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帅台”是按照“三才”(天、地、人)做三层。它周边的周长是二十四丈,按二十四节气。为什么这么做呢?
姜子牙拜帅的时候,告知了与人相关的天、地,乃至地下的一切生灵。中国人就讲究这样的概念。可能有朋友说:这有什么用?
人长了鼻子、眼睛,你说有什么用?为什么长成这样?
就是造化……古时候是讲究这一套的,不单纯是活在一个“利益”中……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的能力,但每一个生命也都有他的局限性。最低的,最利益(最利益的是最低的)。
第一层(拜帅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各站立二十五人。
第二层,“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也就是(象征)三百六十五天。
第三层,立七十二员牙将,“按七十二候”。一候是五天。七十二候,三百六十天。一圈三百六十度。
五天为一候,三个候,十五天。十五天为一个节气。其实五天,是按照金、木、水、火、土走的。金、木、水、火、土加上日、月是七曜日——一星期。
三层台当中,最高层是“天”(按三才——天、地、人)。第一层到第三层循环一圈(三百六十天=七十二候)又回扣到第一层,回到“二十四丈”里面去(对应二十四节气)。
我们在计算时间的时候,就是一天、两天、三天。在一年里,“每天”是循环的;星期,同样是循环的;月——每一年里面都会有一月、二月、三月,同样重复的。但“年”是不重复的——公元前三百六十五年;公元后二千七百年,它不重复。
白天、黑夜,转一圈,还是白天、黑夜。到了“年”这儿,这一圈就转不下去。树木“年轮”也是一圈一年,转了一圈,下一圈(年轮)在第二个圈。
一年十二个月,“年”是人计算时间最大的数,就到这儿,再往前,就不往回走(循环),就是独立的某年。
时间是对应的。“年”对应的是什么?我说实话,我有点对应不太好,因为到底是“月”对应了天,还是“年”对应了天,这是一个问题!
十二个月为一年,对应着一天里面的十二时辰。所以,如果“月”是计算时间的最大“可以循环的数”的话,那一“天”是(对应)人;一个“星期”是(对应)地;一个“月”是(对应)天。
我们看到耶稣有十二门人,元始天尊有十二金门(弟子)。那十二门人也好,十二金门也好,他们修成了,修出(三界)去,“十二”为人们知道的神仙最大的数。再往上(修出去的)?不配人知道。所以“十二”是人们知道的最大数。再往前,就不往回走了。
年的概念就像元始天尊、老子一样,人们知道的传法者,对应:太乙真人、观世音菩萨……如果说“时间是个神”的话,可能有关联。我不知道朋友能不能跟上我说的意思?它最大的意义就是知道了我们生命的永远!和这个生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人间的!
可能有点高,因为就我个人来讲,我觉得用语言描绘挺吃力的。但里面大家能感受到全是数字,已经不是语言描绘。
数字就是定数。七十二,是(代表)什么?杨戬有“八九玄功”,当他学了“八九玄功”之后,其他一般人根本坏不了他(包括当时瘟神的伤寒,都坏不了他身),他已经脱开天、地、人中的人和地,他的功夫已经到了天。只要这天、地、人中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涵盖的一切东西,他都可以演化出来,可不只是“七十二变”,他什么都能变。
每一个人的生日就是“定数”。而人们通常说的定数,就是:死。其实是一样。任何一个时间点加上经纬度的一个位置,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出生,对应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每个个体者极其珍贵、极其珍贵的地方。
