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州谈过年风俗 因失传统“年味变淡”

谢老先生说,以前过年是广州人最重要的节日,一家人团聚,亲朋好友拜年,热热闹闹的,人与人之间都比较亲密。现在是商业气氛比较浓,年轻人年三十都跑出去玩通宵,只剩下老人在家了。

谢老先生的儿子谢宗分析道,在中国80年代后出生的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也不懂那些亲戚关系了。过年除了跟朋友出去聚会,多数就是躲在家里上网打游戏了。“现在过年冷冷清清的,不像过去那样好玩有意思了。”


发菜猪手寓意“发财就手”(网路图片)

◆年十六做尾牙

什么是尾牙呢?谢老先生说,原来以前的商家请工人多是包吃的,一般每个月的初二、十六会打牙祭,也叫“做牙”。黄历十二月是最后一次,所以就叫“尾牙”。在香港这个习俗还保留得比较好。

根据传统,如果老板在“尾牙”席间夹一块鸡给员工吃,就代表明年不要你了,这名员工自己就“执包袱走人”(卷铺盖走),这块鸡就叫“无情鸡”。如果老板在席间骂员工几句,那位员工反而很高兴,因为老板还留你。

做“尾牙”是要拜神的,祭品都是象征好意头的食物,如发菜蚝豉(发财好市),鱼(年年有余),柚(年年都有),香蕉(招财进宝)等。从这天开始人们就要做过年的准备了。


做官就是年廿三,平民就是年廿四(网路图片)

◆年廿三谢灶

“官三,民四”讲的就是谢灶。做官就是年廿三,平民就是年廿四。

为什么要谢灶呢,因为灶君要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在过去一年来的善恶,所以都供奉美食灶君,让他口甜多讲好话。

谢灶的最特别之处就是要供奉甜食,祭品当中有两碌(条)长蔗,两块片糖和一对有枝有叶的柑。两碌蔗的作用是给灶君当天梯,返上天庭;片糖代表甜食;至于柑,是取其广东谐音“金”。也有另一说法就是要黏着他的口,免他乱说话,所以广州的农村这天就会做“糖糍米”。

到吃甘蔗时也有规矩,甘蔗要削皮切成“蔗碌”(砍成段),一个蔗碌再开四边,以便老人食用。


所谓开油锅,又叫开炸,即开油锅炸煎堆、油角、蛋散、笑口枣等过年应节食品,取其红红火火之意。(网路图片)

◆年廿四开油锅

年廿四是平民百姓谢灶之日,在广州这天会“开油锅”。所谓开油锅,又叫开炸,即开油锅炸煎堆、油角、蛋散、笑口枣等过年应节食品,取其红红火火之意。另外煎堆就有“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笑口枣就有“笑口常开”等等好意头。

谢老先生回忆起以前过年,他倒苦水说,在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很差,什么都是限量供应,油、糖、米、面、柴、布、猪肉都要票。为了过年开油锅,什么都得一点点蓄备。

“那时亲戚多,过年送礼也没有钱去买,兼有钱也买不到,只能是做些油角之类的送礼,所以一做就得十几二十斤面粉。在广州大家因为有工作,就没有这么讲究是什么时间了。看哪天休息就约一些亲朋好友来帮忙做油角、旦散、牛耳仔等过年食品。”

谢宗回想起那时的日子也感慨不已,他说,那时生活比较苦,不过过年是挺有气氛的,小孩都比较期待。家里兄弟多,做好的油角都放到缸里用封条封起来,不然就会被偷吃掉了。

他笑着说,即使老爸用封条封起来,他大哥还是偷偷用水化开浆糊,打开封条偷吃。等到老爸打开一看,怎么封好的会少呢?最后一搜查,在大哥的衣柜找到了。幸亏过年,就免了皮肉之苦。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后,就很少再开油锅了。他说,那时过年就找一帮同学回来包油角,真的很好玩的,这样大家互相之间的感情都比较好。现在过年最多大家出来吃顿饭,唱唱K什么的,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马碲糕(网路图片)

◆年廿五蒸糕

按照广州传统习俗,街坊会在这天蒸年糕,取其“步步高升”之意,也有说小孩吃了会很快长高长大。除年糕之外,萝卜糕、马蹄糕等也是广州街坊挚爱。

◆年廿六扫屋

年廿六扫屋,打扫干净好过年。

◆年廿七执归一(整齐)

