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条丁点不掺假 “油条哥”成中国大名人

“油条哥”刘洪安连续成为Google热词,在中国走红,成大名人。

“油条哥”刘洪安生于1980年,中国保定市财贸学校学习会计专业后在保定市银杏路开了“刘家豆腐脑”店。了解到食用油反覆加温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对人体有很大危害,刘洪安决定每天的用油都是新鲜的一级色拉油,绝不复用。

“炸油条用油每天都是新油,不含一滴复炸油,请您审查和监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这是张贴在保定市银杏路“刘家豆腐脑”店面上的承诺告示。

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刘洪安干脆在锅里放了一把验油杓,教顾客怎样鉴别油质。据悉,刘洪安每天倒掉3斤油,价值15元。“只要大家吃的放心,我不在乎这一点点。最主要的是人不能昧着良心,图眼前小利。”刘洪安这么说。

刘洪安的“良心油条”吸引了远远近近新老顾客,有人甚至十几里地慕名而来。当行人、自行车、小汽车都朝这个方向涌来吃“良心油条”,当60多人的长龙在烈日下苦等“放心油条”时,那场面震撼了人心!

媒体报导说,橱窗里的刘洪安带着大口罩,麻利的揉面、切面、抻面,不时的抬眼看看烈日下等待的长龙。他的额头上满是大大的汗珠,眼神中有着些许不安。

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却空手而归,让这个年轻人感到更多的已经不是惊喜,而是惶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刘洪安的肩上已经背负了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呼唤和期望,这幅担子对于一个设备简陋的早点摊、对于一个创业刚刚两年的年轻人来说,是不是太过沉重?一个社会的诚信缺失绝不是靠一两个“油条哥”就能拯救的。

人们在思考:这一现象背后说明了什么?

诚信是商家的立身之本,民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富,这本是每一个商家和企业都该遵守的经营之道,“油条哥”也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他赚的只是良心钱,他只是坚守了人的道德底线。

现在“油条哥”成为新闻热点和民众的热议,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也是对当今食品安全现状的莫大讽刺。

吃饭喝水是人类的第一生存需求,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追逐暴利已成为压倒一切的现实中,商家和企业经营者的良知、诚信成了稀罕之物时,在“地沟油炒菜”、“回锅油油条”、“甲醛白菜”、“三聚氰胺牛奶”、“工业明胶大虾”、“染色馒头”、“敌敌畏生姜”等等铺天盖地而来时,“油条哥”让人看到原来社会还有诚信,良知还在。人们渴望着人心向善,道德回归,渴望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