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中共稀土管制 德政界吁建国家战略储备

随着中共近期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德国政界人士强烈呼吁建立国家原材料战略储备,以降低对北京的依赖风险。这一举措被视为应对地缘政治压力的关键步骤,旨在保障德国工业供应链的安全。

德国必须迅速行动 寻找合适贸易伙伴

中共当局近日宣布,将加强对稀土的出口管制。企业若要从中国出口用于开采和加工稀土的机械设备和技术,必须获得中共当局批准。同时,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出口含有稀土的产品也需获得额外批准。作为全球稀土主要生产国和加工大国,中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许多国家开采的稀土原材料需运往中国加工。这项新政引发国际担忧,被视为中共利用经济杠杆达到政治目的的最新例证。

德国基民盟籍(CDU)外交政策专家罗德里希·基塞韦特(Roderich Kiesewetter)对媒体表示,德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建立国家稀土储备。他说,“联邦经济部和德国原材料局(DERA)应迅速利用闲置土地和仓库,创建战略储备。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将陷入更危险的被中(共)国敲诈的局面。”他以冷战时期西柏林储备食品、电池等必需品为例,强调这种储备机制拥有历史先例。

基塞韦特批评德国长期未能减少对中国的稀土依赖。他指出,“通过贸易实现安全的策略已失败,这在意料之中,北京实施的严厉出口禁令和出口管制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正与俄罗斯携手合作,这必然迫使我们寻找其他贸易伙伴。”

他建议德国应该“重振与巴西自2008年以来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增加从巴西和其它国家的稀土采购。我们还应该与澳大利亚、印度和坦桑尼亚探讨稀土采购事宜。” 基泽韦特表示,大量德国企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高得可怕,“我们应该鼓励这些企业从那些对我们更友好的国家采购原材料。”

德国绿党外交政策发言人罗宾·瓦格纳(Robin Wagener)也持类似观点。他表示:“北京的决定再次证明,中(共)国不遵循市场规则,而是权力规则。这种依赖将让我们付出高昂代价。”对于德国而言,现在需要的是“技术韧性和主权”。

瓦格纳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持续减少依赖,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并加强与民主国家以及那些不愿被大型独裁政权主宰的国家的伙伴关系。”他指出,全球市场不受强权政治影响的幻想已经破灭了,经济依赖早已成为地缘政治的杠杆。

全球供应链紧张 欧盟与G7应联合行动

国际社会对此反应迅速。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Katsunobu Kato)在华盛顿表示,对于中共的稀土出口限制,日本“深感担忧”,并呼吁七国集团(G7)共同应对。欧盟贸易专员马罗斯·谢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宣布,将与G7成员磋商应对方案,“我们不能坐视不管,需要联合行动”。他同时与中共商务部谈判寻求解决方案。

美国方面也表达不满。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批评中共试图“控制全球供应链”,强调华盛顿及其盟友不会屈服。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称此为“权力攫取”,但美方希望避免冲突升级,并寄望北京可能让步。

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风力涡轮机、电动汽车电池等高科技产品中。中国不仅主导生产,还持有大量专利,阻碍其它国家发展本土产业。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出口管制可能加剧全球供应链紧张,尤其在美中贸易摩擦和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

德国政府尚未正式回应,但专家认为,建立原材料储备和实现多元化进口将成为未来政策重点。这不仅关乎经济安全,还涉及欧洲整体战略自主性。未来数月,欧盟与G7的协调行动将备受关注。

【大纪元2025年10月21日 记者王亦笑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王亦笑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