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气污染严重 环评报告造假再引关注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涉嫌环评造假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毛达,日前给环境保护部提交了一份举报信,继续举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简称气科院),要求取消该院的环评资质证书。

据毛达的调查,2009年,气科院根据虚假的公众意见调查结果,编制了《浙江伟明环保有限公司秦皇岛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该报告书第9章“公众参与”部份称,在第二次环评公示的同时,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通过发放100份调查表对公众意见进行收集。随后,报告书依据这100份调查表的内容,得出了“所调查的人群中均支持本项目”这样的结论。而毛达在实地调查中却发现,这100份调查表几乎都是伪造的。

而2013年1月初,中共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专项执法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评价机构处理意见的通报》中,却以“环评专职技术人员数量不满足相应资质条件”为由,将气科院的“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范围由甲级降为乙级。

1月5日,环保部网站公布一份通报文件,88家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被处罚,其中不乏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大牌”环评单位。

中国95%以上的环评报告都有造假

民间环保组织“自然大学”发起人冯永锋表示,中国95%以上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都有造假。“造假的方面很多,其中公众参与一定是假的。”

冯永锋称,环评机构在做环评项目时,两年的环评甚至在两天内就做完。“有的环评项目报告几乎就是从另一个环评报告中复制来的。”

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援助中心主任王灿发表示,10多年来他接手了上百例与“环评报告造假”有关的案例。他认为环评公司只对建设项目的业主单位负责,是环评造假的最主要原因,环评公司某种程度上成为业主单位雇佣来的“打通环评关节”的公司。负责审批环评报告的环保部门,很少对程序的真实性进行调查,只看有没有足够多的签字,而不调查这些签字是真是假。

环评问题的根本是体制问题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环评可以有效地将一些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项目在环境决策中识别出来并予以制止,但环评在中国没有完全起到这一作用。2011年至2012年以来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很多涉及环评问题。

马军认为,环评机构当下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是由目前的环评机制所致。“在西方,环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过程。而在中国,评估是在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的,环评机构容易受到利益、地方政府压力和诱惑的影响,最终使得环评成为走过场,没有按科学的方法去评估。而要攻破这个机制,就必须有足够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冯永锋表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开始执行,它本身设定企业通过购买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方式,导致社会和政府对它的监督变得没有意义。

责任编辑:林诗远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