而定数同样表现在《封神演义》中。在拜将台第一层,散宜生让元帅“面南背北”开始读祝文,“面南背北”指人的层面中“帝”的位置。到了第二层的时候,周公旦让姜子牙“面东背西”,这是指:地。因为姜子牙东征(纣王在东),东征取得天下——(对应)地。
我觉得这容易理解:东征取得天下,灭掉纣王,改为周朝。
到第三层就没有东、西、南、北之分了,是姜子牙站在中间接受了宝纛旗、金盔、袍。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这些东西代表在一定境界中“生命的定数”。同样也反映出他境界比较低,讲究比较多。终归姜子牙是修不成的,他是人中的圣人,人中的神仙,人中的一条龙,所以他就受控于这样。
最后元始天尊跟老子都出手了,所以他们自己本身也在这个氛围中,也在被迫的环境中——有着不被人知道的更高神,在左右这件事。
在破“黄河阵”的时候,老子跟元始天尊讲:“师弟!办完事儿得赶快走,红尘不能待。”当下到红尘,对于他们来讲就是一份劫难。
他们当然法力无边……问题在于“他们被迫来到人间”。这是问题。
在当时,其实人没有见到老子,也没有见到元始天尊,因为都是切隔开的。不太恰当的比喻:在西方,我们看到只是摩西自己见到了神,其他任何人都没有见到。所以神在那个时候也是被迫只见他一个人,因为人不配见到神。
当老子、元始天尊破“黄河阵”的时候,所有人(包括黄飞虎他们)都不在阵中,他们都没有过来,都在西岐城搭的棚子里,只有这些仙、神在。类似耶和华拿出十诫告诉摩西该如何的时候。
就是讲一个“时代”,没有什么对、错。我们去体会生命之间的相互关联。我们赶上了一个大时代,才会有这样的机会能够感受,对吧!这是我想跟大家补充的。
第六十八回《首阳山夷齐阻兵》。讲伯夷、叔齐这两个人。这章比较简单,是一个过度章节,讲述了伯夷、叔齐两个人至死不食周粟,流传万古。
诗曰:
首阳芳躅为纲常,欲树千秋叛逆防。
数语唤回人世梦,一身表率死生光。
求仁自是求仁得,义士还从义士扬。
读罢史文犹自泪,空留齿颊有余香。
他们两个人原来是孤竹国的两位王子(商纣王末期)。伯夷是长子,叔齐是弟弟。因为父王在离世的时候,大概是选了叔齐接班,但是叔齐不愿意,他觉得哥哥伯夷是长子,这个国应该是给伯夷。伯夷也不愿意,说父亲选了你,应该是你。这哥俩谁都不接这个国。后来他们的兄弟接这个国。
因为孤竹国是商纣的附属国,他们就到了西岐,那时候文王在的时候,就借了一席之地过活。“数语唤回人世梦,一身表率死生光。”这是讲他们既仁又义,给史书中留下了一个令人赞叹不已的一份仁义吧!这一回就讲这一段故事。
子牙点将 请驾亲征 天地三才共十阵
话说清虚道德真君见黄天化来问前程归着,欲说出所以,恐他不服;欲不说明,自又恐他误遭陷害。真君没奈何,只得将前去机关作一偈,听凭天命。
真君作偈曰:
逢高不可战,遇能即速回。
金鸡头上看,蜂拥便知机。
止得功为首,千载姓名题。
若不知时务,防身有难危。
后来,完全对应了黄天化师父说的话。杀掉在劫难逃的人叫高继能,在金鸡岭杀了他。高继能会一些道术,是用蜂把黄天化毁了。整个东征的头功,是黄天化拿的,拿完头功,他就死了。所以他要懂得时务。
只能说这(偈语)是师父的好意,但师父无力扭转乾坤,连自己的徒弟都救不了。全定下来了。完了。这种重要的时辰,就像大瘟疫。
大瘟疫没出来的时候,很多事是机会。大瘟疫一露脸,没了。习近平不拿“国安法”去践踏承诺还有机会,这一践踏就完了。
道人作罢偈,黄天化年少英雄,那里放在心上!只见土行孙也来问惧留孙。惧留孙也知土行孙不好,他还进得关,死于张奎之手,也只得作一偈与土行孙存验。
偈曰:
地行道术既能通,莫为贪嗔错用功。
撺出一獐咬一口,崖前猛兽带衣红。
后来土行孙死在张奎手里了。张奎在山崖边等着他,在惧留孙的洞窟门前,但师父不能救。什么意思?
