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德汽车“特拉比”讲故事

如果你到原东柏林地区旅游,可能会看到几个建筑的顶上各陈列着一辆小车,也就是柏林墙上画的那种车,就是我。“特拉比”(Trabi)是我的昵称,我的大名叫“特拉班特”(Trabant),直译就是“卫星”。今天你若在街上看到一辆古旧车在吼,排出很臭的尾气,而且摇摇晃晃地行走,没错,多半也是我。

我跟奥迪同宗

造我的老祖先是奥古斯特.豪希(August Horch)。1899年,豪希在德国西部的科隆建立了自己的发动机公司,并在次年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09年7月,豪希和几个朋友在茨维考成立了另外一个用自已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奥古斯特.豪希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后来,因为打官司败诉,豪希把新公司改名为奥迪(Audi),这就是现在德国总理座驾的起源。“奥迪”在拉丁语里是Horch(听着)的命令式!

1932年,Audi和老豪希公司在萨克森州和另两家汽车公司合并为联合汽车股份公司,总部设在开姆尼茨。

二战后,萨克森州被画为苏联统治区,豪希和他的最后一个学徒冒着生命危险,带着600个公司员工逃到西德的巴伐利亚州英戈尔斯塔特,并在那里重新建厂。后来,英戈尔斯塔特发展成扬名世界的汽车城。

没多久,东德开姆尼茨的联合汽车公司被解散,被国有化,继续生产东德汽车,1958年和前豪希汽车制造厂合并,我爷爷那一代就在茨维考诞生了。

从木头到塑胶

1953年6月17日,东德发生了著名的“人民起义”。事后,东德统治者决定增加生产民用消费品消解民怨,包括开发生产一辆国产小轿车。

1954年1月14日,部长会议通过一项计画经济决议:开发生产一款家用小轿车。这款车前后各两个座位,总重量不能超过600公斤,最高时速80公里,耗油量低于每百公里5.5升,售价低于4,000东德马克。最重要的是,车体必须是人造材料,不能是钢材。因为西方世界对苏联和其管辖区停止了钢铁出口,东德钢铁奇缺,汽车工业萎靡不振。只好不断寻找替代材料。1951年起,东德汽车厂开始使用压缩材料。1954年开始使用木头加人造皮革构建车身。东德科学家还利用褐煤提炼的酚醛树脂和棉花中的纤维合成出热固性塑胶。这一发明在1953年获得东德国家奖章。热固性塑胶被用来替代钢铁制造汽车车身,第一批小汽车就这么诞生了。1957年,“老大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小汽车就被命名为“特拉班特”(Brabant)。

爸爸两岁仍抢手

1967年前,每年大约诞生三万个特拉比。但人们得预订18个月后才能拿到车。

我爸爸--“特拉班特”第二代出世前,我已经比西方兄弟们落后很多,可高官们叮嘱说第二代不能有太多改进。可主设计师韦勒.朗博士没听话,偷偷给爸爸设计了时尚款式:有保险带,内装两冲程发动机。

爸爸1964年诞生,代号P601,卖价比爷爷翻了一番,达到7,890东德马克。

当时东德头头对汽车工业没兴趣,规定每1,000个公民可以拥有5辆小汽车,18岁以上可以申请买车。排队买车的人越来越多。最初人们等3年拿到我的爸爸们,后来是5年、8年、10年,最长的等了15年才开着一辆“特拉比”回去。

上百万人等着买车,就在计画经济世界产生了自由世界的生意:有人才开了一段时间就把车卖掉,卖价甚至高过原来买价。买车的“冤大头”也高兴省去漫长的等待时间。

我有“大众”的心脏

叔叔P603跟当时世界的汽车技术接近,1968年已经研发成熟,可经济部一个老爷硬是把他搁置了起来。民间故事说:西德大众公司知道了P603被搁置的消息,想方设法搞到了设计资料,快速研发出“高尔夫一代”,生产了9年,卖出六百二十万辆,取得巨大成功。至于P603的资料怎样被偷运到西德,至今无人交代。

