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而知冷暖

知天命,谈何容易?何谓天命?辞典说:“迷信的人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既然是迷信,又有什么知与不知的问题呢?不过,对天命,也可以有另外的释义。中国传统上儒释道都强调一个“道”字。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又说:“天乃道”。所以,不妨说,天命者,也就是万事万物的规律、哲理和道理也。这样说来,倒是可以略知一二的。当然,要做到“知天命”,则非圣人莫可。愚钝如我者,尽一生之力也只皮毛而已。

知冷暖,看似简单,也不简单。至少有三种冷暖。一是天气冷暖。二是人生冷暖。三是人情冷暖。其间都大有学问在。我说我八十而知冷暖,主要指知天气之冷暖。这可是三种冷暖中最容易感受和理解的冷暖。然而我却长期麻木不仁,浑然不知。记得小时候在西安读书,那时的天气,冬天是很冷的,仿佛今日的东北,数九寒天,常在摄氏零下二十度左右,甚至更低更冷。从房瓦上滴下来的雪水结成冰凌,一串一串,几个月不化。没有暖气,没有空调,冬夜做作业,那寒,那苦,如今想像,难以承受。可那时竟也就那么过来了。钢笔水冻到写不出字时,吹口热气烘一烘。两只手冰得伸展不开时,使劲搓几搓。竟也把一篇篇古文背熟了。竟也把一道道数学题做完了。

后来又遭遇到淮河岸边的酷暑奇热。那是文化大革命时在河南潢川干校喂猪的三年多日子。那个热啊,用“挥汗如雨”和“汗流浃背”这样的陈词滥调,都叫廉价。男同胞都光着身子,穿条裤头,肩上披条毛巾。女同胞多一件背心。如今讲究“露”,好像也没有露到那时候的“露透透”。室外不用说,太热太热,猪舍里干活,不用说太热太热,就是下工回家,也是干打垒房子,里外一样热。可竟然也熬过来了。好像也并不那么特别难熬。也没有人因此而中暑、生病。那个现在想像几乎无法忍受的日子,也就那么如梭、如箭、如白驹过隙般过去了。

再后来日子就慢慢地好过起来了。先是夏天有了电扇,后是有了空调,冬天还有了暖气。衣服被缛也不断花样翻新,有了羽绒服,有了太空棉被缛,有了保暖衣。可我却仍然有些麻木,有些迟钝。夏天坐在书房里玩电脑,三十几的摄氏度,没想到要开空调。这叫做不知暖。冬天夜间睡觉,常常把脚伸到被子外边去。这叫做不知冷。这情形,一直延续到去年,二零一零年,我七十九岁。

到了二零一一年,事情起了一个大变化。与很多同胞一样,我是个高血压患者。上半年,我的血压在每日服一片降压药的情况下,比较稳定。可到了九月,到了九月下旬,忽然有一天,一片降压药管不住了,两片也管不住,要三片,甚至四片。这是个什么节令?秋分。一个表示天气即将剧烈变化的节令。医生朋友告诉我:气候变化会引起血压的明显变化,天热时血压会比较低,天冷时血压会比较高。原来如此。我和我的血压,一起知道气候之变化了,知道了秋去冬来,由暖而冷了。

还不止于此。九月底、十月初,我竟慢慢感觉到需要增加衣服了。到了十月中下旬,老旧衣裤,背心,棉袄,武装到牙齿。好像还不到位。十月下旬,晚间睡觉,就得弄个电热袋,捂捂被缛,暖和暖和脚丫子。这可是先前从未有过的情形,叫做史无前例。此时,医生朋友提醒说:老年人要注意保暖。于是我忽然开窍:是不是我的衣服穿的时间过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效,应该更新换代了。看看那件棉袄,是十多年前买的,那时候承华兄还健在,还说要买一件,可如今,承华兄走了已经五六年,我还穿着这件旧棉袄,难怪不管用了。这棉袄,还有我的一些内衣内裤,已经在洗衣机里搅和了二三十个来回,真的是应该退休了。于是和老伴一起,跑服装城,买得一件新棉袄,穿在身上,顿时觉得热乎乎的,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又买得一身秋衣秋裤,摸一摸,手感不错,穿在身上,觉得舒服,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实践出真知。这么一来,知道了两条道理。其一,年龄不饶人。今年我是八十岁的老人了。其二,再好的物品也需要更新换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那叫老黄历。如今是应该按照实际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衣服被缛才是。这样做有益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能够扩大内需。

至于人生冷暖,当然更深刻。电视有一个栏目,叫做“冷暖人生”,说的就是这方面的事情。这栏目办得不错,有不少精彩片段。不过,我老伴看了说:多半是“冷”,“暖”的不多。我看也有这种情况。大概人生冷时便多曲折多故事多说头多看头,暖时便少些此类情节。所以说“好事多磨”。即便暖的人生,也掺杂着不少的冷日子,冷眼冷遇,冷言冷语,冷枪冷箭,冷场,冷板。好一个冷字了得。

再说个人情冷暖酸辣苦甜一齐涌上心头的词汇。通常所说:“世态炎凉,饱尝人间冷暖”。盛时门庭若市,前呼后拥;衰时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人一走茶就凉。人还没走将走时,茶就凉了。如此等等。我头一回直接接触到这词汇,是在即将退休而尚未退休之时,碰见一位比我大几岁已经退休的同事,他说我一句:“很快,你就会尝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了。”我麻木不仁,感觉迟钝,没大当回事。不久退休了,生活蓝图改写,不过,“养鱼养花”照旧,“写字写书”照旧。还和朋友们一起组织起文化性质的群众团体,常常聚会,座谈,参观,访问,自得其乐,其乐陶陶。好像也没有太感觉到“炎凉”和“冷暖”的变化。我真的太迟钝,太麻木。也许秉性所致。譬如高血压,高到一百七八十,也没有不良不适感觉。譬如心律不齐,一天内早波多到数万次,也没有不良不适感觉。就这样,混到七十,又混到八十。

回想起来,“炎凉”、“冷暖”之差异,也是有的。譬如请旧时同事现在仍在职掌权的朋友反映情况、解决困难,他就是不办。这事其实并非以权谋私,而是我作为退休人员,遇到困难,依照政策,遵循“以民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准则,是应该办、可以解决的。偏偏他就是不办。

有朋友说,这就叫“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我感觉不完全是。这,应该是官员不作为,公务员不务公,共产党人不为人民服务。应该办个培训班,给他们上一课:以民为本。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