黄天化也好,土行孙也好,他们的定数不来自于他们的师父,来自于更高的因由。可以说生命满悲剧的。这所谓“悲剧”只不过是现今人在利益上去看待——师父得救他。师父救他,连师父都没了。师父能看着,但师父不能在情感中。
惧留孙作罢偈,土行孙谢过师尊。且说众仙与子牙作别,各回山岳而去。子牙同武王、众将进西岐城。武王回宫,子牙回帅府,大小众将俟候三日后,下教场听点。
在这之前,姜子牙“出师表”中劝武王东征讨伐纣王。姜子牙说了两番话,武王不接受:“臣不能伐君。”后来散宜生出面。散宜生就讲:“八百诸侯会潼关,这都说好的事,大王不可不去,我们到那儿看着,八百诸侯都到门口了,纣王肯定会改变。那这样的话,我们也不用去伐纣,主公也不失与八百诸侯相互的约定。”武王挺高兴,就成了。为什么?
跟武王讲不了天意。人只有利益,人只听得懂利,人听不懂天意。武王是大福之人,但就是个“人”。姜子牙当时跟他讲的时候,讲的是天意,散宜生跟他讲的时候,讲的是利益。
子牙次日作本谢恩,上殿来见武王。姜子牙金幞头,大红袍,玉带,将本呈上。只见上大夫散宜生接本,展于御案上。子牙俯伏奏曰:“姜尚何幸!蒙先王顾聘,未效涓埃之报,又蒙大王拜尚为将,知遇之隆,古今罕及。尚敢不效犬马之力,以报深恩也!今特表请驾亲征,以顺天人之愿。”
所以报答“知遇之恩”这是最大的承诺。恶的人却以这份知遇之恩,以承诺作为欺骗的手段。这是大逆不道。不只是大逆不道,这是对人的直接侮辱,也是对神的侮辱。今天在中共环境下的人,太多人是以这样的方式获得自己的利益。
为什么拥有信仰的人,他能够约束自己?为什么在今天的美国社会,几亿支枪在民间,却丝毫没有太大的麻烦?
武王曰:“相父此举,正合天心。”忙览表:
“大周十三年,孟春月,扫荡成汤天宝大元帅姜尚言:伏以观时应变,固天地之气运,杀伐用张,亦神圣之功化。今商王受不敬上天,荒淫不德,残虐无辜,肆行杀戮,逆天征伐,天愁民怨,致我西土十载不安。仰仗天威,自行殄灭,臣念此艰难之久,正值纣恶贯盈之时,天下诸侯,共会孟津,蒙准臣等之请,许以东征,万姓欢腾,将士踊跃,臣不胜感激,日夜祗惧,才疏德薄,恐无补报于涓埃,佩服王言,实有惭于节钺。特恳大王,大奋乾刚,恭行天讨,亲御行营,托天威于咫尺,措全胜于前筹,早进五关,速会诸侯,观政于商,庶几天厌其秽,独夫授首,不独泄天人之愤,实于汤为有光。臣不胜激切惓望之至!谨具表以闻。”
武王览完表,问曰:“相父此兵何日起程?”
子牙曰:“老臣操演停当,谨择吉日,再来请驾起程。”
武王传左右:“治宴与相父贺喜。”
君臣共饮。子牙谢恩出朝。
次日,子牙下教场看操,过名点将。子牙五更时分至教军场,升了将台。
军政司辛甲启元帅:“放炮竖旗,擂鼓点将。”
子牙暗思:“今人马有六十万,须用四个先行方有协助。”
子牙命军政司:“令南宫适、武吉、哪吒、黄天化上台来。”
辛甲领令,令四将上台打躬。
子牙曰:“吾兵有六十万,用你四将为先行,挂左、右、前、后印。你等各拈一阄,自任其事,毋得错乱。”
四将声喏,子牙将四阄与四将各自拈认:黄天化拈着是头队先行;南宫适是左哨;武吉是右哨;哪吒是后哨。
子牙大喜。令军政官簪花挂红,各领印信。
四将饮过酒,谢了元帅。子牙又令杨戬、土行孙、郑伦各拈一阄,作三军督粮官。杨戬是头运;土行孙是二运;郑伦是三运。子牙令军政官取督粮印付与三将,俱簪花挂红,各饮三杯喜酒,三将下台。
你看,那时候督粮官的位置相当重要,仅排在先行官之后。这么多人吃饭是最关键的,没饭吃,全完了!