到1989年柏林墙倒之前,东家觉得太丢面子了,终于花大钱从大众公司订购Polo四冲程发动机,安装在塑胶车身上,生出我们这一代。可时运不佳,我们几百个兄弟出炉没几天,11月9日,柏林墙倒了。

那天深夜,柏林墙前聚集了我们家族的很多成员。随后几天,西德人站在各地的街上欢迎“突突”响的“特拉比”车队。


1989年11月10日,柏林墙倒的第二天,大排长龙的东德特拉比汽车正通过柏林查理检查哨进入西德,受到夹道欢迎。(AFP)

驶向自由

1989年6月,匈牙利和奥地利边界开放,成千上万的东德人辗转到西德。我们扮演了重要角色,也经历无数故事。

那年,克劳斯.布雷塞希夫妇以参加罗马尼亚朋友的婚礼为由,申请到了签证,可以正式离开东德了。周五早上拿到签证,当天下午下班后,夫妇俩就带着6岁的儿子,驾着一身蓝装的特拉比“兄弟”上路了。没人知道他们的出逃计画,因为布雷塞希的兄弟曾在前一年计画出逃,结果被好朋友出卖坐了一年牢,所以他们这次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布雷塞希太太走之前一小时才通知母亲,母女俩哭成一团。他们只带了50东德马克和换洗衣服,一个比较值钱的餐具托盘和已经包装好的结婚礼物──幸亏没带太多东西,出东德海关时,夫妇俩被搜身检查。


以克劳斯.布雷塞希夫妇象征摆脱共产桎梏、投奔自由的怀旧风酒店,在西德普受欢迎。(Getty Images)

在捷克一条没有路灯的马路上,他们开进一个大坑。几秒钟之内就围上来一大帮当地人帮忙──他们一直在那儿“守株待兔”。他们把蓝兄弟拖到一个村庄说要修理,但必须支付东德马克(东德马克在东欧很吃香)。就这样,布雷塞希夫妇仅有的50马克没了。

快到匈牙利边界,蓝兄弟被一辆吉普车拦截下来。几个明显是东德秘密员警的男人要他们掉头回去,布雷塞希夫妇想都没想,踩油门就走。终于开进西德境内,人们一看蓝兄弟就知道是从东德投奔自由来的,一路上不停的有驾驶员按喇叭欢迎和挥手致意。布雷塞希夫妇在巴伐利亚州落户,很快找到了工作。有一天,蓝兄弟的引擎盖上放了一束鲜花和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欢迎您的到来”。

几个有趣的说法

特拉比是东德的紧俏商品。由于车身不是钢铁材料,我们一直自豪地说我们是“永不生锈的一代”,也有人叫我们“会跑的纸盒子”。因为有从褐煤中提炼出来的材料,所以家族禁止我们穿黑衣服,否则在街上会被误认为煤饼。

斯密特先生以出厂价买到了两岁大的二代“特拉比”。带着妻子兜风回来,他高兴地说:“为什么人家说这是塑胶轰炸机呢?这车噪音很小啊。”妻子说:“你两个耳朵被你的两个膝盖顶住了,你当然听不到噪音了。”

故事还没讲完。两德统一后,原来成天念叨着我们、盼着得到我们的东德人把目光全转向了西德车。我们家族就这样败落了。

我的爸爸、叔叔、兄弟姐妹被原来的主人随便往大街上一丢,再没人理了。剩下为数不多的我们,被爱好老车的人捡回来,重新修整、打扮,进博物馆的进博物馆,进车库的进车库,在大街上风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不,我就这么天天站在柏林建筑的顶上。好在当游人看到我,经常会兴奋地说:“哇,那不是柏林东部画廊上画的冲破柏林墙的特拉比吗?!”这时,我心里就特别得意。

责任编辑:李霖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