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堵枪眼”真假辩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故事在中国大陆可谓尽人皆知,这是中共一直以来鼓吹的韩战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人们也一直信以为真。

互联网上对中共宣传的战斗英雄质疑声,已经走入了课堂,历史教师无法让学生信服他们的说法,迫使中共喉舌不得不正面回应。最新的一起是,官方网站4月21日刊登“黄继光战友:我亲眼看见他堵上了枪眼”,这就使得黄继光的故事又多了一个版本。黄继光故事的前后版本众多,来源却正是新华社、《人民日报》这样的官方媒体。因为他们编的故事,前后矛盾,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本文正是本着这个目的而写。

 

一、新华社三个版本自相矛盾

 

1. 新华社首版

“黄继光堵枪眼”的故事首版刊发于1952年11月21日的《人民日报》,来源是“新华社朝鲜前线20日电”。里面的内容有“三挺机关枪疯狂地扫射着,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随后,“(黄继光)便提着手雷向前冲去。敌人的机枪扫射得十分猛烈,他刚冲过去不多远,身上就中了几颗子弹;后面的战友们只见他摇晃了一下,又向着敌人地堡扑去。当敌人的子弹再次射中了黄继光的身体的时候,他已经扑到敌人的工事上,并用身体堵住了一个正在发射的敌人的枪眼。接着,他的战友们便发起了冲锋。这时敌人的火力点上另外两挺机枪又叫起来,正在这个紧急的时候,黄继光伸出了一只手臂,把一颗手雷塞进敌人的火力点里,轰然一声,敌人的火力点被完全炸毁了。战斗结束以后,战友们在黄继光的身上找到九个机枪子弹射透的洞口。”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报导中的黄继光,枪弹穿身而过并无大碍,连中数弹才不过“摇晃了一下”;堵住连续发射的机枪口后,还能观察敌情,发现另外两挺机枪又叫起来了;更绝的是,这时黄继光还伸出手臂扔了一颗手雷,把另外两挺机枪给报销了。稍微用心留意的读者还会问,既然还有手雷,为什么先前不用手雷而要用身体去堵枪眼呢? 由于太过离谱,一个月后,新华社第二个版本出来了,这回改成了,先扔手雷,再堵枪眼。敌人的“三挺机关枪”变成了“七挺机关枪”。

2. 新华社第二版

《人民日报》于1952年12月20日刊登了由新华社记者石峰、王玉章重写的《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一文,把首版中的荒谬情节全部删除。同时,这个版本补上了首版中忘记的堵枪眼的时间,是“天快亮了”的时候,内容还有“敌人火力点里的七挺机关枪撒开一个稠密的扇形的火网”,“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新华社在文后还加了一个编者按:“此稿是经各方仔细核查最后判明的情节”。 但这个版本仍旧被民众批的体无完肤,请看下面穿插在原文中民众的评论。

“敌人火力点里的七挺机关枪撒开一个稠密的扇形的火网,越打越疯狂,子弹像大雨一样地打在被炮弹炸起的山坡上的虚土里。在照明弹的光亮下,黄继光提着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跳跃地前进。当冲到离敌人的火力点三、四十公尺的时候,忽然吴三羊仆倒了,接着萧德良也倒了下去,紧接着黄继光也跌倒在地上了。”

“倒下的黄继光并没有牺牲。他的左臂和左肩被射穿了两个洞。他回过头来望了望,看见他的两个战友都一声不响地躺在那里,爆破的任务就完全落在他的身上了。于是他忍着痛,用脚蹬着山坡上的虚土、碎石和敌人的尸体,向着火力点一步又一步地爬去。机枪子弹成群地落在他的头前、脚后和身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但是他不顾这些,他继续慢慢地向火力点爬去,直爬到离火力点只有八九公尺的地方,他就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准备把手雷仍向敌人。正在这时,一梭子机枪子弹又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他的握着手雷的右手,向前伸着平放在地上,他胸膛上被射穿了五个洞,鲜血汨汨地流着,他昏迷过去了……”(这段描写很假:一、如果是五颗机枪子弹高速贯穿胸膛的话,人是会当场死亡的,没有一点存活的可能性,这可不是警匪片里的情节。二、谁在现场数出有五颗子弹?战后发现黄继光的身上有9个弹孔,现在加上左臂和左肩上的两颗已经有7颗了。难道后来他扑到两挺机枪上时只中了两枪?)