子牙令军政官取点将簿,先点:
黄飞虎、黄飞彪、黄飞豹、黄明、周纪、龙环、吴谦、黄天禄、黄天爵、黄天祥、辛免、太颠、闳沃、祁恭、尹勋周之四贤、八俊。
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䯄、姬叔干、姬叔坤、姬叔康、姬叔正、姬叔启、姬叔伯、姬叔元、姬叔忠、姬叔廉、姬叔德、姬叔美、姬叔奇、姬叔顺、姬叔平、姬叔广、姬叔智、姬叔勇、姬叔敬、姬叔崇、姬叔安──文王有九十九子,雷震子乃燕山所得,共为百子。文王有四乳,二十四妃,生九十九子,有三十六殿下习武,因纣王屡征西岐,阵亡十六位。
又有归将降佐:
邓九公、太鸾、邓秀、赵昇、孙焰红、晁田、晁雷、洪锦、季康、苏护、苏全忠、赵丙、孙子羽。
女将二员:龙吉公主、邓婵玉。
所以:原来你的家将,你还带领。那个时候他用人,信任的程度就到这份儿上。
话说子牙点将已毕,传令:“令黄飞虎上台。”
子牙曰:“成汤虽是气数已尽,五关之内必有精奇之士,不可不防备。当战者战,当攻者攻,其间军士须要演习阵图,方知进退之法,然后可破敌人。”随令军政官抬“十阵牌”放在台上:
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山月儿阵。四门兜底阵。五虎巴山阵。六甲迷魂阵。七纵七擒阵。八卦阴阳子母阵。九宫八卦阵。十代明王阵。
天地三才阵,包罗万象阵。
后来,《三国演义》里面的“七纵七擒”,只不过是姜子牙“十阵法”当中的第七个。
“天地三才阵”不在十阵里头。我不知道为什么?也可能他说的“天地三才阵”是指“整个统领”之下。
子牙曰:“此阵俱按六韬之内,精演停当,军士方知进退之方。黄将军与邓将军、洪将军,你三位走一字长蛇阵。听炮响变以下诸阵,毋得错乱。”
黄将军、邓将军、洪将军这三个人都是人中打仗的人。无论神仙多厉害,今天解决人的事还得神来,神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也得人来(做事)。任何一个环境都要符合这个环境的要求。
三将领令下台走此阵。正行之际,子牙传令:“点炮,化六甲迷魂阵。”竟不能齐。子牙看见,把三将令上台来,教之曰:“今日东征,非同小可,乃是大敌,若士卒教演不精,此是主将之羞,如何征伐?三位须是日夜操练,毋得怠玩,有乖军政。”
三将领令下台,用心教习。子牙传令:“散操。众将打点,收拾东征。”
翌日,子牙朝贺武王毕,子牙奏曰:“人、马、军粮皆一应齐备,请大王东行。”
武王问曰:“相父将内事托与何人?”
子牙曰:“上大夫散宜生可任国事,似乎可托。”
武王又曰:“外事托与何人?”
