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野长城被抹成平板水泥路!日前,这条消息不仅在国内炸开了锅,也登上德国各大媒体。在修葺古建筑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德国人简直看傻了眼,直呼这是超级昏招。估计再借他们一百个脑袋,他们也想不出,长城还能这么修。万里长城,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如今遭到这般待遇,不仅令人唏嘘,更加促人反思。
被称为“最美野长城”的中国辽宁省缓中县一段长城,被中共官方机构粗暴“毁容”,变成一条水泥马路,700年历史建筑尽毁。面对质疑,当地文物保护单位辩称此举“合理合法”。该事件也广泛登上德国媒体,德国人对这一“昏招”大为不解。
众所周知,德国在二战中几乎被夷为平地,重建过程中,德国让全世界领教了他们对于历史文物的珍惜,哪怕一堆废墟、一块旧石都当成宝贝般珍惜,愣是把“新城”重建成了“古城”,这份毅力与智慧,赢得世界尊重。而今长城在中国的遭遇,实在令中华儿女汗颜、痛心。
曾是“第3八达岭”
万里长城曾是中国最牢固的边防设施,如今却无法抵御风沙侵蚀和商业异化,正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作用下慢慢消失。
被称为最美野长城的小河口长城,始建于明洪武14 年即公元1381 年,坐落在永安堡乡西沟村一带雄险陡峭的燕山山脉,是辽宁与河北两省分界线,长约8.9 公里,有31 座敌楼、18 座战台、14 座烽火台。由于雄踞于险峻的山岭,又有“第3 八达岭”之称。
小河口长城由青砖修建、白灰勾缝,城墙和台堡浑然一体、格外坚固,还建有能战、能守,又能贮备军用物资的敌楼,门窗雕刻精美花纹。这段长城不仅野性、原汁原味,城楼的门窗还雕梁画柱、鬼斧神工,而且森林植被特别好,远眺能看到座座城楼及远处的城市。
修成“山间水泥路”
网友“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近日在微博上分享小河口长城被抹平的照片。照片显示,这段长城在修复前确实相当破损,但仍看得出过去城墙的起伏;而修复后,整个长城上面变得平坦无比,原有的砖石都被盖在下面,看起来就像一条“山间水泥路”。
据悉,这场备受争议的修缮工程2014 年起施工。绥中县永安锥山省级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刘福生说:“建筑工人用掺着白灰和沙土的水泥,把城墙和地面抹成水平面,看起来就像大白墙。”现场施工人员称,修缮旨在防范坍塌危险。
刘福生表示,修缮前的地面确实有些石头碎了,部分墙垛塌了,“但本来也就1 米多高,塌了其实并不危险,修完也不会超过2 米高”。但3 个月工程结束后,他吃惊地发现,长城变成一条硬化路面,包括垛口和敌楼等受到珍视的原生风貌在匆忙中被抹平。最让他不理解的是,铺在表面的一层特别薄,“用木棍一扎就露了,最薄处比指甲还薄”。

“最美野长城”被当局用白灰填平。(网络图片)

被填平前的“最美野长城”。(网络图片)
保护名义下搞破坏
当地文物保护部门负责人表示,修缮方案从开始到最后验收,都经过报备审核,一切程序合理、合法。修缮是因担心水土流失和游客行走导致彻底倒塌,而美观不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但研究这段长城已15 年的刘福生说:“这是在以保护的名义搞破坏,就连这里的小孩子都知道这次修缮搞砸了……就好比是脑袋上的鼻子、耳朵都没了……他们没有把石雕像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而是直接扔到一边……用新砖来填补原先的缺口,那么做节省了大量费用。”
中国新闻网站也在评论文章中诘问:“这哪里还有一点最美野长城的味道?……完全是一条山间的公路。”迫于社会舆论和媒体压力,国家文物局责成辽宁省文物局调查核实。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称这次修缮是个“极其低级的错误”,但“绝非孤例……,像这样进行修缮已把文化和历史统统都抹去了”。
BBC 评论称,中国的文物保护观念和相关法制非常落后,除各地频频出现为开发毁坏文物的事件外,还时常发生地方官员对文物古迹进行“破坏性保护、破坏性修复、破坏性建设,把一些历史遗存搞得面目全非,造成不可挽回的永久性破坏”。
大纪元记者宇峰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王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