“一阵阵的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颈上,敌人的机枪仍然嘶叫着,他从极度的疼痛中醒来了。他每一次轻微的呼吸都会引起胸膛剧烈的疼痛。他四肢无力地瘫痪在地上。他挣扎着用负伤的左臂半支起身体,然后用最后的力气举起右臂,把手雷向火力点扔过去。轰然一声,手雷在距离火力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火光夹着黑烟冲天而起, 敌人的机枪不响了,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震得昏迷过去。 ”(这是一段记者的想像。这时黄继光距离火力点仅八九公尺,黄继光在坐着的情况下用尽最后力气扔出手雷,手雷离火力点很近,而他距手雷爆炸点肯定不到八九公尺。苏制反坦克手雷威力巨大,一下子炸塌了地堡、地堡后面的五挺机枪和几个敌人。黄继光毫无掩护地处于爆炸范围内,是不可能存活的。)

“在一刹那的寂静之后,忽然火力点里的机枪又叫了起来。那里的地堡是被打塌了,但没有被炸坏的两挺机枪还在一个枪眼里发射着,虽然火力没有以前那么猛,但刚刚发起冲锋的反击部队又被它压在山坡上。”(两挺机枪不能构成扇面,怎么可能压制反击部队的多角度进攻)“在这时候,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记者有读心术,连黄继光怎么醒过来都知道?)“黄继光向火力点望了一眼,捏了捏右手的拳头。他带来的两个手雷,有一个已经扔掉了,另一个也在左臂负伤时失掉了。现在他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只剩下一个对敌人充满了仇恨的有了七个枪洞的身体。这时天快亮了,四十分钟的期限快到了,而我们的突击队还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之下冲不上来。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这时,战友们看见黄继光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他像一支离弦的箭,向着火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刚刚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扔手雷,现在又像一支离弦的箭。美军的两挺机枪并排放着,并排放着的机枪必须半米以上的间距才可能射击。小个子黄继光的胸膛怎么可能同时抵住两挺机枪呢?)

“我军的反击部队像海涛一样地卷上山头,很快就占领了阵地。在激烈的近战中,守在上面的敌人的两个营——一千二百多人被全部歼灭了。”(敌人挤在一个枪眼里的两挺机枪阻挡了海涛般的反击部队,全指望一个黄继光消灭它?敌人的两个营都挤在这个火力点后面?)

3. 新华社的第N版

不管怎么样,这个第二版靠着中共的保护勉强维持到2000年前后。那时中国开始纪念朝鲜战争50周年,一些黄继光的战友纷纷出面叙述当年的情况。“经各方仔细核查后的”第二版所说的一些情节又被否定了,一些过程也再度被改写。 于是有了目前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它刊登在新华网上。这个版本删改了所有对第二个版本质疑的细节。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推进到零号阵地半山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冲击部队受阻。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6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又困在敌人阵地前。参谋长心急如焚。他明白,在天亮前如果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其空中优势及火力优势,反击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而且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大家可以看到,对照起来看,1952年“经各方仔细核查后的”新华社第二版实际上已经没有几行字能存活下来。黄继光 “胸膛上被射穿了五个洞” ,没人提了;黄继光堵住“两挺机枪”也不见了。)

中共官媒后来的报导还证实,新华社“经各方仔细核查后的”这一版还把三位执行爆破火力点任务的主要人物的名字都写错了!黄继广被写成“黄继光”,肖登良被写成“肖德良”,吴三洋被写成“吴三羊”。“黄继光”已经将错就错,中共也不想改了。

这样“经各方仔细核查后的”新华社报导如何叫人不质疑?!新华社如何向国人解释这N个版本的不同?!

