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神农尝百草 中华农业和医药之鼻祖

神农氏尝遍百草,最终找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药材,可以治病。他来人世间为中国人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医药基础,后世几千年来中药发展,都是建立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

“三黄”之一 神农氏

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三皇”意指“天皇、地皇、人皇”,他们分别是女娲、伏羲、神农。三人分别被尊称为“女娲氏、伏羲氏、神农氏”,而“氏”的原始意义是神祇之意,三人皆有神通法力。

关于神农氏,《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记载,炎帝神农氏姓姜,他的母亲叫女登,是有娲氏的女儿,少典的妃子。因感应神龙之气而生下炎帝。《春秋纬‧元命苞》中说他是“人面龙颜”,出生就有个水晶肚,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出生三个时辰就会说话,五天以后就可以走,七天以后牙齿就长齐了。

他砍削木头做成犁头,弯曲木头制成了犁柄,这种农具给耕田除草带来便利,他就用它来教导天下民众,所以号称神农氏。神农氏开始蜡祭,用红褐色的鞭子鞭打百草,并品尝知其平毒寒温之性味,才有医药。又制作了五条弦的瑟。在中午时分设置市集,使他们相互交换货物。神农氏将八卦重叠推演成为六十四卦。

神农氏起初定都于陈,后来迁于曲阜,在位一百二十年去世,埋葬在长沙。 

神农尝百草

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很艰苦,由于各种疾病的侵袭,人们又不知道如何治疗,因此很多人只能等死。炎帝看在眼里,非常着急,他决定要找寻治病的方法。《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

神农踏遍三山五岳,采集天下异草,用赭鞭逐一抽打,药草经过鞭挞,无论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性质都会呈露出来。为了进一步辨识药物的性味和功能,神农又亲尝百草,以身试药。 

神农每天都坚持品尝各种各样的草木,然后记下各种草药的药性、气味与种类,适合治疗哪些疾病。为了尽快掌握各种药性,他每天都日以继夜地工作,几乎每天要尝成百种草药,甚至曾经“一日而遇七十毒”。幸亏他的身体是玲珑透明的,从外面就可看清五脏六腑,所以能够知晓中毒部位,马上找到解救的方法。

一天,他尝了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后,这种植物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后来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

就这样,神农一次次地冒险,一次次地品尝,终于掌握了大部份草药的性能,他总结了许多用什么药可以治什么病的经验。最终神农氏找出了365种药材,可以治病。他来人世间为中国人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医药基础,后世几千年来中药发展,都是建立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

《神农本草经》将百草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一百二十种,可以养命、轻身、延年。中品一百二十种,可以养性、补虚、益气。下品一百二十五种,可以治病。 

神农架的传说 

传说神农为了找寻草药,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历经千辛万苦,赶走了一批又一批的虎豹蟒虫,来到一个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的地方。此地长满了奇花异草,异香扑鼻。

神农站在山脚下仰望高山。怎样才能上去呢?忽然,几只猴子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他灵机一动,让臣民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一层。春去夏来,秋去冬至,整整搭了一年,搭了360层,才搭到山顶。传说,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手架,就是学习神农的办法。

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藉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的清清楚楚。

神农踏遍了每一座山岭,尝出了麦、稻、谷子、豆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遍了各种草木,将毒草和药草加以区别,发现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能治一百种以上的病,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神农准备下山回去时,放眼望去,发现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农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天庭去了。

为了纪念神农氏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始种五谷 开启农业 


传说中神农的行为感动了天地,于是派凤凰衔着一枝九个头的谷穗飞过神农头顶,掉下谷粒,神农拾起种在田间。这种谷物颗粒大,味道甘美。(大纪元插图)

人类逐渐繁衍,游牧、狩猎所获得的粮食已不能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神农便找寻其他食粮的方法。据说,有一天从天上降下谷米(一说丹雀衔来九穗禾),他尝了一下,觉得很香,便命百姓把谷种收集,然后播种在开垦过的黄土上,引水灌溉,使得五谷顺利成长,百姓获得充足的食物。

还有另外一个传说。一天,神农在找寻食粮的路上累了,便在一棵树下睡着了。睡梦中,受神女的点化,醒来后在山洞附近找到了一株能供人类食用的稻穗。神农在一片水田里试种了一年,秋后果然收获了一担金灿灿的果实,他给果实取了个名叫稻谷,给花草也取了个名叫禾苗。然后,他将种植方法教授给人们。

为使耕种更方便,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易‧系辞》)发明了翻土用的耒耜、锄头等农具,提升耕种的效率。正是在神农时代,中华民族开始进入了农业部落社会。人们为了感激神农给人类带来的幸福,尊崇他为农业之神。

建市场 教养蚕 制陶器

神农氏除了“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之外,还“治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以怡民情;首辟市场,以利民生;剡木为矢,以安民居”。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田耕的转变,实践了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跨越。

神农教人们养蚕吐丝,治麻为布,此后人们才有了衣裳,可以抵御寒冷的天气。

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食物。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

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征、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娱百姓之情。

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鼓励大家互通有无,首辟市场,倡贸易,以提高生活质量,开了经商的先河。

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防止野兽的袭击,以及外来部落的侵犯。

神农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完成了教授人类衣食住行的使命,为华夏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

责任编辑:林妍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