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热消褪 大批外企撤离中国

《经济学人》1月25号报导说,一些外国公司正在离开中国。美国化妆品公司“露华浓(Revlon)”去年12月说,它正在完全撤 离中国。而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法国巴黎的“欧莱雅(L’Oreal)”,很快跟进表示,将停止在中国销售它的一个主要品牌“卡尼尔”。另外,美国电子零售商“百思买(Best Buy)”和德国的竞争者“万得城(Media Markt)”,都已经离开中国。互联网巨头“雅虎”也已经离开。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段绍译:“投资热确实已经在不断的过去,但是也不意味着已经完全过去了。主要中国的经济是从一种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过渡,所以外资在中国已经就慢慢的缺乏了足够的竞争力。另外中国现在也不需要这么多的外资。其实资本是独立的,资本和市场之间,他是一种相互的双向选择。”

《经济学人》的报导说,外国企业的竞争在加剧。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激烈的全球品牌战场,但是质量长期落后的本土企业也加入战斗。许多企业现在有了海外经验,一些企业在开发创新性产品。中国消费者不再只是因为外国品牌就支付高昂的价格。他们对互联网的精通和缺乏品牌忠诚度,让他们成为世界上最挑剔的顾客。

段绍译:“当年中国是一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是一种各种商品严重短缺的时代,现在随着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很多的产品都已经过剩了。当短缺的时候,投资就容易得到高回报。而过剩的时候,就要有更多的创新,更大的优势,才能有更多的利润。”

但是外资公司退出中国的原因不尽相同。段绍译举例“雅虎”的退出,与中共政府施压有关。“百思买”,则是因为竞争力无法抗衡国内新兴企业,不得不退出中国。

报导说,中共政府一直让某些行业的外国公司日子难过。它限制外国银行和经纪公司的市场准入,并屏蔽互联网公司,包括“脸书”和“推特”。

中 共严厉对待外国公司的情况似乎在蔓延。比如,网路设备厂商“思科”、“ IBM”和“高通”正面临“斯诺登事件”后的反弹;制药商“葛兰素史克”陷入腐败调查;电脑制造商“苹果”因为提供担保不足,去年被迫进行羞辱性的道歉; 而跨国咖啡连锁店“星巴克”,被官方媒体指控价格欺诈。另外,政府打击官员奢华的运动,也冲击着兜售奢侈品的外国公司。

段绍译:“中国政府官员都是不懂经济的。总是想用非市场的手段来干预价格。这是错误的。但是中国政府官员对于中国本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干预是更多的。所以不代表对它(外国企业)产生了恶化,只是说,它们的超国民待遇被减少。”

而一些留下来的外国公司在中国苦苦挣扎。“IBM”说,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在中国的盈利下跌23%。法国饮料集团“人头马君度(Remy Cointreau)”报告说,去年的前三个季度,“人头马干邑”的销售下降超过30%。还有,美国快餐公司“百胜餐饮集团”,去年9月份在中国的同店销 售额下降16%。它的问题,部份是因为中共政府调查它的鸡肉供应商,涉嫌违规使用抗生素。

而投资者也不再热烈拥抱在中国大笔投资的公司。 《经济学人》以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建构了所谓的“中国依赖指数(Sinodependency Index)”,从中衡量美国跨国公司的中国营收,结果显示,依赖中国的公司与同行比较,在过去两年,他们的股价已经落后于同行。

报导还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富矿。那些可以提高生产力,改善管理和回应本土口味的公司仍然可以蓬勃发展。但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

来源:新唐人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