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杨门女将穆桂英传奇

女子如花,那些刻骨铭心的名字,总是在乱世风尘中绚烂著芳菲一般娇艳的芳姿。譬如木兰,或者兰芝。风乘桃花马,月舞梨花枪,她以花为名,一身戎装,巾帼束发,恰浮动着一番木樨花的馨香。

她叫做桂英,携桂木之芳菲,从招摇山或广寒宫吹送到人间。姓穆也好,慕容也罢,不过是个代号,自她嫁入杨家,便与众位媳妇、女儿一样,与她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杨门女将”。

十二名花十二客,桂花分属“仙客”。许是仙迹萍踪终不可轻易探寻,桂英之生平几乎不见于史册经籍,只存活于人们的口耳相传、编排演义之中。从古时的小说到今日的戏曲、影视,桂英的事迹几经展演,流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云谲波诡,不知何者为正解。

一朝覆灭,所有成住坏灭的历史,皆由新朝所书、所定,新与旧,本就是不共戴天、至死方休的仇敌。《宋史》由元人脱脱、阿鲁图等人编纂,对于非我族类的前朝往事,特别是悲壮的战争事迹,未免讳莫如深。杨氏一门,数代英烈,南征北战中,所向披靡,辽、金、西夏等异国番邦,都曾是其手下败将。同为出身蛮夷的元人,马背上夺取大宋的国土,亦不愿把汉人的英雄传唱成史诗般的神话,故而在行文、人物选取中都显得极为俭省约略。像桂英这样的杨家女将,更是被史家有意忽略,让这些女丈夫如斯而逝,悄然覆灭。

这是当权者在精神上的自欺欺人,民心却代表着天下大势。百姓们不厌其烦地讲述着每代杨家将的故事,以另一种沉默的方式抵抗强权的刻意掩盖,反而令他们的形象越发鲜活,流传出一个又一个传奇。其中,桂英是杨门女将中的当之无愧的女主角。

若应了“名如其人”的说法,桂英一定是带着使命降临人间的。相传,她年幼时遇到神仙,亲传其神箭飞刀之术,为她一身武艺打下基础。她出生于穆柯寨,是寨主穆羽的爱女,家里还有镇山之宝降龙木。苍山空翠,若有人兮,白云深处掩映着她的老家。山寨在古时候,多是绿林好汉占山为王的武装据地。桂英就是在豪侠云集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就是个武学奇才,不爱红妆,偏爱舞刀弄枪,练就一身技艺。桂英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女侠,令英雄感佩,令恶贼闻风丧胆。

出阁前的桂英,含睇宜笑,却不免孤芳自赏。她时而独处幽篁,阅览兵书攻略,时而穿梭于古木岚烟,侣虎豹而友雁雉。做了山寨的当家人,身边相伴的,要么是击鼓鸣金的女兵,要么是磨刀霍霍的硬汉,在他们眼里,或许桂英也是同样豪气干云的铁娘子,习武厅中霜刀雪剑,你来我往;聚义堂里歃血为盟,疏狂一醉。除此之外,就是山下走一遭劫富济贫、千金散尽的快意恩仇,刀头上拭净十恶不赦的污血,再长歌当哭,将替天行道的英烈之躯沉痛缅怀。

他们看得不假,却走不进桂英的心里去。桂英自在逍遥的生活表面,实则掩抑着渴求知音的落寞。

山中不知岁月,彼时真宗当朝,红尘别有一番风起云涌。杨家将从杨业始,现已是第三代儿孙杨宗保登场之时。宗保初成年,自幼兼习文武,身姿矫健又谦谦如玉,恰是那“陌上谁家少年”的风流倜傥。宗保随父亲延昭抗击辽国的入侵,正苦于寻找破解天门阵之法。

