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恩中铭记母亲的伟大

 

简妮今年46岁,10年前移民加拿大,现在加拿大一家银行工作。她的母亲3年前过世。她在世时,简妮虽然没在身边照顾她,但每年都给她寄钱,让母亲在经济上无忧无虑。
  
“母亲是最伟大的,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为儿女承担了很多。不过,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母爱都是完美的。” 简妮说。

从不完美的母爱经历中立志做个好母亲

简妮坦承自己跟母亲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从小到大,从来都没有与母亲很好的沟通过。但是她并不怨恨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妮更能理解母亲的不容易。“那是生活的现实造成,时代造成的。不能对母亲有太高的要求。”
  
简妮在家是老大,下面还有2个弟妹。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长期在外,而且工作地点经常变动。她的母亲带着3个孩子生活在内地城市,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父亲一年只回来一次,在家住一个月又走了。
  
简妮的父母一辈子都是两地分居。“这在西方社会被认为是不人道的事情,可是在中国那个社会环境里被视为正常现象,而且在那个时代相当普遍。”简妮说。因为长期不在一起,简妮父母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即使每年回来仅相聚一个月,还是经常吵架。
  
这样的生活现状,简妮的母亲自然心情不好。于是简妮成了母亲的出气筒,不管发生什么事,对不对,都找简妮撒气。简妮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不快乐中度过的,她常常羡慕那些同龄伙伴有一个慈爱、宽容的母亲。
  
因为得不到母爱,所以特别渴望。简妮小小的年纪就发誓:“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一个与妈妈完全不同的、最好的母亲。”

三张珍贵的承诺卡

简妮因为经历过幼年时期的不快乐,因此自从生了孩子以后,对自己作为母亲的角色力求尽善尽美。对待孩子的方式与当年母亲对待她的方式恰恰相反。
  
简妮只有一个女儿。除了日常生活精心照顾之外,简妮对女儿给予充分的尊重。从不强制她做什么,尊重她的兴趣爱好,也不随便翻看她的东西。
  
女儿也很乖巧懂事,学习上从来都不要简妮操心。简妮说:“尽管处在西方社会,女儿并不是每次母亲节一定会表示什么,但是我感觉到孩子心里是懂得感恩的。”
  
最令简妮感动和难忘的,是女儿在10岁那年,送给她3张卡片作为母亲节礼物。卡片是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三张卡片内容相似,只是后面的时间不同。上面写着:我愿为你做xx(空格)后面分别是一周、一个月,一年。空格的部分由母亲填写,即简妮可以填写任何希望女儿为她做的事情。
  
简妮的女儿告诉她:“这3张承诺卡没有有效期,永远都可以使用。”在西方文化气氛中,女儿能有这份心,令简妮好感动。
  
这三张卡片被简妮视若珍宝,一直保存着,还时不时还拿出来看一看。“有时很想拿一张来使用,但是每次又不舍得。让她做什么呢?为我做一周的家务?在空余时间陪我上街一个月?似乎都没必要。”简妮说。
  
如 今,简妮的女儿已经18岁,今年9月份就要离家上大学了。8年过去了,简妮至今没舍得使用其中的任何一张。“也许我永远都不会去用它。”简妮说,“最珍贵 的是孩子有这份心。10岁的孩子能做什么呢?买礼物?还不是我给她掏钱;年纪太少也做不了什么;这份心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简妮说:“现在的时代变了,物质条件日益丰富,可是人的思想观念却发生了变异。爱孩子本是母亲的天性。可是,现代社会,许多人的母爱并不纯洁。我反感有些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做法。他们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抚育孩子是有条件的,孩子长大以后,向孩子索取回报。”
  
“我在为孩子付出时,觉得自己是应该的,不觉得孩子从此以后就亏欠我什么。孩子 是父母生出来的,养育他、教育他,培养他成人,是父母应尽的责任。”简妮说。

大纪元记者伊铃多伦多报导

责任编辑:岳怡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