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垄断暴利企业出现巨亏

食盐专营成中盐垄断屏障

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食盐供应垄断者,中国盐业总公司(下称“中盐公司”)在中国有绝对的话语权。4月21日,中共国家发改委公告宣布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但在中盐公司和中国盐业协会看来,这并不意味着食盐专营的废除,而仅仅是许可证管理主体的变更。

食盐业的专营制度,起于中共国务院1990年发布的《盐业管理条例》以及1996年发布的《食盐专营办法》。因为《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是部门规章,废止该办法并不是废除食盐专营。

食盐专营成为中盐公司垄断的屏障。中盐公司的最大盈利正是来自食盐。作为中国食盐专营的生产经营主体,中国食盐的生产指标制定、批发以及执法等业务,基本由这家企业说了算。中盐公司既是市场上的玩家,也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

攫取暴利却亏损中盐公司遭质疑

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是海盐还是井矿盐,成本和工艺都很简单。海盐是经过晒卤水、一环一环晒过后,再用锅炉蒸发、提炼。井矿盐的卤水是直接蒸,蒸完留下的就是盐。盐场初级产品到食用盐,在生产线上加上碘,并包装即可,而每吨加碘的成本只有二三十元钱。

一直以来,对于中盐公司暴利的指责始终存在。中盐获利的途径在于:盐矿生产企业给中盐的价格每吨是500块,中盐给各省市的时候就到了1000块,各个省市的盐务局再发到地方上,可能就是2000块,最终到民众手里可能变成了3000乃至4000块了。2009年,东方公益法律援助所诉北京盐业垄断暴利,法院对此案不予受理,后来不了了之。

而垄断并拥有暴利的中盐公司,经营状况却不尽人意。截至去年9月底,中盐的合并营业总收入达到204.0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94.28亿元增加9.79亿元,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为亏损,其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额为4.28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1.51亿元。

并且政府财政对中盐公司亦多有关照。在中盐公司同期获得的营业外收入中,政府补助额虽然较去年同期4.58亿元下滑很多,但依旧达到了2.36亿元。这一数额是2010年全年补助金额的近两倍。

作为容易滋生腐败空间的招待费,中盐更是惊人。2010年,中盐的管理费用为18.84亿元,其中业务招待费用为7557万元。到2011年,管理费用提高到23.27亿元,业务招待费也增加到8703万元。即便到了2012年前三季度,招待费依然高达6437万元之多。在2013年前三季度的报表里,16.61亿元的管理费用一栏中,中盐未再提供招待费用具体数字,仅列出3232.09万元的研发费用。

因此,造成中盐公司获暴利却经营亏损的局面不难想像。

“政企不分”成为问题根源所在

曾任中共国家经贸委运行局副局长、分管盐业的陈国卫公开表示,在众多垄断行业中,食盐体制的改革并不复杂,也是最没有风险、改革设计方案技术含量最低,但是改革的推进遇到了极大阻力。

隐藏在其表象背后的,则是中国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盐业监管机关和经营者混为一体并由此带来种种问题的致命体制缺陷。绝大多数省、市、区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即盐务局和盐业公司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形成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春晓此前撰文称,中国盐业体制政企不分,专营权和监管权合二为一,导致许多地方专营扩大化,监管弱化。这样形成了盐业公司参与甚至代行盐政管理和执法的政企不分、以企代政的直接后果。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

责任编辑:李晓清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