天门阵是一门集五行八卦、星象术法的战阵,玄虚诡异,阵中人掌握其中诀窍,一人能敌百万。熊大木的《杨家将演义》说是从天而降的吕军师帮助辽国第一勇士韩延寿摆下的七十二路天门阵,专克杨家父子。槛外人五郎告知宗保一行人,需用穆柯寨的一块降龙木作武器,才可破阵。

杨家这才“打”起穆家的主意,麾下猛将孟良奉命去借宝物。碰巧在路途中就碰到了神秘的桂英。

桂英游猎于林间,射雁一只,落于孟良面前。桂英的部下女将循迹而至,呵斥其归还猎物。孟良岂肯妥协,徒手将这些女子打散,却因此引来桂英持枪怒战。可怜孟良一员大将,挥刀斗了四十回合便落败,降龙木未请来,反倒脱下金盔买路才得脱身。孟良的失手引发了宗保的好胜心,桂英之威名在外,却从未有缘得见真人。宗保向父帅杨六郎请命,领两千兵士,随孟良再次前往穆柯寨。

两军对阵时,大书“杨”字的帅旗瑟瑟而响,对面霜髦扬扬,一马当先。马上的女子盈盈韶华,箭袖窄衣,风袍飒飒,利刃横于胸前,星眸如电,高傲地扫视所谓的大宋兵马。吴戈犀甲都不在桂英的法眼中,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一位少年将士——宗保的身上,看他银盔战袍,手提素缨虎牙錾金枪,意态昂扬,与素日见的武人大为不同。

宗保敬她是女侠,谦谦有礼求取降龙木,桂英却艺高胆大,笑说若能胜她的手中刀,甘愿双手奉上。宗保怎能当众忍受妇人的调笑,挺枪直击。桂英从容应战,又佯败逃走,诱宗保深入敌营。随后,她一个冷箭射中其坐骑,成功将杨家小将生擒活捉,保全穆柯寨的颜面。

回到寨中,宗保全无惧色,浩气凛然。桂英暗中观察,擒王的成就感渐消,不经意生出一股柔情来。原来她多年孤寂,寻不到附着丝萝的乔木。这杨宗保才俊秀丽,文武双全,又是名门之后,若能成就姻缘,不仅终身有托,而且能为国家做一番事业,这不正是自己一身武艺的真用处吗?

自古才子佳人,英雄美姬,似桂英这般神仙人物,世上怕也只有杨家子弟成其良配。

桂英着手下侍女向宗保婉述情义。宗保知情,非但没有因落败怀恨在心,反而以战事为重,为顺利得到降龙木,同意了女侠的“求婚”。他见识过桂英的武艺和智谋,若能得此佳人,保家卫国的大业又得一神助,应允这婚事,真乃一举多得的善举。当然,这些慷慨堂皇的理由,自然掩盖不了,他对桂英的一见倾心。棋逢对手已是难得的畅快,若能得一知己相伴一生,为了共同的信念生死相随,何尝不是人生至乐呢?

桂英嫁入杨家,她的使命才真正开始。她与宗保私定终身,触怒了公公六郎延昭。延昭以为儿子因色误国,上演了一幕“辕门斩子”。桂英为寻夫君,率部下与所有粮草赶至宋营,夫唱妇随,她自然要表示出投诚之意。延昭得知她来,一腔怒火正无处发泄,跨马宣战。桂英不知是公公驾到,因被骂了几句心怀不忿,交战时也毫不留情面,略施小计将其生擒。

直到孟良等人营救,误会才得以揭开,桂英立马为延昭松绑,扶于上座而行跪拜之礼。一家人不打不相识,回到宋营,佘太君非常喜欢桂英,直道“这才是我的孙媳”,宗保也在她的授意下放出。夫妻团圆,降龙木到手,一时间皆大欢喜。

