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大陆国际航班复苏难 中美复航谈判卡壳

三年疫情封控不仅重创中国国内航空业,中共当局今年1月重开国门后,国际航班复苏亦缓慢,至今仅恢复至疫情前的20%,低于此前业界普遍预期的30%的水平。而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导致中美复航谈判“卡壳”。

国际航班仅恢复至疫情前的20%

自从2019年底武汉疫情大爆发后,中国航空业挣扎了三年多。今年1月,中共取消长达3年的出入境管制措施,从1月8日起不再对国际客运航班实施“五个一”“一国一策”等措施。

《财新周刊》2023年最新一期周刊报导,中共民航局运输司司长梁楠当时表示,考虑到航空公司恢复运营,国际航班受市场需求、运力安排、时刻协调、中外航空当局批复等多重因素影响,需要较长准备时间;另一方面,历经三年的疫情冲击,旅客跨国出行意愿仍需一段时间才能逐步恢复。

3月26日起,中国民航开启新一轮夏秋航季。按照民航局公布的国际航班计划,116家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国际定期客运航班10580班。对比2019年夏秋航季的周均17524班,仅恢复至60%。不过,民航局航班计划一般为上限数字,国际客运航班最终能恢复到几成,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

据民航数据平台“航班管家”的数据,截至2023年第12周(3月20日—26日),中国国际航线以东南亚为主,占国际航班量的53.2%,超过一半;其次为东亚,占19.3%。欧洲占8.7%,西亚占5.5%,大洋洲占3.9%,南亚占2.9%,非洲占2.9%,北美洲占2%,中亚占1.6%。

多名民航业内人士表示,结合国外此前一年的开放经验,国际航空市场不会在短时间内复苏。

据“航班管家”的数据,截至2023年第12周(3月20日—26日),中国国际航班平均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9%;到3月26日夏秋航季首日,恢复率刚突破20%。实际恢复速度仍低于业内预期的“三个月达到30%”。

中美关系持续紧张 复航谈判卡壳

中美航线恢复的谈判更是曲折。从目前中美航司公布的航班计划来看,中美之间的航班数量仍然止步不前,预计在10月底之前无法大规模增加,直飞票价依然高企。

在出入境政策放开初期,中国航司满怀期待,向美国交通部提交了一大批复航申请。多家航司都曾积极递交新增航班计划。

然而,美国交通部2月中旬拒绝了美国航司在夏秋航季新增中国航班的计划。双方仅保持每周各自12个往返航班,通航城市屈指可数,两大主要城市北京与纽约的直飞航班至今未恢复。

美国两大航空公司达美航空和美国航空,3月份也一直未增加中国航班。

根据对等原则,美国航司无法新增中美航班,则中国政府也不会批复美国航司的增班申请,中美航班数量增长计划继续“卡壳”。

如果中美不再进行新的航线谈判,夏秋航季中美直飞航班将确认为每周24班,中美各12班——这与疫情前中美间每周超过300个航班相比,不足10%。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表示,国际航线恢复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而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严重影响了两国间航班的恢复。

今年2月传出美联航因为和中国就取消每周12个航班上限的谈判陷入僵局,导致美联航将3月底开始增班的计划延迟到10月份。

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导,美联航将中美航班的增加计划推迟至少6个月,是由于航班取消上限的原因。

疫情三年打乱航空业节奏

航空业拥有庞杂的产业链条,在疫情冲击下产业的停摆和巨额亏损打乱了节奏。在三年的低位运行后,从机组、机务等人员到飞机适航、维修,都需要一个逐渐运转的过程。

《财新周刊》报导,疫情三年,很多中小型航司很久没有运营过国际航班,国际航点业务生疏甚至断联。飞行员签派、国际航班运行、境外维修保障、对境外代理人的安全管控等多方面能力需要重建,境外销售渠道需要重新打通,过期或作废的合作协议需要重新签订,这些都要数月的准备时间。

大陆资深机长陈建国今年1月对陆媒表示,航空公司培养飞行员是一个长期计划。部分航空公司招聘飞行员后将新人培训无限延期,积压了大量待上岗的飞行员,尤其是财力相对较好的大型航空公司。一些中小型航空公司自身难保,在疫情期间没有招飞。

网民“7nFCDJ”发评论:航线不是小卖部,想开就开,想停就停。

重开国门 大陆未出现“报复性”出境游人潮

南方航空销售部副总经理李翔对《财新》表示,疫情前中国出境旅客群结构基本以旅游为主,其次是探亲访友、公商务活动和留学生客群,但疫情三年使客群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疫情期间和恢复初期,留学、商务、探亲等刚需成为主流,旅游客群需求复苏是后市看点。

武汉疫情爆发后,中共从2020年3月26日起关闭国门。1015天后,今年出入境重新开放。不过,中国各地未出现预期的“报复性”出境游人潮。香港的陆港每日通关配额连日来只达半数,多数国际航空公司也尚未有增加中国航线班次的计划。分析人士说,中国的疫情不透明,让自己国家的公民也不敢贸然出行。

中国旅游研究院在2月的一份分析报告中预测说,2023年中国出入境旅游人数将为9000万人次,仅相当于疫情前水平的31.5%。

根据中共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疫情爆发前,2019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达1.55亿人次。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公民出国旅游花费以2,77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中日航班恢复率不足10% 复航谈判无果

不少国家在这次中共放开国门之初,以防疫为由对中国旅客提出严格的入境措施,拖慢了复航谈判的进度。如日、韩两国一度暂停对中国公民发放签证,甚至限制中国航班入境。

日本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双方迟迟未公布复航谈判结果,恢复率仍不足10%。双方在2023年夏秋航季能够增加多少航班量仍是未知数。

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荷兰等国都曾对中国旅客加强入境措施,包括核酸检测证明、疫苗证明、落地核酸等。直至2月下旬、3月初,各国才逐步取消限制措施。

位于香港的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桢今年1月对美国之音说,前两年国际疫情爆发时,中国动辄“熔断”国际航班,并要求入境旅客隔离检疫长达21天,因此,部分国家现在对中国旅客的限制并不过分。

俄罗斯对36国关闭领空 令飞行成本高昂

2022年初,因俄乌冲突,欧美国家相继对俄罗斯航司关闭领空。作为回应,当年2月28日,俄罗斯对欧盟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等36个国家关闭领空。

关闭领空后,欧美各航司往返亚洲时需要改道而行,增加了飞行时间和燃油成本,而中国航司则依然可以经过俄罗斯上空。

中美之间的航线谈判不畅,业界人士认为,是多种原因所致,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国航班无法飞越俄罗斯上空,导致其飞行成本高昂,无法与中国航空公司竞争,因此美国增加中国航班的动力不大。

欧洲部分国家在中国开放国门初期也曾设置一些防疫要求,不过2月16日,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发布声明称,欧盟27国达成共识,同意逐步取消对来自中国的旅客的疫情限制措施。

不过,欧洲航司同样因为无法飞越俄罗斯领空,面临飞行成本更加高昂的问题。法荷航CEO本杰明‧史密斯表示,欧洲航空公司的飞机被迫选择更远的航线前往亚洲,以绕开俄罗斯,这使得中国企业拥有“不公平”的优势。关于俄罗斯领空使用权限的争议,也将继续影响中欧航班前景。

【大纪元2023年04月07日】

责任编辑:林琮文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