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瑞典演讲: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青蒿素是中医给世界的礼物”

12月7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中表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的”。

她说:“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掘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医药学研究者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屠呦呦演讲中提到,在历经数十年的失败之后,在面临研究困境时,因为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公元3-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务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而得到关键性的启发,即“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从而让青蒿素的提炼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屠呦呦最后引用了唐诗《登鹳雀楼》中的名句,来勉励自己与他人“更上一层楼”,以发现蕴涵于中医药中的宝藏。屠呦呦指“疟疾对于世界公共卫生依然是个严重挑战”,并呼吁各界更加关注抗击疟疾的问题。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及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11年她获得有诺贝尔指标之称的拉斯克奖(Lasker Award),也是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人。

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后,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得到灵感,在实验室中终于从青蒿叶子中成功提取青蒿素,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由此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中医理论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

对于屠呦呦演讲中对中医药的肯定,台湾著名中医师胡乃文表示:“青蒿拿来治疗疟疾,是在古时候大概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由此可见,在中国医药或者说从中国本土的这些古时候的药方里头去寻找中医的智慧,或许可以引领现在西医的发展。但可惜现在的人,一般都不太注重中国古时候的医学智慧了。”

中医理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与西医理论相比较,很多人觉得中医比较高深,不好理解,而西医理论则较为简单、易懂。

胡乃文认为,中医的内涵是远远超越于“治病”,它直接研究人体宇宙之奥秘。用外在的药物或手法叫做“治”病,而自己通过锻练达到健康则叫做“祛”病,古时候人们对“医生”和“药物”的理解都和现代人的理解有天壤之别。医生应当是修炼有术之士,道德之士,知命理而能济世救人。

台湾心理教育学博士陈彦玲指出,大家已经发现现在的科学界也好,技术界也好,事实上都不断地追溯过去,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里面去找答案。

对于有些人武断地认为某些中医药方疗效不佳,而认定中医的过时或不够科学,陈彦玲指出:“中药的制程,有着细致严格的标准,有时会发现为什么以前的药方有效,现在同样的药方不见得有效呢?原因之一是如果制药的人耐心不够,偷工减次,那么药性自然大打折扣。例如九蒸九晒的工法,他就会偷一二次懒,那他中间的毒性就去得不够干净,真正的药效无法完全提炼出来。另一方面,因为人类整体的道德下滑,讲究利益挂帅,导致环境严重的污染,没有了干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以及纯善的人心,何来如昔的高效药剂?”#

大纪元特约记者陈汉采访报导
责任编辑:杨亦慧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