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咖啡文化比一比 有一件事美国与众不同

在世界各地,咖啡都是很普及的饮品,但怎么泡咖啡和喝咖啡,却会因地而异。比如说,美国人经常随身携带外带的滴滤咖啡,但在其它许多地方,例如欧洲的部分地区,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据《赫芬顿邮报》报导,尽管有些人偶尔会外带咖啡,但很多人就是喜欢在咖啡馆里用杯子喝咖啡。无论是独自坐着、与一群朋友坐在一起、或是站在吧台前,也无论是否在上班途中喝咖啡,对这些人来说,喝咖啡是在咖啡馆里做的事情。

英国一家咖啡馆的营运处长暨所有人之一佛斯特(Jack Foster)说:“外带咖啡文化通常是由环境生活方式决定的。例如在意大利,人们习惯站在吧台前迅速享用浓缩咖啡。这种迅速、社交和经济实惠的习惯深植于意大利文化中。”

他说:“奥地利或法国等其它欧洲国家的顾客会坐下来悠闲地品尝咖啡,通常还会搭配糕点。同样地,这是一些城市的生活方式以及社区生活方式所做出的选择。”

针对美国的外带咖啡文化,多位咖啡专家表达了看法,也说明了这与外带文化尚未成熟的世界其它地区有何不同。

星巴克的外带咖啡。(Naomi Baker/Getty Images)

●欧洲

美国一种冲泡咖啡的品牌经理林赛(Alexa Lindsay)说:“欧洲的咖啡文化与美国的咖啡文化迥然不同,但都有各自的目的和地位。在欧洲,咖啡场景的特征是节奏较慢,促进对话和参与;而在美国,咖啡环境的特征是速度和效率。这两种咖啡文化都有一个关键要素,那就是惯例。”

曾经荣获美国咖啡大师比赛(US Barista Championship)冠军、目前担任咖啡产业顾问的甘巴里(Laila Ghambari)说,在意大利,人们通常喝一杯6至8盎司的卡布奇诺或2至4盎司的浓缩咖啡。这些少量饮料可以在咖啡馆的瓷杯中轻松享用,几分钟内即可喝完。

但在美国,大型咖啡连锁店(星巴克是最明显的)供应16、20、24盎司以上的咖啡,不适合一口气喝完。再加上很多美国人都开车上班,所以会在得来速(drive-thru)购买外带咖啡在车上喝。

数据收集公司ScrapeHero的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7月1日为止,美国各州总共有16,621家星巴克分店,其中以加州的3,133家最多,约占全美所有分店的19%。

甘巴里还说,在美国,休息一下享受美食和饮料并不受欢迎,人们经常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脑。但在西班牙,公司会在午餐时间停下来休息,而在瑞典,人们在休息时间会享用咖啡和点心。

她鼓励美国人在咖啡馆享用咖啡,除了停下来享受这一刻之外,还有节省浪费的原因。由于外带文化,咖啡馆制造了大量废弃物。

匈牙利布达佩斯著名的纽约咖啡馆内的顾客和工作人员。(Shutterstock)

●中南美洲

在巴西长大、目前在美国一家精品咖啡进口商担任资深主管的佩雷斯(Paulo Peres)说:“在巴西,人们在咖啡馆里一边享用咖啡、一边长时间交谈。这是一件非常社会化的事情,当然不是把咖啡装在纸杯里随身携带。”

英国一家咖啡馆的创办人之一、拥有巴西与意大利双重国籍的科斯塔(Bruna Costa)说:“在意大利和巴西,人们通常偏好停下来喝一杯放在合适杯子里的咖啡,无论咖啡的品质如何。”

在瓜地马拉长大、目前在美国芝加哥一家咖啡馆担任首席咖啡师的亚历山卓(Glendy Alejandro)表示,当她于1995年搬到芝加哥时,她对于美国仓促的咖啡馆文化感到惊讶。

她提到,在瓜地马拉,人们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会用陶瓷杯子喝咖啡而不加牛奶。她很惊讶地在美国看到冰拿铁和热拿铁成为常态。为了配合美国生活的快节奏,这些咖啡都装在外带杯子里。

●菲律宾

曾经在菲律宾居住12年的咖啡专家莫菲(Mark Morphew)说,菲律宾的咖啡文化比较悠闲。咖啡馆比较像社交场所、远离高温和湿气的地方,而咖啡师会为其精心制作的每种饮料感到自豪。

他说,在美国,有很多人喝咖啡主要是为了藉由咖啡因提神,但在像菲律宾这样的东南亚国家,喝咖啡是一种习惯。

他说:“坦白说,在菲律宾,看到家人或一群朋友在咖啡馆度过整个下午,享受空调和免费Wi-Fi的情况并不少见。”

一群人一起享用咖啡。(Shutterstock)

●印度

保罗(Shonali Paul)在美国开设了一家供应印度口味咖啡的咖啡馆。依据她的陈述,美国的外带咖啡文化与她在印度看到的有很大不同。

她说:“在印度,喝咖啡和喝茶休息时间很常见,尤其是在工作日,这使得人们希望在办公桌外喝咖啡和喝茶。因此,你会在大型办公大楼外看到许多小型咖啡馆和茶店。人们远离办公桌,站在店家附近喝咖啡并与同事交谈。”

她还说:“作为印度文化的一部分,食物和饮料是非常社会化的概念。因此,大多数印度人并不是独自在车上或上班路上吃喝,而是在家里与家人、在工作中与同事或下班后与朋友一起吃喝。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体验,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

【大纪元2024年09月12日 记者陈俊村报导】

责任编辑:茉莉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