二、黄继光堵枪眼的时间自相矛盾

黄继光是前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135团的士兵。但该军军长秦基伟却在他的回忆文章里《鏖战上甘岭难忘的七天七夜》不留余地地排除了黄继光事迹的可能性。他在文中说到志愿军1952年10月19日黄昏发起收复阵地的战斗时,称部队“激战到半夜,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而中国大众所熟知的黄继光事迹是在几个小时后的凌晨(“天快亮了”)发生的。

黄继光的作战时间不但被他生前所在军的军长否定,也被所在的四十五师政治处干部所写的书否定。该师政治处干部李明天、王精忠、李天恩三人合著的《上甘岭大战》一书中说:“……战至20日1时,歼敌5个连,恢复了全部阵地”。

事情还没有完。否定黄继光的还有更权威的中共解放军文献。2000年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是中共解放军当局出版的关于朝鲜战争的最权威文献。该书第三卷第292页中明确写道:“19日晚,志愿军第四十五师……在坚守坑道部队的配合下,至20日1时,全歼占据597.9高地表面阵地的美军第7师共5个连,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这资料白纸黑字说的也是“20日1时”。不等黄继光出场,部队就已经“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

为什么黄继光所在部队要否定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壮举”呢?研究朝鲜战争的学者穆正新在其“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中有非常详细的分析。

三、堵枪眼疑点重重

穆正新这8篇系列文章,收集了大量的中共官方的文献事实,详细比较了中共报导黄继光的各个版本,以及官方披露的有关人士的采访,根据基本的军事常识,得出了无情的结论。

他说,“光是几十年里国内出版资料N遍地修改否定,加上不同说法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冲突,早已使得‘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破绽累累,无法自圆其说了。这个故事的时间没有保障、地点模糊不清、地堡难以建造、枪眼无处设置、人身强过钢锭、手雷弱于炮仗、一人遗下多尸、多方排斥一人、我军不像军人、敌军更像我军。等等等等。套用有关朝鲜战争的一个著名的句型,我们可以这样下结论说:

黄继光的事迹,是在编造的时机、编造的地点、向着编造的地堡、堵了一个编造的枪眼。”

为什么这么说呢?

穆正新从中共的史料中提出了一连串中共官方至今无法回答的矛盾和疑问:

黄继光堵枪眼的时间是何时?
黄继光阵亡的阵地在哪里?
黄继光有几具尸体?(至少留下了三具不同的尸体)
黄继光投掷的手雷有几个?如何投掷的?
和黄继光一同执行任务的战友肖登良疑点重重
黄继光身后的大部队何在?
黄继光堵的地堡是否存在过?

如果黄继光堵了半天枪眼而现场竟没有相应的地堡,这玩笑就开太大了。而中共的史料恰恰表明,现场不存在可供“黄继光堵枪眼”的地堡的可能性非常大。

穆正新反问,董存瑞、杨根思、邱少云等等都上了电影而且广泛宣传推广,多次组织学生们观看,连黄继光参与的这场“上甘岭”也有一部电影(《上甘岭》),为什么独独黄继光堵枪眼没有上电影?作者认为,就是因为制造不出那个地堡的场景来。

作者感叹,那么多人从幼年起就敬仰的英雄竟是个骗局,这对多数中国人来讲无疑是很残酷的嘲弄。

大纪元2007年刊登了穆正新这8篇系列文章。读者不妨找来一读为快。

穆正新: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 (一) 
穆正新: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 (二)
穆正新: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 (三)
穆正新: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 (四)
穆正新: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 (五)
穆正新: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 (六)
穆正新: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 (七)
穆正新: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 (八)

四、后记

在正常国家里,军队爆出全国性假新闻的后果是严重的。

连中共媒体也冠冕堂皇地宣称,“用事实说话,这是捍卫崇高的最有力武器。”

但如果别有用心的中共明知是骗局,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愚弄十几亿中国人民几十年,其罪当如何?

大纪元记者唐青报导

责任编辑:李晓清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