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游客在日本热购药品

据《华尔街日报》的3月18日报导,日本媒体Hottolink统计,2015年中国新年期间,中国微博和微信的信息显示,医药品是大陆人在日本购物的最爱,即使最基本的家庭常备药,如感冒药、创可贴、抗过敏药也是热销品。

报导说,中国大陆人受国产药品的价格和质量问题的困扰。如果想购买进口药品,则必须支付高价,因为很多进口药没有被列入大陆人的医保范围。

而且进口药在大陆短缺和滞后,因为中共药品管理部门拖延进口药进入大陆市场的审批时间。截至2014年,有18,597种药在等待审批,而中共药监局在2014年仅批准70种进口药在大陆销售。

国外药品质量可靠

与之相比,在日本可以买到质量好而价格相对低的药。大陆一位药剂师向媒体透露,日本药品监管标准高,因此同样采用中国原料药的日本药品,所含的有效成分多、杂质少,药效优于中国国产药。

另有一位上海妈妈向媒体披露,以感冒药为例,从日本买的 “不仅成分让自己放心,效果也很理想。”给孩子用药时,有“专门的小量杯,特殊的安全瓶盖设计,可以防止孩子自己打开瓶盖。”成人服用日本感冒药,“吃了不会犯困疲倦”,药品说明上也有特别注明“即便驾驶也可安心服用”。

一直以来,中共政府药监部门没有具体的质量监督标准,所以本土的药品制造商在制药流程中,从生产设计、工艺设计、基础研究、到剂型、杂质、溶媒等,没有统一的具体标准遵循。

《三联生活周刊》在2014年6月的报导中说,中国的食药监局多年不增加药品审评核心部门的官员人数,编制固定在120人,而且真正负责审药只有70多人。人力严重不足,而且管理混乱,对于各层呈报的中药、西药以及毒理病理和临床试验等审批内容,没有具体细致的规则程序,是“跨行业审药,边审边学。”

与之相比,这种审评核心工作人数在台湾有200人,日本有600多人,欧美工作人数更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负责新药评审人员多达4000多人;欧盟负责药品审查核心机构有500多人外加各个成员国的支持,整个欧洲共有3000名新药评审专家。

 

大陆进口药品严重滞后

《三联生活周刊》在《中国人为什么吃不到新药?》的报导中说,由于大陆药监部门的限制,国外的新药平均需要等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进口上市。这种“药滞”现象在日本是一年左右。

造成“药滞”时间太长与中国一直不加入国际的“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ICH)有关。而该组织于1990年启动,其目的是促进世界各国“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进行药品研发和审批上市。

报导援引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总裁卓永清的话说:“ICH的标准是基于科学的,和国家主权什么的没有关系。”而且,“ICH的成立帮助了很多不发达国家的病人,让他们能够及时用到最新的药物,中国借鉴了ICH的部份原则,但没有真正加入这个组织。”因此拖延进口药的审批时间。

大纪元记者张秉开综合报导

责任编辑:林妍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