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寒尽春来 慎终追远

天清景明  春耕时节

古代历法取“冬至”为一年之始,将一年分为十二等分,每个分点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其分点称为节气,十二个中气加十二个节气,俗称“二十四节气”,反映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其中,二十四节气里被演化为节庆者,仅清明和冬至。

根据古籍《淮南子.天文训》、《岁时百问》、《历书》所云,春分后十五日,万物洁净,空气清新,风景明丽,花卉草木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叫“清明”。 此时节后来加了寒食禁火、踏青、扫墓的习俗,成为清明节。这天,中国、台湾、香港都放假一天,大部分民众会利用假日到祖先坟前扫墓祭拜。

清明节正当早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大纪元图库)

祭扫焚香   思亲敬祖

清明祭祖的历史由来已久。上古时代,只有帝王、诸侯祭祀宗庙的仪式,春秋时代,孔子举行墓祭,也是贵族特有的礼法。秦汉以后,贵族制度末落,社会大众才依 贵族的礼俗,利用除夕、清明、中元和重阳等四个重要节日祭祖,并于清明节为祖先扫墓。宋朝以后,清明的主要活动是扫墓,亲族子孙到祖先墓前,打扫墓园,祭拜焚香,表达慎终追远的寓意。

传说在2,600多年前(约西元前657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姬重耳),历经“骊姬之乱”,在各列国间辗转逃亡,当重耳饥肠辘辘寸步难行时,介之 推慨然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奉给重耳吃,史称“割股奉君”。19年后,重耳终回晋国做了君王(晋文公),执政后,大封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独忘了封赏淡泊 功名而奉养老母归隐于绵山的介之推。

当晋文公得知介之推奉养老母隐居于绵山,于是亲率士兵搜山却遍寻不着。为了让介之推接受封赏,晋文公误信缠言,下令放火烧山,三面点火而留下一面,希望介之推受不了大火就会出来。不料,大火烧了三天,仍不见介之推出来,晋文公连忙上山察看,发现介之推与母亲已被烧死在一棵焦黑的大柳树下。柳树洞留有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为了哀悼并感念介之推的忠孝,于是把这天定为“寒食节”,下令全国在每年的这天禁止生火煮食物而只能寒食。同时晋文公常把介之推的血书带在身上,随时警惕自己需以“勤政清明”治理国家。翌年晋文公带领文武百官,步行上山祭扫介之推的坟墓,只见那棵烧焦的老柳树复活,枊枝盎然而随风摇曳着。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后代便在清明以扫墓、祭拜等形式来纪念祖先,让后代子孙能够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创建家园的千辛万苦。

约定成俗   教化人心

清明扫墓的习俗因地而异,大底是从小跟随祖先一起祭拜,因人因地而有其传统方式,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再依据时代的演变,据以约定成俗。重要仪式可分为挂纸和培墓。

挂纸

又称“压纸”、“压墓纸”,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祖先坟墓上的野草,再将墓纸两、三张一叠折作波纹状,用小石块压在墓头、墓碑上,即替祖先修理房子,表示 这个坟是有后嗣祭拜者,并非无主孤坟。同时,要准备简单的供品祭墓,并焚烧纸钱。墓纸的样式有两种,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 蓝、白、黑)两类,现在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

早期,客家人挂纸时,先用锄头挖块绿色草皮,再把带来滴有鸡血的黄纸,用草皮压在坟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二张银纸,除了挂墓纸的目的外,还有血祭的象征。如今,随着社会的变迁,客家人血祭的传统已越来越少见。

培墓

“培墓”即“扫墓”,又叫墓祭、祭扫或上坟,就是修墓与祭拜。仪式较挂纸隆重,祭拜祖先前,先将祖坟修饰一下,即清明节前,清除祖先坟上的杂草并加以修 整,并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的字体模糊,须用银朱重新描写,使其焕然一新。再在坟前和后土前摆放祭品,祭品有三牲、五牲及菜碗,各种纸钱、烛炮及“子孙灯”,在墓前点燃子孙灯后带回家,象征子孙兴旺。

台湾各族群的清明祭祖形制大同小异,惟客家人因为设有祖塔,集中供奉的习俗,后代子孙共同扫墓的情形较多,祭拜后,要剥蛋壳并将其撒在墓上,“脱壳”象征新陈代谢和送旧迎新,并分送围观的孩子粿类或钱,称为“印墓粿”,表示祖先德泽永留人间。

祭拜仪式

祭拜祖先时,在墓前供奉三牲或五牲、刈金、寿金、烛等、或十二道可以放置久些,或在墓地容易就地处理的菜蔬(如韭菜、鱿鱼、春干、甜菜、甜芋、肉脯、蒿 菜,莲子、枣子、竹笋、猪肠、苜头)和粿类(红龟粿、鼠麴粿或草仔粿)及刈金、银纸、往生钱、烛等。若是新坟,须供奉五牲(如猪头、鸡、鸭蛋、面粿、红龟 粿),祭品摆好后,点香向后土祭拜,再拜祖先,礼拜完,先烧刈金、寿金给后土,再烧银纸等给祖先,纸钱烧完后,在纸灰上洒酒(称为奠酒),最后鸣炮礼成。

红龟粿,祈求长寿吉祥,图为粿印。(维基百科)

各种颜色的红龟粿。(维基百科)

现在的清明扫墓,随着社会变迁,仪式较前大幅简化,鲜花、水果当祭品的情形越来越普遍,仪式虽然简单隆重,“趋吉避凶,教化人心”的功能则完全相同。我们期望,每个人在慎终追远的习俗中,更加茁壮发达。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