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推崇“严师出高徒”

近日,《华尔街日报》前副主编利普曼(Joanne Lipman)女士撰文,悼念她少年时期的一位音乐老师卡普奇斯基(Jerry Kupchynsky)先生。利普曼女士介绍说,卡普奇斯基老师是一位暴烈的乌克兰移民,也是她们乐队的指挥,他会在学生卡壳时大骂学生“笨蛋”,或在哪个学生弹跑调时高声叫:“谁的耳朵丢了?”,在排练时,即使手指都快磨出血了,他也不会允许休息。

另外,他在纠正学生手和手腕的姿势时会用一支铅笔时不时地敲打学生的手。她说:“如果在今日,卡普奇斯基一定会被辞掉,但是在他去世时,我们这些他四十年前的学生却从全美各地赶回新泽西小镇为纪念他而自发举办了一次音乐会。”

她感叹于在场的昔日同学,有今日的音乐家,法律方面的专家,学者,还有药剂师,真可谓各类成功人士济济一堂,“大幕拉开,堪与纽约爱乐乐团相比。”

《华尔街日报》报导,利普曼思考着卡普奇斯基貌似粗暴甚而“苛刻”的教育方式的成功,以及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都选择严厉的教练的现实,得出了“严师出高徒”的结论。

不失不得欲成功必须先付出

马尔科姆•格拉得威尔在其一本书中介绍了心理学家爱立信(K. Anders Ericsson)在90年代初在柏林音乐学院的研究“一万个小时定律”,他认为在任何领域的成功与天分并无太多关系,而是需要大量的练习,甚至一万个小时的练习。

而一个人欲成功,还需要其导师提出建设性的,甚至有时令其痛苦的但及时和正确的反馈,正如爱立信在其200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布的文章中所表示的,他对于包括小提琴到外科大夫,计算机程序员,象棋手等多种不同行业的成功人士的研究发现,所有这些成功人士的教练或导师都是那种似乎没有同情心的人,他们会迫使、驱使自己的弟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所以他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痛苦的经历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死记硬背等机械式学习方式

现在,很多西方研究人员在对比美国学生和亚裔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不得不承认,被西方社会所蔑视嘲笑的传统的死记硬背等机械性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效果显著。这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学生在拼写考试上的成绩比不过印裔学生,在数学水平上也不敌中国学生。

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克莱姆(William Klemm)表示,美国人应该扭转对于机械性学习的偏见。而美国教育署也对于美国中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表示担忧,在其2008年的报告中,他们主张美国学校应该重新采取过去那种“可怕的”反覆演练式的学习方式。

失败的“副作用”

由于担心学生在失败中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很多老师百般呵护着孩子,但是研究却发现,那些了解失败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好。

对失败有所准备会促使学生更努力。例如,在2012年对111名法国六年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那些被鼓励失败后继续尝试的孩子,在解决困难的字谜游戏时,比那些对失败没有任何准备,一见到失败就半途而废的学生表现得好。

常见的“失败会挫伤学生自尊心”的看法也不一定对。例如,在2006年鲍灵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对31个参加入学考试的学生所进行的调查显示,入学考试成绩不好的结果并不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该调查因此表示,通过入学考试挑选好学生的过程,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并不大,所以,老师和导师不用为失败的副作用担心。

严师方有高徒

一位老师如何才会成功呢?克莱尔蒙特大学研究生院(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教授帕普琳
(Mary Poplin)于2005年开始为期5年的调查,观察31位在最差的学校就读的学生的成绩提高,她发现那些非常成功的、学生成绩变化很大的学生师长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都非常严格”。帕普琳补充道:“这是我们中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料到的。”

研究人员原本估计,最成功的老师会引导孩子在合作和讨论中学习,但是他们却发现,那些依靠类似于讲座教学等传统教学方式的严格的教师,却更成功。帕普琳说:“这些老师的核心信念是根据孩子的潜力,班上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够好,而我要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我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她的报告中,一个四年级孩子的例子也许很有说服力,她说:“在我上一、二、三年级时,如果我由于受挫而哭,老师会拥抱我。而等我上四年级时,我的老师会要我接受现实,立刻开始工作。我知道她是对的,我需要更努力地提高自己。”

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几年前,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心理学教授达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对包括美国常春藤盟校本科生和西点军校学员在内的2,800名拼字比赛冠军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共同的一个特点是对于长期目标拥有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似乎注定了他们的成功,虽然现代的人们对于毅力往往都有负面理解,认为其与天资天赋无关。

曾为公校数学老师的达克沃斯教授2013年才获得麦克阿瑟的“天才奖”(genius grant),她设计了一个“毅力曲线”,其中要求人们在一份包含着十多条评论的问卷表中评估自己,问卷中包括“我会善始善终”,“我每过数月就会对新的 追求感兴趣”等评论,要求被调查者因此给自己评分,她表示,当她将这个曲线用于调查西点军校的新生保留率时,发现那些在曲线中得分高的学生往往更不容易放弃,而西点军校本校的包括大学入学成绩(SATScores),班级排名,领导能力评估,体能评估等评定方式都无法预知学生最后在学校的保留率。

达克沃斯教授认为,意志力是可以培养的,她认为,只要老师和学生乐观地相信学生有提高的潜质,并真正去改变,就可以做到。

表扬令学生脆弱

很多严厉的老师也表扬学生,但他们最常用的表扬方式是“不差”,“还行”,但这种表扬方式可能对于孩子更有益。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德威克(Carol Dweck)就发现那些经常被表扬为“真聪明”的10岁学生往往却缺乏自信。而那些被称为“学习努力”的学生往往会更自信并且表现也更好。

威克教授2007年在一本教育领导学杂志上就表示:“智慧地表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这种将成功归为聪明的表扬,等于在说,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境时,就是不聪明,这显然不利于鼓舞学生。”

压力令学生坚强

2011年对水牛城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儿提时代给孩子提供中度压力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忍耐力。心理学教授斯尔雷(Mark D. Seery)对一些健康的本科生进行了一种压力评估,他将那些学生所经历过的严重的负面事件,分为37类,如家庭成员的突然死亡,然后他让那些学生将手放入冰水中,相对于那些没有受过打击的学生而言,这些受到中度打击的学生所体验的痛感更弱。

斯尔雷教授说:“那些经历过负面事件的人们往往有一定的韧性,他们往往更能够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最后,利普曼女士得出的结论是,人们也许会很反感那种冷漠、不易满足的、甚至有些吓人的、气急会大骂学生的老师,但事实上那些对学生非常严厉、要求很高、相信学生有潜力做得更好的老师,往往会使学生更有信心。正如她的同学们最后所总结的,卡普奇斯基老师教会了他们“良好的纪律性”、“自我激励精神”、“韧性”以及“在跌倒之后重新爬起的意志力”,培养出了一批一批成功的学生,成为一名真正“桃李满天下”的师长,这也应证了中国古老的理念“严师出高徒”。

大纪元记者马颖慧编译报导

责任编辑:李缘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