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940万人拼高考 考生自残:快要疯了

6月7日大陆高考开始,940万学生上阵。高考前多个学校发生学生集体撕书。辽宁一考生压力太大自残。高考弊端成网络热议话题。

据新华网6日报导,6月1日晚,辽宁省辽阳市高三学生丛强上完晚课后突然受伤,左小臂外侧一伤口长达5厘米,鲜血直流,被紧急送往医院。

丛强在父母的逼问中称,他是自残,他快要疯了,快要被逼疯了。

第二天,丛强在父母带领下来到心理门诊,丛强痛哭后说,他要崩溃了,全家6口人管着他,他快喘不过气来了。

丛强家原本在辽阳市内,后来丛强到距离家20公里远的一所高中借读,其父母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陪读。高三时,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搬过来为他备战高考。

他每天上十多个小时的课,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题,回家还要面对六位长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不停的嘱咐。高考前夕,他的成绩快速下滑。

一模成绩出来后,丛强彻底灰心了,“原来的目标是本硕连读,现在看连本科都考不上。”6月1日,丛强晚课后用刀划伤了自己。

辽阳市中心医院心理门诊贾秋梅主任称,丛强是由于考试压力过大而引起的心理上的焦虑症,学业和家长的压力,使他无法承受。

网民:高考成了一条绝路 压力难以承受

辽宁高中生高考前自残引发网民热议。

网民称:高考临近考生压力太大了;无形的压力,只有切身体验过的人才懂;每年高考学校的老师每天打鸡血似的口号,学校附近禁止通车、鸣喇叭,家长们的关心和守候,这都是压力;考生怕辜负父母,长辈怕影响考生,全家人都会被高考压力逼疯的,太可怜了。

有网民称: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现在变成了一条绝路;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剧;畸形的教育,扭曲的教育体制;病态的制度;家长和孩子都是中共体制的牺牲品;中国的教育体制害死人。

有网民质疑:中国教育怎么了?难道只有上大学才有出路?大学毕业不是照样待业吗?

13省考生数同比下降

2016年中国全国统一高考于6月7日至8日进行,部分省(区、市)9日仍有考试科目。教育部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940万人,比去年减少2万人。

截至5月28日,北京、江苏、湖北、浙江等22个省公布了2016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其中13个省分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下降。北京、辽宁、江苏等省分的考生人数更创下近年来新低。

中国教育在线6月1日发布《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下称《报告》)称,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基本探底,保持较低水平。《报告》分析高考人数下降原因,一是学龄学生人口下降,二是留学潮仍在继续。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52.37万人,同比增加6.39万人,创历史新高。

美国发布的《2015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在美的中学留学生达到4万人,占全体海外中学留学生的近三成。

6月3日,凤凰博报发表知名评论人风青杨题为《百万高考考生“弃考”为什么?》的文章称,中国弃考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加,折射出他们对本国教育的不信任,许多家长直接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

外界关注,高考前,多地出现学生释放高考压力的事件。

多校学生集体撕书

陆媒报导,6月2日,山东省菏泽郓城一中学生为缓解高考压力,在教学楼上将撕下的试卷和书页撒下,试卷和书页覆盖楼下的空地, 犹如下雪,场面震撼。

6月3日,河南信阳、濮阳等地高中生疯狂撕书,部分学校学生还点燃鞭炮、燃放礼花,宣泄压力。

网络作家李国好的博文表示, 撕书情况频发,是泄愤还是减压?作者认为,高考撕书现象显示,大陆的应试教育彻底失败。

高考前,大陆多地高三生疯狂撕书释放压力。(网络图片)

高考前,大陆多地高三生疯狂撕书释放压力。(网络图片)

评论:中国教育之殇

共识网曾发表作者谢华题为《中国教育之殇》文章称,近六十年,中国的教育水平仍在低水平徘徊,中国僵化的考试制度培养出了大批的奴才。

中国教育和考试是听话和填鸭式的,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导致学生的畸形发展。考试制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已经变成了摧残学生的机器。

在这样的考试制度下:学生可以没有思想,一切按书本记下来就行了;学生可以没有感情,按照题目的要求胡编滥造就行了;学生可以没有道德,因为道德评价已蜕变成《政治》课本里的条条款款,死记硬背下来就行了……

各个学校都缺乏最起码的人文关怀,藐视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天分,培养出大批没有个性、缺乏思想的所谓“精英人才”。

千千万万的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在学校,学生所有的时间都被老师占领;在家里,学生所有的时间都被作业和父母的叮嘱占据。这样的日子要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一个人的最美好时光就在这样煎熬痛苦中度过。

文章称,有人说,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甚至有人说:没有万恶的人,只有万恶的制度!

作者质疑:中国的教育何时才能走出困窘,走向辉煌?

大纪元记者杨一帆综合报导

责任编辑:高静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