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揭三峡大坝“可防百年一遇洪水”内幕

中国连日暴雨成灾,长江流域水位持续上涨,三峡大坝全力泄洪自保,造成下游逾1700公里江堤超警戒。著名水利专家王维洛揭露三峡工程“可防百年一遇洪水”内幕。并直指中共建政以来的防洪措施都是大失败。

受一轮又一轮的强降雨影响,长江1号洪峰和2号洪峰接踵而来。洪峰通过三峡,三峡大坝涌入的水量大增。尽管三峡大坝全力泄洪,但截止19日,三峡大坝水位超出警戒线19米,并仍在上涨。

与此同时,长江干支流一众水库非但不能起到蓄洪降灾的作用,也跟着接连泄洪,加重了长江流域洪灾。特别是三峡水库,已经成为危及半个中国的火药桶。三峡大坝加大泄洪量,造成下游水位暴涨,逾1700公里江堤超警戒。

中共新华社报导,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快速上涨,7月18日8时达6.1万立方米/秒,这是今年入汛以来抵达三峡的最大洪水。三峡水库水位已达160.17米,离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还有近15米,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为175米。

报导承认三峡大坝发生“位移、渗流、变形等”,但没有给出具体的位移、渗流、变形的数据。

讽刺的是2003年,新华社曾以“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作为标题,强调三峡大坝品质至高无上,工程合格率100%。

时至2007年,新华社引述专家的说法,下调到三峡大坝可抵御千年一遇洪水的能力。

2008年,新华社又引述专家的说法,指三峡大坝将有能力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010年官媒再称,可以抵御“二十年一遇洪水”。同年,央视则引述专家的说法强调,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2020年,洪水泛滥之下,中共官媒宣称,三峡大坝已经尽力了!三峡大坝这一次太难了!被认为这等于给三峡大坝判了死刑。

事实上,三峡大坝已经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一大隐患,周边旱涝和地震等地质灾害不断,库区也已出现大量崩塌和滑坡事件。

“可防百年一遇洪水”出炉内幕

著名水利专家王维洛向希望之声揭露,三峡工程上马论证时充满争议的内幕。

王维洛说,1992年3月21的中共人大代表大会,有3千多人参加。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向代表们做兴建三峡工程的预案说明。邹家华表示,长江流域从汉朝以来,每10年就有一次大洪水,建三峡工程就是为了防范长江中下游的大灾难。

邹家华做了3个多小时的报告,说三峡工程有一个骨干工程或者叫做核心工程,是任何其它工程都不能替代的防洪工程,是为了防大灾的。

然而在三峡工程上马时,钱正英和李鹏都说过,它有两个大问题。100多万人移民和水库泥沙淤积的问题。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黄万里也说,不是泥沙,而是大的石块淤积的问题。

王维洛举例说,今年长江三峡的深孔泄洪和新安江水库的九孔泄洪,有什么不同呢?新安江水是从上往下流的,三峡水是从下往上喷的,就是要借着洪水的力量来冲沙。

王维洛说,当年三峡工程的论证报告是四个组分开来写的。防洪组的报告说,三峡大坝下面的荆江大堤堤防能力弱,只能防10年一遇的洪水。修了三峡工程以后,能把下游堤防的防洪能力提高到防百年一遇的洪水。

泥沙组则说,长江下游的堤防能力强。要利用洪水把泥沙冲出水库,减少淤积。所以它的设置是从水库的底部把泥沙冲出去。两个组的描述不一致。

三峡工程论证的第一号人物张光斗,曾于1991年12月在人民日报发文说,三峡大坝下游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是20年一遇,加上荆江防、蓄洪工程,可以防40年一遇的洪水。

王维洛说,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和从4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张光斗和邹家华两个人中,必有一个人在撒谎。

按泥沙组说的,遭遇到20年一遇以下的洪水,建议三峡工程不要蓄洪,全部用来冲沙,因为下游能够顶得住,所以现在还是坚持是这样。

王维洛说,三峡工程防洪有两个模式,一个是正常的蓄洪,今年的蓄洪它就是蓄洪到正常模式的差不多是到极端了,是蓄到155米,蓄上去以后马上放掉,它是短期的。还有一个蓄水方案,叫城陵矶蓄水方案,要蓄到175米,蓄完以后要保持到汛情末期。

现在三峡工程根据它最大的蓄洪能力,也不是它所说的221.5亿立方米,而是最多只有70多亿立方米。它之前是算错了。按它现在找的理由,说是为防止今后更大的洪水做准备。那你就应该告诉大家,后面的洪水什么时候来,有多大。

王维洛说,三峡工程通过这一次,给中国人上了一课。官媒的那篇文章说,三峡大坝已经尽力了,它也就这点本事了。中国人花了这么多钱建三峡大坝,你买的是个什么东西?

从现实看,中共建政后的防洪工程是个大失败。今年9月份、10月份以后,长江中下游下面就是旱灾。而且会旱的很厉害。它就是这样,要它防洪它不能防洪,要它放水的时候它不能放水。它就那么一点本事啊。它是很失败的一个东西。

【北京时间2020年07月20日】

文章來源:新唐人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