桂英是幸运的,她嫁给了杨家最杰出的子孙。《宋史》中记载的杨家将仅有杨业、延昭、文广爷孙三位,可见三人地位特殊。史料中的文广其实也是宗保,至于哪个才是正确的名字,只怕当时的宋人才知道答案。杨业曾评价六郎“此儿类我”,真宗也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延昭又娶郡主柴氏过门,成为佘氏膝下少有的长相厮守的美满夫妻。作为唯一见于正史的孙子文广即宗保,有这样一对地位尊崇且逢凶化吉的父母,他的童年是最完满的,也比其他子孙更有优势成长为杰出的将领。

而桂英自然也不是逊色的,传说太君佘赛花年轻时也是位笑傲江湖的女侠,她与令公杨业的邂逅与桂英夫妇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年,她与夫君比武,打赢后又强势逼婚,遂成为第一代杨门女将。年轻时胆大妄为,不理世俗,成家后她便一心相夫教子,驰骋沙场。若不是那一股不容反抗的气势,如何能统领千军万马,令蛮夷之辈心悦诚服?佘太君定是在桂英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只一眼就认定这个孙媳,随后悉心栽培,训练她为女将中的领军人物。

那么,宗保得了桂英,亦是遭逢贵人。两人在战场上执子之手,与子同袍,对抗击侵略的战役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营造了属于他们彼此的战地回忆。

天门阵在降龙木的辅助下,加之桂英与一众杨家将士的浴血奋战,终于土崩瓦解,辽军主力遭到重创。此后,宋辽之间再无大战发生。

后来,战火纷繁,桂英的故事就变得面目模糊,只流传出些许版本不同的传说。有人说,她在身怀六甲时,尚领军作战。一日,桂英忽然腹痛不止,自知将要临盆,便罢鼓收金,专心生产。谁知事与愿违,她在军营难产,两天不见动静,帐外还有贼兵叫阵,气势嚣张。她欲跃马出站,被身边的婢女拦住,苦劝她杨家人脉凋零,一定要保住杨家的血脉。敌兵似乎也探知宋军主帅临产,加紧攻势,情势万分紧急。

孩子终于出世,桂英顾不得自己休养,把孩子交给婢女,立即披挂上阵,点将发兵。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将士们见主帅如此舍生忘死,都备受鼓舞,个个挥枪上马,奋勇杀敌,敌兵狼狈逃窜,宋军大获全胜。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应是一个女子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而她在这紧要关头,心心念念的仍是宋室安危,甚至连杨家香火都无力顾及。正因如此,她点将时曾处的巨石,被后人尊称为“点将台”,并永远地保留下来,供人瞻仰凭吊。

杨家男儿英勇无敌,却逃不了相继赴义的宿命。佘太君把儿子一个一个地送到战场,封疆挂帅,归来时凯歌高唱,自家却添新坟。朝堂上君臣相庆,醉生梦死;元帅府却是门庭冷落,剑锈刀残。可恨偏有一群奸佞,谗言恶语,令皇帝无法体恤杨家风光背后的苦楚,反而猜忌疏离,让人心寒。待有新战事,那一枚沉重的帅印又如催命符般送至杨家门前。杨门忠烈,岂不知君上薄情寡恩,再大的军功也抵不过皇帝的耳边风。不过他们并非愚忠,在忠君的思想里,他们更看重黎民百姓。自古圣人言“民贵君轻”,杨家将不忍宋朝子民蒙受战火之灾,才一次次地马革裹尸,舍生取义,保住华夏文明不落异族,保住江山不落敌手,保住百姓家园不受欺凌。

《杨家将演义》说,宗保在父亲去世后,受命镇守边关,在一次出征西夏的战事中,不幸中计受困于金山,中箭而亡,时年24岁。宗保的去世是杨家上下最大的打击,传说年满百岁的佘太君正在天波府为孙子摆五十寿宴。噩耗传来,举家悲痛。朝廷畏惧强敌,意欲求和,太君力抑丧孙之痛,慷慨激昂地在朝堂上驳斥主和派的谬见。她不惜身死,以百岁高龄挂帅请命出征,率孀居的儿媳、孙媳还有重孙一同征讨西夏,为宗保报仇,这便是“十二寡妇西征”的由来吧。

