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取代中国?德国寻找战略新伙伴

几十年来,德国企业把海外发展的重心放在中国,但随着北京与西方国家政治关系变得日益紧张,德国企业家们也在积极寻找其它可能性,于是,与印度的合作明显加强。

10月24、25、26日,德国和印度举行为期三天的政府对话,这是一次高规格的会面,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带领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劳动部长海尔(Hubertus Heil)、国防部长皮斯托利斯(Boris Pistorius)、外交部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教育部长史塔克-维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以及企业代表到达新德里,与印度进行了深度对话。

聚焦印度 加强战略伙伴关系

从2011年起,德国和印度之间的对话每两年进行一次,但这一次却相当不一般。德国今年经济停滞不前,国内消费不景气,企业界信心也越来越低靡,经济面临严峻考验。德国需要新的战略伙伴,新的途径,走出低谷。

在这次对话前,肖尔茨的红绿灯政府通过了一个“聚焦印度”的文件,其中包括30多项措施,柏林希望与新德里在经济、专业人才、国防、国际政治、教育等多方面加强合作。德国方面称,不仅是印度,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都是考虑对象。

当然印度有很多优势,首先印度人口众多。有数据认为,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达到15亿。换言之,可能容纳德国产品的市场也相当可观,很有潜力。

西方认为,印度不像中国那样“反西”,印度政治局势稳定,而且它是一个民主宪政国家。从技术上来说,印度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与欧洲处于同一水平,这使得合作更加容易。

而且当地劳动力低廉,还拥有巨大的专业人才市场,劳动部长海尔尤其看中这一点。他希望简化这些人到德国发展的手续,招募更多人才过来,以缓解德国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从国际政治上来说,总理肖尔茨希望,印度可以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帮助调停。比如,印度可以作为东道主邀请俄乌进行和平谈判。当然,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计划。

去风险化 德国借助印度降低对中国依赖

德国企业开辟中国市场已经40年了,这股热潮已经降温。随着欧美推行“去风险化”的策略,西方国家纷纷减少在中国的生意,降低本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不过很多企业都采取了“为中国、在中国”的策略,德国工商会(DIHK)的数据显示,大约90%的德国企业都遵循了这样的策略,也就是说,它们在中国为中国市场生产产品。换言之,企业很难从中国市场完全抽离。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不理想,内需疲软,中国方面为了消化过剩的产品而大举涌入国际市场。在美国壁垒森严的防御下,欧洲市场承受很大压力。欧盟为了自保,对中国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例如目前欧盟要对中国产电动车征收惩罚关税。如此一来,欧盟和中国之间可能要进行一场贸易战。

再加上中共对台湾虎视眈眈,不断挑衅,一旦台海发生战争,供应链不能正常运转,企业必然受到牵连。在这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不少企业都采取了一种“中国加1”的做法。也就是说,他们努力在中国市场保持一定的平衡,同时也在寻找另一条出路。这也是印度成为一个选项的重要原因。

例如,德国物流巨头DHL计划在2026年之前在印度投资5亿欧元,以开辟快速成长的电子商务市场。大众汽车受到中国市场销量下降的压力,正考虑去印度展开新的合作。大众汽车在印度已经有两家工厂,今年2月又与一家企业签署了供应协议。

德国专家认为,德国和印度之间的经济合作潜力很大。2023年,德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额约为300亿欧元,比前一年增长5%。德国出口到印度的产品包括机械、飞机、电器产品,从印度则主要进口化学产品、药品和服装。

【大纪元20241026日记者余平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王亦笑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