年廿七,屋里屋外要收拾整齐。

◆年廿八洗邋遢(肮脏)

广州俗话说“年廿八,洗邋遢”,其实不是到年廿八才开始搞卫生的,从年廿三就开始了。“年廿三,洗衣衫;年廿四,扫屋企(房屋);年廿七,执归一(收拾整齐);年廿八,洗邋遢。”

在大扫除时候还有所讲究,例如冲凉(洗澡)要用“碌柚叶”(柚子叶)洗,如果往年运势较好,就要从屋外扫入屋内,相反就要从屋内扫去屋外。

以前小孩还要“卖懒”,就是从年廿八冲凉(洗澡)开始,直至年三十晚,小孩穿上新衣服唱“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不)懒”的广东童谣,不过现在没有人懂这种风俗了。

◆年廿九贴春联

年 二十九,家里搞完卫生以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挥春。之后就是布置家居;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准备贺年糖果、年糕等;还摆 放年花,尤其要买柑橘、青橄榄等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男的要去理发,女必“挽面”( 即找人用线将额前、鬓角的汗毛拔掉),现在则是剪发美容了。

旧时各行各业重视过年,所以到了岁晚就收炉,市场也不开,市民就会买备耐放的食物,俗称“责年”,准备在过年期间享用。

这些“责年”食物在年廿九就开始准备,还要讲意头。葱、芹、蒜、鲮鱼是其中必备的,葱、芹、蒜都要留根,象征有头有尾。这三种蔬菜谐音“聪明”、“勤力”、“精打细算”,鱼则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

选鲮鱼责年,是取其全身泛银,山善生辉,还要不打鳞,要有头有尾,煎之前洒盐腌咸,煎至鱼身呈金黄色,像金一样。在鱼身上放一封红包和一对柑或桔,然后放入米缸,象征丰衣足食,直至开年拿出来翻煮食用。


逛花街(网路图片)

◆年卅团年饭

●团年饭,是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在除夕夜欢聚在一起吃饭。菜式还要讲究“好意头”,广州人吃团年饭一定要有“全鸡”,象征“全家福”、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生菜寓意“好市生财”、发菜猪手寓意“发财就手”等。食完饭之后,老人在家做汤圆,年轻人会出去逛花市。

谢老先生说,年卅团年饭是最重要的,这天吃饭前还要拜祭祖先,敬祖思源,家中的成员一个个的上香烧纸。


吃汤圆,一家人在一起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网路图片)

●吃汤圆,一家人在一起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逛花市,老广州叫“花街”,粤语说“唔行花街唔算过年”,就是说不逛花市不算过年。一般花市都是除夕前连开三天,今年广州花市就开了十三个,花市一直摆到除夕午夜。

谢宗先生说,现在花市都变味了,今年广州花市卖菜了,是增城著名的迟心菜。还有到处都是工艺品档,也不是单纯花街了。

逛花市,行花街,然后买些花、柑(与金谐音)、桔(与吉谐音)回家过年,把万紫千红带回家中,寓意一年花开富贵、万紫千红、大吉大利。摆在家中的柑或桔都要挂上红红的利是封。

逛花市还可以穿上新衣服,买个风车去行个大运,穿上新鞋逛两圈“踩小人”。

过年夜守岁,“团圆饭”后到子夜不眠,围坐起来“守岁”,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高高兴兴踏入新年。

谢老先生说,到了九十年代,很多都变了。很多人都是在外面吃团年饭,尤其那些双方都是独生子女都不知要去哪边吃团年饭了,干脆一齐吃算了,两边老人都可以照顾上。团年饭后,年轻人大都跑去唱K了,也不在家守岁,只有老人在家了。


迎春接福(网路图片)

◆年初一拜神

过了夜里十二点,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开始,有人会到庙宇“抢头注香”。在家里也祭祖拜神,然后一早起床再焚香拜神祭祖、放鞭炮。

谢宗先生慨叹说,广州很早就禁放鞭炮,没有一点节日气氛。他还谈起小时候,一到过年就到处放鞭炮,与其他小孩打鞭炮仗。

他还记忆犹新的讲述五六岁时放鞭炮的趣事。他笑着说,他几个兄弟放鞭炮到处乱炸,他二哥去炸鸡粪,鞭炮可能是慢引,点着后还没有爆,就在那里喊,这时“呯”的一声鞭炮炸开了,一块鸡粪飞到他二哥嘴里面。当时把他们几兄弟都笑弯了腰,三十多年过去了,还成为大家的笑料。