子牙曰:“老将军黄滚历练老成,可任军国重务。”
武王大喜:“相父措处得宜,使孤欢悦。”
武王退朝,入内宫见太姬,曰:“上启母后知道:今相父姜尚会诸侯于孟津,孩儿一进五关,观政于商,即便回来,不敢有乖父训。”
太姬曰:“姜丞相此行,决无差失。孩儿可一应俱依相父指挥。”吩咐宫中治酒,与武王饯行。
这些礼数在当时都是非常讲究的。
翌日,子牙把六十万雄师竟出西岐。武王亲乘甲马,率御林军来至十里亭。只见众御弟排下九龙席,与武王、姜元帅饯行。众弟进酒武王与子牙用罢,乘吉日良辰起兵。此正是纣王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起兵点起号炮,兵威甚是雄壮。怎见得?有诗为证。
诗曰:
征云蔽日隐旌旗,战士横戈纵铁骑。
飞剑有光来紫电,流星斜挂落金藜。
将军猛烈堪图画,天子威仪异所施。
漫道吊民来伐罪,方知天地果无私。
三月十五日拜帅,九天之后,三月二十四日起兵。其实是这样。
补充一点:
在姜子牙金台拜帅的时候,元始天尊特意过来看他,而且敬了三杯酒,更别说给了他自己的座骑四不像、打神鞭、杏黄旗,使他能够号令诸仙。如果站在现在人的角度,大家会觉得姜子牙深受元始天尊喜欢。
人的想法会这样想,神的想法其实不是,是因为姜子牙拥有这个使命——这跟他修炼的本身既有相辅相成的内容,同时又有他的局限性(注定是修不成的)。
反过来,姜子牙又是在民间名望最大的,而他的师父又对他非常关照。昆仑山元始天尊就只有一把杏黄旗,元始天尊的弟子有十几个,只给了他。给他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使命是要去做封神这件事情。
姜子牙封神,仅申公豹妒嫉他,其他师兄没有人干扰他,只是帮他……我说的意思是:我们人所理解的近和远,与真正生命的境界是两回事。
说这些是说给那些有宗教背景……比如修天主教的,你以为教宗就能修成?教宗现在也得保持“社交距离”。那一天看到,在西班牙,小孩受洗,礼仪上,牧师拿着水枪,跟那小孩大概有两米远,他往那孩子脑袋喷水。正经八百地在教堂里这么做。
我个人觉得那是对神的污辱,不开玩笑!
所以瘟神(瘟疫)是来淘汰人的!在人中负责跟神之间有所联系的这样特殊的人,在面对人的大瘟疫的时候,竟然以这样方式处理宗教中本该神圣的事情。
为什么叫神圣?他背后有神的因素,他已经不是人了,那神能得人间的大瘟疫吗?那他为什么害怕啊?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啊?那不就是人堕落了?人的堕落是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他只考虑自己,完全站在七情六欲去看待神的东西,那就完蛋了。
姜子牙师父特意来送他,敬他三杯酒,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的使命,不是因为这个人。今天人们站在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会觉得“姜子牙肯定能修成”——他师父这么照顾他了,肯定能修成。不是那么回事!你看后来那些修成的,都没有跟元始天尊打过招呼。
我们说个最有趣的,姜子牙他们下一辈的,就哪吒这一辈的,你见谁跟元始天尊打过招呼?这一辈的只有南极仙翁的弟子白鹤童子跟元始天尊有交往,因为他就是伺候元始天尊的。
这是我个人从故事中看到这样的内涵,而这个内涵对今天有宗教信仰的这些人,是个借鉴,起码是个思考——你怎么看待自己跟神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些是满值得的,因为你有信仰,你要修炼,所以不是随便用人的概念去看待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沉默是金,智者无语。”
伯夷 叔齐不晓天意 力阻臣伐君
话说大势雄兵离了西岐,前往燕山,一路而来,三军懽悦,百倍精神。行过了燕山,正往首阳山来。大队人马正行,只见伯夷、叔齐二人,宽衫,博袖,麻履,丝绦,站立中途,阻住大兵,大呼曰:“你是那里去的人马?我欲见你主将答话。”
有哨探马报入中军:“启元帅:有二位道者欲见千岁并元帅答话。”
子牙听说,忙请武王并辔上前。只见伯夷、叔齐向前稽首,曰:“千岁与子牙公,见礼了。”
武王与子牙欠身,曰:“甲胄在身,不能下骑。二位阻路,有何事见谕?”
夷、齐曰:“今日主公与元帅起兵往何处去?”
子牙曰:“纣王无道,逆命于天,残虐万姓,囚奴正士,焚炙忠良,荒淫不道,无辜吁天,秽德彰闻。唯我先王,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命我先王肃将天威,大勋未集。唯我西周诞及多方,肆予小子,恭行天之罚。今天下诸侯一德一心,大会于孟津,我武维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此予小子不得已之心也!”
