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破7” 五中全会前大事不妙(图)

而目前中国政经局势微妙,包括李克强的导师厉以宁和财新网总编辑胡舒立等人纷纷发声呼吁改革,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更直言,中国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大变革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三季度GDP创金融危机后新低

10月19日,大陆官方公布了中国经济重要数据: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

面对GDP“破7”的疑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19日回答媒体提问称,“钢铁、水泥、建材这些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都出现了下滑”;“国际层面的因素和国内层面的因素相互叠加,加大了三季度经济下行的压力”。

三季度GDP增速6.9%,这个数字创出上次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恰逢五中全会即将召开,通常中共重大会议前经济数据或金融方面都会靓丽些,例如经济数据向好或股市的指数拉升等表现。但刚刚公布的数据却低于中共政府心理防线,或意味着中国经济下行形势严峻,已经难以为继。

即便是6.9%的经济增长速度,也遭到普遍质疑。据《路透社》报道, Fathom Consulting研究团队负责人之一Erik Britton直言,中国GDP数据是幻想出来的,距离实际状况相当遥远;李克强也曾经称中国的GDP数据不可信,仅供参考。

内部矛盾重重 中共五中全会打破惯例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26~29日召开,其时间已经打破中共的以往惯例。据港媒《动向》10月号披露,中共两度推迟五中全会召开时间,其中原因在于若干重大议事上严重分歧,无法统一认识,最突出的问题有“十三五”规划编制、经济发展增长、金融改革、国企的改革、科技发展等。

报导说,官方最终公布五中全会在10月最后一周召开,并不是已排除干扰,战胜各种挑战,而是10月末再不召开就无法向国内外交代,要付出更大的政治代价。

李克强导师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头等大事

李克强的导师、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日前撰文表示,在80年代中期,他就主张重新构造市场主体。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因为一切都要听命于行政主管部门,企业只不过是行政附属物而已。企业的自主经营是一句空话,在这种情况下,根本谈不上什么市场经济。

而从1991年高喊改革至今已经24年了,国有企业有些成为上市公司,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企业依然受制于上级主管部门的状态。厉以宁认为,改成股份制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好些年,除了引进了资金以外,什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都是空话。

厉以宁直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头等大事,把企业改造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甚至是按照规定新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果不继续进行简政放权的改革,企业很难成为有活力的市场主体。

中国政经局势微妙 知名人士接连发声话改革

目前中国政经局势微妙,一些知名人士也接连发声力挺中共当局“改革”。据财新网报导,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表示,中国经济放缓不会推迟改革的步伐,反而让改革变得更加迫在眉睫。

胡舒立称:“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目标是开放的贸易和地区融合。中国应当将其当做一个机会,从而推动经济效率,加速本土结构化改革”。

胡舒立有“中国最危险的女人”之称,她曾担任《财经》杂志主编11年。在此期间,她的团队撰写的《谁的鲁能》报道中,揭露有江泽民管家之称的曾庆红家族的贪腐黑幕,事件引起国际国内的轰动。据悉,胡舒立与王岐山很早就相识,与习近平、王岐山关系非同一般。

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接受《中国慈善家》杂志采访时也表达了对中国时局的看法, 王石表示,用《罗马帝国衰亡史》对比中国现在发生的情况,会惊讶地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制度、民主、方法论上,中国还不如2000年前的罗马。“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大变革时代即将到来”。

文章来源:看中国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