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涵义的寿宴 白崇禧祝贺母亲九十大寿

蒋派何应钦代表史迪威亲赴


1938年台儿庄抗日大捷后,白崇禧登上“中国Life(生活)杂志”《良友》画报5月号封面人物,成为史上第一位登上该画报封面的中国军人。(记者吴涔溪翻摄)

1944年,日军逼近贵州独山,重庆受到威胁,有迁都西北之议。白崇禧随蒋中正、宋美龄前往陕西临潼视察。(网络图片)

节目主持人陈文茜说,“这个珍贵纪录片是白崇禧当时最风光的时候”,白先勇接受采访时,也认为这是一段非常珍贵的史料,这段拍摄于1944年(民国33年)的纪录片,“是从北京电影图书馆找到,我们根本就没有带出来,就是丢在大陆了,学员在那边找到了。”


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中)也前往向白母拜寿,受到白崇禧(右三)热烈欢迎。

当时,白崇禧母亲在桂林过90岁大寿,白崇禧全家与5万多军民以及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等将领参加祝寿。蒋中正委员长特地派总参谋长何应钦将军代表他前往祝寿。

白先勇认为父亲生性俭朴,这是唯一的一次盛宴:“因为这是我们难得的,我父亲其实平常从来不讲排场这种东西的,这一次是例外的例外。”

一场多重涵义的寿宴

据桂系人士表示,这并不是一场单纯的寿宴,至少拥有三层涵义,当时蒋中正担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这场盛大的寿诞华宴,一方面是向外界表明蒋中正和白崇禧两个都是孝子,提高外界尤其是国外人士对他们的了解和知名度。

其次,更表明蒋白两人上下一心,为抗战抛弃前嫌,不计较个人得失名节。当时正值八年抗战接近尾声,次年8月10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向中、美、英、苏四国请求投降。1944年的这场万人寿宴,也表明了蒋白两人的自信,“仗照打,节日照过,信心不倒”,传递出他们对胜利的自信,正是一个有多重涵义的寿宴。


1944年对日抗战接近尾声,白崇禧主导多场重要战役,享有崇高声誉,白母九十大寿,五万军民前往祝寿。(画面撷取自Youtube)

感念母亲培育之恩

而白先勇在《父亲与民国》一书中也提到,父亲白崇禧一向不尚奢侈,平常生活简朴,尤其在治理广西时期,提倡斯巴达精神。这次祖母的九十岁寿宴,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例外。

白先勇于书中载述,祖母原是广西罗锦行马全记的大小姐,祖父志书公经商早逝,家道中落,七个儿女由祖母一手扶养,因父亲白崇禧从小聪明过人,个性坚强,祖母认为父亲长大必有出息,长兄都去当学徒,只有父亲入私塾读书,不仅习得四书五经,熟读《史记》、《汉书》,《孙子兵法》更是精通。

而这场九十岁大寿,正是白崇禧在抗日声誉崇高之际,向母亲表达的敬意,白先勇说,“父亲是孝子,想藉此机会表达他对母亲回报栽培之恩。”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