夷、齐曰:“臣闻‘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故父有诤子,君有诤臣。只闻以德而感君,未闻以下而伐上者。今纣王,君也,虽有不德,何不倾城尽谏,以尽臣节,亦不失为忠耳!况先王以服事殷,未闻不足于汤也!臣又闻‘至德无不感通,至仁无不宾服’。苟至德至仁在我,何凶残不化为淳良乎?以臣愚见,当退守臣节,体先王服事之诚,守千古君臣之分,不亦善乎!”
伯夷、叔齐一再劝阻说:“是你们西岐下层做臣的德行不够伟大,包容不了君王的残暴,所以出了这种事情。”
武王听罢,停骖不语。
伯夷和叔齐所讲的一切,局限在人中的道理——是非常对的。所以他们被称为“义士”,宁死不食周粟,最后他们两饿死了……这是一段很有名的故事,原来我学过,学得我五迷三道……
他们是人中的义士,真正大义之人,但他们是人,今天纣王的事情是天灭商周,就像我们今天说的天灭中共,一样的。天灭商纣,你再讲人中之道义,那就是大逆不道。
所以要懂得时辰、时节,要知道在不同的时间背景之下,自己的位置。
子牙曰:“二位之言虽善,予非不知,此是一得之见。今天下溺矣,百姓如坐水火,三纲已绝,四维已折,天怒于上,民怨于下,天翻地覆之时,四海鼎沸之际。唯天矜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况夫天已肃命于我周,若不顺天,厥罪唯均。且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于一人。今予必往,如逆天不顺,非予先王有罪,唯予小子无良。”
子牙说:“你讲的都对,但是今天已经没了三纲、没了四维,一切都没了。当‘臣视君为上’那些还存在的时候,那是在一定的框架之内。”
我能理解的:比如,金、木、水、火、土,其实讲述的这一切是指三界之内,我们在《封神演义》里看,包括劫数、定数,也讲了三界之内。
拜帅台第一层就是“人”(人的层面):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很低的。人才讲方位:你上哪儿 ?奔南!买什么东西?买猪皮!买东西。人就是这样,这就是人的生活,很低的。但是你听起来挺厉害的: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
拜帅台第二层就是时间,是“地”,三百六十五度、三百六十五天。高过了人;高过了空间;高过了我们通常说的“物质组成”。
再往上(第三层)七十二候,顶到上头了(天)。五天为一候,七十二候,转了一年。我解释过“一年”的本身就是一个真正的定数,因为每一天都是一个循环,二十四小时、十二时辰、明天、后天,还是这么来的,每个“星期”也是循环的,下一个星期也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每个“月”同样是,但是“年”没有(循环)。二零二零年,没了(走完了),就没了(不再循环回去)——在劫难逃——没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故事。换句话说,物质所成的金、木、水、火、土,控制着人的三界。
有人说:“三界之外是不是这种物质?”
我也没出去过;你也没出去过。不知道!
如果三界外也是金、木、水、火、土的话,人就出去了,不用信神了。所以肯定不是!所以,金、木、水、火、土是有它的局限性的。《封神演义》里封的神,是修不成的故事,修成的(神的故事),不给人听。
我们听到的都是修不成的“因由”,而修成的(因由)没说。二郎神为什么修成了?不知道!但土行孙为什么修不成?我们知道。可是他是仙。
所以当带着肉身的时候,我们只配知道金、木、水、火、土的故事,除非你厉害,能够从中反衬出去,有能力反着听、反着看——让你的思想、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再金、木、水、火、土(物质)上,就反出去了。
