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儿童幸福指数计算能力想像力大调查

台湾《讲义杂志》21日公布2012年小朋友幸福大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成6的台湾受访儿童感觉幸福,创12年来新高。而台湾北部的小孩幸福感最高,东部小孩幸福感较低。

8成6台湾受访儿童感觉幸福

据中央社报导,台湾《讲义杂志》去年11到12月,调查了2000多名台湾国小三年级到国小六年级的学生,共发出2300份问卷,回收2250份,信心水准98%,正负误差1%。

台湾孩子幸福吗?调查结果发现,有86.6%的受访小朋友回答“感觉幸福”,创12年来新高,北部地区儿童有89.1%回答感到幸福,南部儿童也有85.2%回答感到幸福,东部地区儿童回答感到幸福的比率最低,只有78%的受访儿童认为幸福。

调查发现,小朋友不幸福时的宣泄管道,男生大多是玩电脑、看电视,女生则是告诉家人,遇到困难时,有3成3会找父母帮忙,7成5小朋友认为上学是幸福,比去年下降2.1%,是12年来最低,不喜欢上学是因为功课繁多及被老师骂,调查也发现7成2小朋友有参加校外补习,超过8成7小孩会上网,5成5以上每天看电视超过1个小时。

“母亲”最能带给孩子幸福

调查显示,小朋友觉得“母亲”最能带给他们幸福,占36.9%,其次是父亲23.4%,再其次是祖父母;而和家人一起出去玩,不论是出国、郊游、旅行、钓鱼、爬山,都能让孩子感到幸福。

第一社会福利基金会董事长柴松林说,调查已连续12年,时空环境差很多,现在出生率下降1/3,父母普遍晚婚,相对照顾孩子的能力比过去更好。

发现有超过8成6小朋友感到幸福,比去年成长2.3%,创12年来新高,其中,北部小孩的幸福感最高,南部地区小孩的幸福感下滑,对小朋友来说,有3成2认为幸福就是“温暖的家、父母关心,还有与父母同乐”。

考试压力与父母急功近利困扰孩子

据大陆媒体网站报导,中国孩子在学习上的辛苦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凤凰网曾发起网络调查:你认为中国孩子幸福指数过低的原因是什么?至今共有31,584位网民参与投票。

结果显示,“学习任务太重,考试压力太大”得票最高,有20,766票,占总数的44.3%;居第二位的是“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有11,172票,占总数的23.8%;“‘中国式’的严肃课堂教育”列第三,有22.6%的网友投票;8.7%的网友认为是“独生子女无法避免的事实”导致中国孩子幸福指数过低。

不少代表委员指出应试教育是导致孩子幸福指数低的“罪魁祸首”。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不过很多网友都认为,恰恰是家长让孩子不幸福。

一位大连人说,中国孩子的幸福指数太低是因为家长不合格。宜宾网友“陪你坐一会”也持类似观点:中国孩子的幸福指数太低,最根本的原因是学校和家长把孩子当成了学习的工具。一位苏州人说得很具体:孩子幸福指数低,关键是父母强迫孩子上了若干培训班,弄得孩子没有玩的时间,而父母还自以为对孩子很关心。

中国年轻家长对孩子“只生不养”

中国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中国家长问得最多的3个问题是:作业做完了吗?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和谁出去了,男的女的?这些看似关心孩子的问题,恰恰体现出对孩子精神层面关怀的缺失。

几年前杭州一中学公布了对全校学生展开的幸福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总分100分的记载卡,一些学生只得了70多分。特别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记载卡只有70多分的学生,不少是家庭条件富裕,成绩也不错的孩子。其中一个幸福感很低的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我只是希望周末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游,哪怕逛逛西湖也可以。”

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登峰强调,现在的很多年轻家长对孩子“只生不养”,孩子出生之后就把孩子扔给祖父母或是保姆,殊不知对孩子来说拥有再大的房子,再多的玩具,都不如跟父母在一起讲故事更加幸福。

