车与体质有关
清代名医程国彭《医学心悟》对眩晕有一个重要的提纲挈领的看法:
“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其中有肝火内动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是也,逍遥散主之。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有气虚挟痰者,书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上重下轻也,六君子汤主之。亦有肾水不足,虚火上炎者,六味汤。亦有命门火衰,真阳上泛者,八味汤。此治眩晕之大法也。”
也就是说,平常人的眩晕症多与“肝火内动、湿痰壅遏、气虚挟痰、虚火上炎及命门火衰”有关,主要责之于脾、肝、肾。
另外,中医认为“无痰不作眩”、“脾为生痰之源”,若从晕动病所表现出来除了“头晕”以外,尚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来看,则主要是与脾胃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从体质因素来看,脾胃不好的人容易发生晕车、晕船、晕机的症状。
年幼孩子易晕车?
临床上常发现小孩子比大人容易发生晕动病,这主要是因为小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脾胃功能尚处在慢慢强壮健全的阶段,所以小孩子的胃肠功能都比大人弱。加上有些小孩子喜吃甜食,容易影响脾胃的消化代谢而生痰饮,从而容易加重晕动病的发生。
调整饮食习惯预防晕动病
要预防晕动病发生,最根本的做法是“改善脾胃功能”。要改善脾胃功能,须从平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着手,如:
细嚼慢咽:每一口至少咀嚼三十至五十次才吞下。口水是人体酵素的原型,口水又称金津玉液,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降低血糖、血脂。饮食吃饭吃七分饱:过饱会消化、代谢不良,降低身体的能量。餐前、饭后一小时内不喝汤、水:如此可提高胃的消化能力,减少胃胀气症状。少吃甜食、凉饮:甜食容易生痰饮,影响身体的代谢能力。
解决晕车难题记住7大原则快乐出游
对于容易发生晕动病的人,可采取以下的方法以减少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
1、行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2、乘车选择前排的座位就座。
3、行车途中可用与人聊天或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4、在车上避免阅读,或一直在意会晕车这件事。
5、在行驶途中,可口含姜片以止呕。
6、行前尽量不要吃东西,或勿饮食过饱(可于餐中食用一些醋来帮助消化)。
7、当出现头晕、欲呕症状时,可以按揉合谷穴、内关穴或公孙穴,持续按揉3~5分钟,症状即可得到缓解。
注:合谷穴为全身反应最大的刺激点,为回阳九针之一;内关穴、公孙穴为八脉交会穴,可治心、胸、胃之疾病。
合谷穴
【取穴法】俯掌,伸开拇指、食指,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在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
内关穴
【取穴法】掌后第一横纹正中直上二寸(或三横指也可),当两筋中间的地方。
公孙穴
【取穴法】从足背最高点,按其高点,向内侧移下,当骨边陷中取之,强压时足趾感酸麻处是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