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年轻化华人风险增 五个习惯可降发病率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也称为结肠直肠癌、结直肠癌,包括肿瘤在大肠、直肠及阑尾的增生。一直以来,西方国家肠癌患者较多,但近年来,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及世界各地大肠癌的患者新症不断上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数据,肠癌为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二大主因。在美国癌症发病率排行榜高居第二位;在香港男性及女性癌症排行第二位;今年4月台湾公布的2011年十大癌症,肠癌位居第一。

全球性肠癌患者增多的现象令人不可忽视。一项德国的最新研究发现,保持健康体重、减少腹部脂肪、经常锻练身体、不吸烟、限制饮酒和均衡膳食等生活习惯的人士,罹患结肠癌的风险明显更低。

美国肠癌患者年轻化华人风险增

 


肠癌是美国癌症中排名第三大死因,且患者趋于年轻化。(fotolia)

据《每日邮报》11月7日报导,肠癌是美国癌症中排名第三大死因,且患者趋于年轻化。

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分析当地在1975年至2010年间的肠癌病发情况。结果显示,虽然整体病发率有1%下跌,尤其50岁或以上人士,但20至49岁的年轻或壮年患者数量增加。

其中20岁至34岁人士,患肠癌增幅最大,每年平均增加1.99%。专家推算到2030年,此年龄群组的肠癌患者将暴增近一倍。50岁或以上人士发病率到2030年,则会减少41%。

而另一项研究则显示,移民美国20年,华人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加拿大也有医生称,华人移民后,渐渐习惯西方快餐饮食,导致肠癌风险增加。

中国肠癌患者逐年增长

全球逾40名研究癌症的专家,今年4月联合在英国权威医学杂志发表报告表示,癌症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杀手,全球癌症死者当中,四分之一是中国人。

其中,中国人结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8.3岁,而美国白人为69.8岁,中国直肠癌患者最集中的年龄段为40至59岁。和其他国家更多早期病人相比,中国25%~33%的患者确诊时即为晚期;而且中国病人的恶性程度更高,复发率高达50%,有50%的病人在确诊后不同的时期发生肝转移,肠癌一旦肝转移就被确诊为晚期。

大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在2003-2007年间,大肠癌在中国是第三大最常见癌症。 不仅如此,中国男性肠癌死亡率占第五位,女性占第六位,每十万人中就有超过13个人会死于大肠癌。

另据中国广州地区的调查,近年来大肠癌在广州的发病率增长五成,成为当地第二大癌症,九成广州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大肠癌的四大症兆

 


肠癌一如其他疾病,出现的症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多样化的。(fotolia)

肠癌一如其他疾病,出现的症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多样化的,有时很难与其他疾病做区分。专家表示,肠癌症状,一般包括大便出血、排便次数有变、贫血消瘦、腹痛或腹胀等。因为肠癌在早期并无明显征状,直到发病中晚期才发现以上征状。故民众应有定期做肠癌筛检的习惯。

研究发现,民众如果定时做肠癌筛检,早期发现,五年的存活率是90%。而如果发现时已扩散至淋巴结,五年存活率会降低至68%。

此外,专家建议,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就很可能是大肠癌,需要就医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1. 腹痛和腹胀

产生腹痛、腹胀的原因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或者肠道梗阻导致。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为隐痛或胀痛,并有渐渐加重的趋势。部份病人还会出现位置不确切的持续隐痛症状。

有些病人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呈现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疼,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当这种症状出现在老年人时,应首先考虑肠癌。

2. 便血

这是大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征兆。因病变距肛门较近,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

轻者必须经过实验室测试,才可知道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现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常有病患被误诊为痢疾或痔疮出血,从而延误医疗时机。

3. 排便习惯改变

如果排便次数增多或粪便性状改变,如从以前的每天大便1次,到每天大便3~4次,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或者是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似乎大便中有血或是脓,这可能身体在提醒肠道出现问题了,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

只有当大肠肿瘤相对较大且有糜烂、溃疡或感染时,才可能发生大便习惯、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如果癌肿突出向直肠腔内生长,导致肠腔相对狭窄,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变形,可呈扁形,有时变形的大便上附着一些血丝。

4. 贫血与消瘦

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当有以上表现时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研究:五个习惯降低肠癌风险

 


饮食富含水果、蔬菜、鱼、酸奶、坚果和种子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少量红肉和加工肉,可预防肠癌。(fotolia)

专家分析,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导致罹患癌症的原因之一。世卫组织专家研究发现,汉堡包、炸薯条、烤肉、炸鸡、薄脆饼中含有大量丙烯醯胺,其中炸薯条丙烯醯胺含量高出规定标准约100倍。丙烯醯胺可导致基因突变,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

今年10月,英国《BMC医学》杂志刊登德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采用五个相结合的健康行为或可降低患肠癌的风险。

德国波茨坦人类营养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量化多个相结合的健康生活方式,观察这些生活方式对患肠癌风险的影响,他们发现这种影响对男性比女性要强。

研究人员对超过34.7万名欧洲参与者进行了为期12年的随机访问,研究期间,近3,760人确诊患有结肠癌。

健康生活方式指数是由以下五个生活方式因素组成:健康的体重,腹部脂肪低,参与有规律的体育活动,不抽烟和少酒,以及饮食富含水果、蔬菜、鱼、酸奶、坚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少量红肉和加工肉。

研究发现,采用更健康生活方式因素可降低肠癌风险。与只有一个健康因素的人相比,有复合健康因素的如2、3、4、5种健康行为的人,分别有13%,21%,34%和37%的概率,可减少患肠癌风险。

研究人员说:“如果人们都遵循这五种健康的行为方式,超过22%的男性和11%的女性均可以预防肠癌的发生。”**

大纪元记者郑孝祺综合报导

责任编辑:李晓清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