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体出汗部位看出健康

心汗

独膻中一片聚而有汗,别处无汗,多由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所致,治宜养心血益脾气。

阴汗

至阴之处,或两腿夹中,行走劳动则汗出腥秽,是下焦肝肾湿热所致,治宜清利肝肾湿热。

液汗

两腋之下,动则汗出,多属肝虚有热,或肝经湿热,治宜养肝血以清虚热,或清肝利湿。

鼻汗

凡遇饮食汤饭,则鼻上多汗,是肺虚有热,治宜益肺气而清热。

手足汗

手足心多汗,遇天冷更甚,多属阳盛阴虚,或脾蕴湿热,或心阴不足,治宜分别,或清利湿热,或养心阴。

头汗

头汗出,齐颈而还,辨证较为复杂,多属胃热、湿热、或为戴阳证。属胃热者,口干而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清胃泻热;属湿热者,口苦而粘腻、口干不欲饮、小便不利、舌苔腻、脉濡数;凡戴阳证,汗出如珠,面赤如妆,肢厥身冷,脉沉而微,是阳气上脱之危证,急宜镇摄亡阳,引龙火以归源。小儿头汗,俗称“蒸笼头”,非为病态,不必治疗。

汗出部位不同,对认识疾病病机上虽有特殊性,然而上列诸种乃其常见病机,临床应结合其他症状,具体分析,知常达变。


——转载自命理地理与人生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