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爆炸案禁记者进入 媒体收到上级短信

24日,香港《苹果日报》报导,“墙砖、玻璃、木板等建筑材料碎得像纸片一样”,“被压扁的车辆随处可见,炸翻的路面依然狰狞。”青岛中石化油管爆炸幸存者的回忆犹如灾难片。幸存者家属哭诉,和亲人同车拉到医院的五个人,“仅生存她一个,内部说死亡一百多了”。

报导称,目前,各家医院死亡人数不断攀升,但当局已开始限制记者入内采访。

据报,中石化被揭早在两年前就已知晓管道有安全隐患,但整改项目至今仍未动工,终酿惨剧。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张建文教授批评说,原油泄漏七个小时后发生爆炸,“处理过程中的重视力度不够可能是原因之一”。对此,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道歉,但网民声讨傅应立即引咎辞职。

网民质疑中宣部:“背后下令的手,你对得起青岛吗?”

青爆炸案被认为是中石化系统历年来最大的一起灾难事故,引起全中国的震惊,此次大陆各地媒体给予极大关注,不少都在头版大篇幅进行报导,然而,如此惨案之下青岛政府只图粉饰太平。当地数家报纸的头版对事故造成巨难几乎只字不提,爆燃事故被写得暖意融融,无辜民众不幸罹难的悲伤一扫而光。

23日,“2600套经适房近期公售”成为《青岛早报》最醒目的喜讯。习近平的“指示”虽然没有缺席“头条”,却以小字标出,不够“头条”。有文章称:“这样的编辑手法,令人不太好理解。”

同时,“排队献血爱暖寒冬”、“最佳医护最好救治”、“昼夜激战溃退思神”、“钢铁之躯达生命车”、“保现场安全抢通生命线”、“水电气已通生活步入正轨”等等充斥当地报纸版面。

有网民批评这般行径只是掩耳盗铃,更多人质问传达禁令的宣传部门:“背后下令的手,你对得起青岛吗?”

除青岛当地媒体之外,喉舌《央视》、《新华网》等则低调报导,引起民间不满。有知情者公开披露,青岛媒体收到上级短信,并称不说内容都知道是什么。

大陆时事评论员,报社高级记者披露采访心得称:青岛石油管道爆炸,令人惨不忍睹,其威力不逊轻型核弹。面对惨状,人们惊恐,人们麻木了,因为大多数人预期了处理结果。唯一昼夜繁忙的人除了医生护士,就是媒体的记者。他们自持深奥的认知能力,做着表皮永远做不深的分析,见诸报端,而真正的认知报告却随着尸体异味的散尽,慢慢变老死去。

大纪元记者陈怡莲综合报导

责任编辑:肖笙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