我觉得语言已经表达不了了,只能意会。这里在讲伯夷、叔齐的时候同样在讲他们的局限性,所以,他们的大义、伟大是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
子牙左右将士欲行,见伯夷、叔齐二人言之不巳,心上甚是不快。夷、齐见左右俱有不豫之色,众人挟武王、子牙欲行,二人知其必往,乃跪走于马前,揽其辔,谏曰:“臣受先王养老之恩,终守臣节之义,不得不尽今日之心耳!今大王虽以仁义服天下,岂有父死不葬,援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忠乎?臣恐天下后世必有为之口实者。”
伯夷、叔齐的意思是说:“文王没死多少天,你就不听你父亲的话了。而我们两受你父亲照顾;吃你周家的饭,我们站在你父亲的角度得跟你说清楚,你这个人不仁、不孝、不义、不忠,你如果这么干的话,以后后人永远会说你。”这一说,武王就不好办了。
左右众将见夷、齐叩马而谏,军士不得前进,心中大怒,欲举兵杀之。子牙忙止之曰:“不可!此天下之义士也!”忙令左右扶之而去,众兵方得前进。
姜子牙懂得这是好人,你别看他们阻挡我们,但这是好人。但是,他仅仅是个好人。好人在办错事!他根本不懂得天象,他只想做个好人。
大有这种人,如果遇到这种人,你要分辨,你不能去伤害他。你别看他没有道理,但你伤害他,却伤了一个好人。
后伯夷、叔齐入道阳山,耻食周粟,采薇作歌,终至守节饿死。至今称之,犹有余馨。此是后事。不表。
先凶后吉 南宫适初阵失机 魏贲归周
且说子牙大势雄师离了首阳山,往前正发。
正是:腾腾杀气冲霄汉,簇簇征云盖地来。
子牙人马行至金鸡岭。岭上有一支人马,打两杆大红旗,驻札岭上,阻住大兵。哨马报至军前:“启元帅:金鸡岭有一支人马阻住,大军不能前进,请令定夺。”
子牙传令:“安下行营。”陞帐坐下,着探事军打探:“是那里人马在此处阻军?”
话犹未了,只见左右来报:“有一将请战。”
子牙不知是那里人马,忙传令问:“谁人见阵走一遭?”
有左哨先行南宫适上帐应声,曰:“末将愿往。”
子牙曰:“首次出军,当宜小心。”
南宫适领令上马,炮声大振,一马走出营前。见一将幞头铁甲,乌马长枪。怎见得,有赞为证。
赞曰:
将军如猛虎,战骑可腾云。
铁甲生光艳,皂服衬龙文。
赤胆扶真主,忠肝保圣君。
西岐来报效,赶驾立功勋。
子牙逢此将,门徒是魏贲。
南宫适问曰:“你是那里无名之兵,敢阻西岐大军?”
魏贲曰:“你是何人?往那里去?”
南宫适答曰:“俺元帅奉天征讨而伐成汤,你敢大胆粗心,阻吾大队人马!”大喝一声,舞刀直取。此将手中枪赴面交还。两马相交,刀枪并举,战有三十回合。
南宫适被魏贲直杀得汗流脊背,心下暗思:“才出兵至此,今日遇这员大将,若败回大营,元帅必定见责。”
南宫适心上出神,不堤防被魏贲大喝一声,抓住南宫适的袍带,生擒过马去。
这里面讲一个故事,南宫适输,输在有私心,他怕自己脸面不好看,他没想到碰上人马,打了三十回合,打得汗流浃背,自己有点吃不住,他又想到:“我要败回大营,元帅会不高兴。”开兵宣战,他却有那么多心思,所以就输了。
《封神演义》无论是人或仙,凡是出私心的,在乎自己的脸面,在乎自己的一切,基本就出差错。
魏贲曰:“吾不伤你性命,快请姜元帅出来相见。”又把南宫适放回营来。
军政官报入中军:“南宫适听令。”
子牙传令:“令来。”
南宫适上帐,将“被擒放回,请元帅定夺”说了一遍。子牙听得大怒曰:“六十万人马,你乃左哨首领官,今一旦先挫吾锋,你还来见我?”喝左右:“绑出辕门,斩讫报来!”
左右随将南宫适推出辕门来。魏贲在马上,见要斩南宫适,在马上大叫曰:“刀下留人!只请姜元帅相见,吾自有机密相商!”
军政官报入账中:“启老爷:那人在辕门外,叫‘刀下留人,请元帅答话,自有机密相商。’”
子牙大骂:“匹夫擒吾将而不杀,反放回来,如今又在辕门讨饶!速传令摆队伍出行营!”