这里面最痛苦的女子,当属佘太君和桂英了。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是人世间三大悲事。佘太君经历了无数次悲痛,身心早已千疮百孔,而桂英,失去的也是平生至爱。想当初年少轻狂的戏言犹在耳畔,而如今却是天人永隔。那个相敬如宾的夫君,那个真心相待、懂她、怜她的夫君,本以为他是杨家不一样的那一个,到头来还是和他的叔伯、父亲一样死于沙场。

或许桂英的生活复归于枯寂了,宗保是她的软肋,却也是她的铠甲,她的智慧告诉她,沉溺悲痛无济于事,她今后的使命是继承夫志,与他的英魂继续一同作战!

常言道,哀兵必胜。与西夏对阵,杨家女将领导的宋军节节胜利,西夏兵马不得不退至大营,靠天险顽守。贼兵有军师出谋划策,欲设计将杨家少将诓进葫芦谷,威胁主帅。但这诡计被佘太君和桂英识破,太君将计就计,命桂英乘机探谷虚实,直捣西夏老巢。

桂英率几位婶婶闯进葫芦谷,踏遍群峰,历尽艰险。天助杨家,她们凭藉老马识途和谷内有经验的采药老人的帮助,几经波折攀上栈道。桂英出其不意,偷袭敌后,正面由太君迎面痛击。前后加攻,一举歼灭西夏敌兵,顺利班师回朝。

但也有人说,桂英在此次西征途中,战死沙场。这个版本最为悲惨壮烈,不忍卒读。

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十二女将西征时,在虎狼峡遭到西夏兵的阻击。桂英勘察地势,认为宋军难以从正面进攻夺关。她发现虎狼峡的西峰直通入天,峰顶紫雾清气缭绕,古木松柏托依崖托云,向东又横斜出一悬崖。军情紧急,她决定攀上西峰的悬崖观察敌情,以便作出下一步部署。因为山野陡峭,不适合大队人马攀岩,她只带了两名女将相随。她们寻到一条狭窄的山径,紧紧扒着光秃秃的山背,凭着一股韧劲硬是攀到那突兀的断崖。

登上崖顶,视野顿开,桂英看到峡口处密密麻麻全是西夏兵,她正思忖破敌之策时,忽然一阵冷箭频发,桂英等三人当场中箭身亡。原来西夏人见此处险要,又可全观战局,是兵家必争之地,早派人埋伏其中,只待宋军攀上,便可轻易杀之。他们没想到,英勇的桂英竟然身先士卒,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轻装简从爬上这难以企及的悬崖。山下的女将们看到桂英被袭,先后攀登险峰去救援。但由于实力悬殊,寡不敌众,桂英带领的这一队女将尽数牺牲于崖顶。西夏兵为了邀功请赏,残忍地割去她们的首级,将尸体抛入崖底。

由于桂英等女将结局太过悲惨,在改编的杨家将故事中很少提及,这不仅是杨家一族的悲剧,也是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伤口。若我生为宋人,亦无法接受桂英这样惨烈的下场,更不愿将这个故事传于后代,只希望在世人的心中,永远留存着桂英身姿矫健、无往而不胜的战神模样。

从另一路赶来的杨家女将,至此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收敛,佘太君赶来祭奠,追到英灵,老泪纵横。哭声震动山岳,感动了附近的山神,不住为其落泪,霎时间山中石子如眼泪般纷纷滑落。

那落泪的山崖,为死去的女儿恸哭,世称“滴泪崖”。

带长剑兮挟秦弓,守身离兮心不惩。杨家将,满门忠烈,感天动地,忠勇节义,死而后已。桂英是山中的精灵,最终葬于山底,完成了生命的一次轮回。正如娇艳之花生于乱世,终究零落成泥,碾压作尘。她戎马一生,为杨家而活、为宋朝而战,虽身死而常在,子魂魄兮为鬼雄!

责任编辑:唐青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