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中国团扇

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扇子主要材料包括: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等,中国扇造型优美,构造精致,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祖先们在炎炎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

团扇,也叫“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或近似圆形短柄的扇子。“纨扇”是以丝织的薄素绢裱糊的扇子,出现于秦汉时期。在形制上可以分为圆形、椭圆形、方形、六角形等多种样式。因为这种扇子在皇宫中使用得比较多,故而也称为“宫扇”。其中,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外形似明月的扇子被称为“团扇”,又因其形状蕴含着团圆、欢聚之意,西汉时称为“合欢扇”。

因为圆形团扇形制简洁、制作方便,逐渐的这种形状的扇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主流。后来团扇的内涵被扩大,泛指所有以绢制或纸糊的、持拿在手中的各种形制的扇子。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而言。

团扇与摺扇并驾齐驱

从历代散见的咏扇的诗赋散文来看,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摺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

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清王廷鼎《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

相传西汉成帝妃嫔班婕妤写过一首有名的〈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

晋朝时相传有一位名叫桃叶的女子,她曾作了一首〈答团扇歌〉与班婕妤的〈团扇歌〉相应和,其诗曰:“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该诗在意境上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团扇绘画在宋代蓬勃发展

从秦朝到西汉时期的团扇都是素面的,扇面上还没有出现绘画。晋朝时桃叶的〈答团扇歌〉证明团扇至少在晋朝时期已经有画扇的举措,而且宋代以前的画扇活动基本上指的都是团扇绘画。

三国以后至唐朝之前有关团扇绘画的记载,在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姚最的《续画品》和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都能找到。姚最在《续画品》中评价后梁画家萧贲时说:“(萧贲)尝画团扇,上为山川,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在《历代名画记》第七卷中评价画家萧贲时,张彦远也说:“(萧贲)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团扇绘画在上层社会中盛行,所画题材有鞍马、山水、花鸟、人物等,几乎囊括了后世所画题材的大方向。这表明宋代以前的团扇绘画在中国有着丰富题材内容和悠久的历史,也说明中国传统绘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具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而且达到相当水平。

正是在唐宫绘扇蔚然成风的气候下,促进了宋人团扇绘画的勃兴。这时,团扇绘画的范围逐渐由宫廷向民间渗透,其题材涵盖了花鸟、山水、人物等画科,完全是在继承前朝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因为团扇可供的画幅比较狭小,其画法亦十分精细。这种影响成为后来流行的折扇绘画的先导,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团扇在奈良时代由唐朝传入日本。在日本最初使用团扇的是宫廷贵族。到平安时代末期,才允许一般庶民百姓使用。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