一位新加坡网友也参与调查,他认为“中国大部份的父母也许要接受教育学的教育。父母是否有教养、有修养、有道德将极大影响孩子的性格”。

中国孩子想像力倒数第一

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却排名倒数第一

据中国大陆媒体报导,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只占4.7%,希望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像力非常缺乏

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像力却非常缺乏。

中国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此前曾表示,中国孩子的想像力状况令科学界忧虑,“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中国教育的解放必须从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开始。

刘道玉拿世界上两个最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和以色列做比较。以色列家长教育奉行狮子育儿法:母狮让小狮子离开独自学会生存;中国的家庭教育则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娇宠,要么棒喝。结果是,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近10位,而中国却一个人也没有。

书包越来越重童年生活几近于零

作者刘隐曾撰文《我也来说中国教育》一文中写道,当今世界,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国际大奖,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制度做支撑,没有雄厚的科学技术打基础,没有众多的优秀人才切磋琢磨相互砥砺,是不可能轻而易举的获得这一奖项的。因此,诺贝尔奖便成为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科学技术先进与否的明显标志。

网友曾新林撰写博文分析说:“为什么我们国家孩子的想像力会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会排名倒数第五,追根溯源,制度问题,再进一步细化下去,教育制度问题。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心理企盼下,学校在升学率的相互比拚下,社会在成绩至上的牵引下,中国孩子的唯一结果是,书包越来越重,作业越来越多,被辅导的课程花样百出,童年生活几近于零。试问,连喘息的时间都不留给孩子,孩子何来之思考,连思考的空间都没有,又何来之想像力和创造力?大家要知道,牛顿也是因为有了坐在苹果树底下思考才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应试教育扭曲灵魂背离教育宗旨

–中国应试教育将教育引进死胡同要重塑中国国民道德灵魂

 


中国“应试教育”对于关系个人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道德意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则注重不够。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ADEKBERRY/GETTYIMAGES)

(大纪元记者沈玉清综合报导)中国大陆教育工作者丁永明在博客撰文《应试教育让素质教育走进死胡同》,文中说,如今中国大陆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前题下,学生们无休止地看书作业,眼近视了,人痴呆了,体能下降了,个性没了,创造性没了。以毁灭学生天性和能力的代价去换取那可怜的分数和升学率的,不仅能毁灭一个学生,更严重的可能会毁灭一个时代、一个民族。

“应试教育”让学生变成“分数奴隶”

首先,丁老师撰文写道: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好学生与坏学生亦即好奴隶与坏奴隶的标准是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是由考试分数来判断的,在校学生的全部工作和生活内容,就是如何获得尽可能高的考试分数,否则他们就会受到来自老师、家长和社会的谴责甚至歧视,其结果就是绝大多数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变成分数的奴隶。

“应试教育”让老师变成“分数英雄”

其次,丁永明表示,学校评价老师工作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被称为“分数英雄”的几个阿拉伯数字在今天就代表了一位老师的全部:教学能力、道德水平、智商才识、专业水准等;这几个数字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了老师评先进、选优秀、得奖金、升职称等等争名夺利的唯一资本;也正是这几个数字将老师彻底催化成了急功近利、唯分是图的势利小人。

“应试教育”让学校变成“分数机器”

第三,丁永明分析说,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为按一个模子改造学生的“分数机器”。学生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会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在教育的过程中普遍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让家庭变成“分数保镖”

当今社会把当官、发财视为“社会公认的”成功者。丁老师在文章中继续谈到,中国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期待和核心教育目标,基本上可以很简单地总结为一项:好好读书,考上一个好大学,其他都不重要。因此,父母们为了孩子任劳任怨地承担了其他所有的“分数保镖”。

“应试教育”让社会变成“分数金钱”

教师丁永明感慨道,“应试教育”对于关系个人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道德意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则注重不够。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当今中国社会中公正的缺失,信仰的丧失,理想的丢失,人性的迷失,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应试教育”是分不开的,是也“应试教育”带来的苦果。

丁永明最后写道,“应试教育”使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偏离了正确轨道,扭曲了教育灵魂,背离了教育宗旨。因此要重塑中国国民的道德灵魂,传承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刻不容缓,否则,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只会把中国的教育引进死胡同。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