年初一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

年初一到初四这几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门外丢,要集合在一起。

年初一不能洗头,怕洗走财气;过年时不能买鞋,因粤语发音“鞋”同“唉”;买书更不行,“书”发音同“输”;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声“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广州过年还有舞狮和舞龙给人拜年。


年初二开年(网路图片)

◆年初二开年

这天,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年。广州则回丈母娘家拜年。还有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开年饭”要做得早,叫做“抢头牙”。那天老人们早早起来,杀鸡拜祖宗,然后吃“开年饭”。

开年饭,除包括年夜饭种种好意头的菜肴外,还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健健康康之意。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取金钱满地,生生猛猛之意。

◆年初三赤口

初三是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年初四接神日

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接神仪式一般在下午四时到晚上进行,接财神回家。在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不宜离家。如果去年不如意的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祭灶君,去年发达的要用鸡鸭鱼肉祭拜。

广州还有个习俗是“人乞米”,遇见孤儿寡佬那天行乞必给米若干。


拜祭(网路图片)

◆年初五接财神

年初五一般都是商人开始营业,迎接财神,称为开市或开张。先选吉祥的时辰,把大门打开并燃放鞭炮。

◆年初六正是年

大年初六求顺扔穷鬼,送穷神。人们在这一天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这一天也做大扫除,把初一到初五的垃圾倒掉。

◆年初七过人日

广州人将这天视为“众人生日”。按传统习俗,合家团聚吃七样菜。芹菜、菠菜、韭菜、生菜、芫茜、葱、蒜等蔬菜,加上准备好的松糕、大发糕,一一整齐摆放在桌子上,还要用这些菜来祭拜祖先,取一个好意头。

谢老先生介绍说,广州人很看重人日,不亚于除夕、开年,也要全家人相聚,同样讲究“人齐和吉利”。旧时,广州人还会去芳村花地赏花春游,或者到越秀山、白云山爬山登高,祈求新年好运,不过现在很少人这样做了。

民间传说女娲造人之时,正月前六天分别造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这天是人类的生日。

◆初八八不归

广州人习俗是初七出门探亲的人,初八不能回家,要留在亲戚家。

◆年初九九皇诞

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老广州要拿出鸡鸭鱼肉祭拜玉皇大帝。

◆年初十打春去

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叫“石不动”,甚至烧香祭拜石具。在广州郊区的农村,相邻两个村子的小孩要在这两天掷石子“打春”,哪个村子赢了,新年会更好。

◆年十一打仔回

年十一,家长要把这些掷石子“打春”的孩子赶回家。

◆年十二开灯信 搭灯棚

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要点满灯,广州的农村在祠堂也要点灯。

◆年十三人开灯

◆年十四灯火明


元宵节广州荔枝湾花灯。(网路图片)

◆年十五祈完灯

正月十五为上元,又称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诞生日,天官大帝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赐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

全家人在元宵夜团圆吃汤圆,汤圆也称元宵,表示新年假期已过。十五的晚上有猜灯谜的活动。

广州人在这一天里要逛花灯。此外,广州的郊区农村里,去年生了男孩子的要在这一天挂一个灯笼在祠堂大梁上,写入族簿入籍,叫“添灯”,取谐音“添丁”。生女孩的,叫则“添花”。


添丁在祠堂上灯(网路图片)

舞狮“采青”,传说“采青走百病”(网路图片)

谢 老先生老家就在广州郊区龙归镇,谢家祖辈是从南宋末年逃避战乱迁徙到广州的,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二十五传。他说在过年期间,各村各祠堂都会抬菩萨游乡,也 叫游神。还有舞龙、舞狮表演、各家在门口顶上吊着生菜、葱、芹菜、红包等舞狮队来“采青”,非常热闹,传说“采青走百病”。

元宵节前,各祠堂还会轮流把让去年生了男孩、女孩的人家,把那些礼品摆出来炫耀,看谁的礼品多、名贵。在开灯后,各祠堂还会组织烧花炮、抢花炮活动,谁抢得花炮送回祠堂,太公就会奖励烧肉、谷物若干。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