炮声响处,大红宝纛旗摇,只见辕门下一对对都是红袍金甲,英雄威猛,先行官骑的是玉麒麟,纠纠杀气;哪吒登风火轮,昂昂眉宇;雷震子蓝面红发,手执黄金棍;韦护手捧降魔杵,俱是片片云光。
正是:盔山甲海真威武,一派天神滚出来。
话说子牙在四不像上问曰:“你是谁人,请吾相见?”
魏贲见子牙威仪整饬,兵甲鲜明,知其兴隆之兆,乃滚鞍下马,拜伏道旁,言曰:“末将闻元帅天兵伐纣,特来麾下,欲效犬马微劳,附功名于竹帛耳!因未见元帅真实,末将不敢擅入。今见元帅士马之精,威令之严,仪节之盛,知不专在军威而在于仁德也!末将敢不随鞭坠镫,共伐此独夫,以泄人神之愤耶!”
子牙随令进营。魏贲上帐,复拜在地,曰:“末将幼习枪马,未得其主,今逢明君与元帅,乃魏贲不负数载功夫耳!”
子牙大喜。魏贲复跪而言曰:“启元帅:虽然南将军一时失利,望元帅怜而赦之。”
子牙曰:“南宫适虽则失利,然既得魏将军,反是吉兆。”传令:“放来。”
左右将南宫适放上帐来。南宫适谢过子牙。子牙曰:“你乃周室元勋,身为首领,初阵失机,理当该斩,奈魏贲归周,乃先凶而后吉,虽然如此,你可将左哨先行印与魏贲,你自随营听用。”
即时将魏贲挂补了左哨。彼时南宫适交代印绶毕。子牙传令起兵。不表。
三山关守将孔宣 金鸡岭阻西岐兵
且说只因张山阵亡,飞报至汜水关,韩荣已知子牙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将,具本上朝歌。那日微子看本,知张山阵亡,洪锦归周,忙抱本入内庭,见纣王,具奏张山为国捐躯。
纣王大骇:“不意姬发猖獗至此!”忙传旨意,鸣钟鼓临殿。
百官朝贺。纣王曰:“今有姬发大肆猖獗,卿等有何良谋可除西土大患?”
言未毕,班中闪出中大夫飞廉,俯伏奏曰:“姜尚乃昆仑左术之士,非堂堂之兵可以擒剿,陛下发诏,须用孔宣为将。他善能五行道术,庶几反叛可擒,西土可剿。”
纣王准奏,遣使命持诏往三山关来,一路无词。
正是:使命马到传飞檄,九重丹诏凤衔来。
这里暗指孔宣是只孔雀。
话说使命官至三山关传:“接旨意。”
孔宣接至殿上。钦差官开读诏旨。孔宣跪听宣读:
“诏曰:天子有征伐之权,将帅有阃外之寄。今西岐姬发大肆猖獗,屡挫王师,罪在不赦。兹尔孔宣,谋术两全,古今无两,允堪大将,特遣使赍尔斧、钺、旌旗,特专征伐。务擒首恶,剿灭妖人,永清西土,尔之功在社稷,朕亦与有荣焉。朕决不惜茅土之封,以赉有功。尔其钦哉!故兹尔诏。”
孔宣拜罢旨意,打发天使回朝歌,连夜下营,整点人马,共有十万。即日拜宝纛旗,离了三山关,一路上晓行夜住,饥餐渴饮。在路行程,也非一日。
那日探马报入中军:“有汜水关韩荣接元帅。”
孔宣传令:“请来。”
韩荣至中军打躬:“元帅此行来迟了。”
孔宣曰:“为何迟了?”
韩荣曰:“姜子牙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将,人马已出西岐了。”
孔宣曰:“料姜尚有何能!我此行定拏姬发君臣解进朝歌。”吩咐:“可速开关。”把人马催动前往西岐大道而来。
不一日,至金鸡岭。哨探马来报:“金鸡岭下周兵已至,请令定夺。”
孔宣传令:“将大营驻札岭上阻住周兵。”
不知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待续)
(点阅【涛哥侃封神】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大纪元2022年06月27日 作者:石涛】
【涛哥侃封神】第六十八回(上)
【涛哥侃封神】第六十八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