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地震周年】坚强与重生

这些沉甸甸的数字,述说着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脆弱。每一个数字都是生命的堆积,每一个数字都是对后人灵魂的鞭挞。如今 311东日本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在岁月的流逝中恍然而至,这期间,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着一些让人感动的事迹。一年间,众多的伤感伴随着灾区人民的生活,挥 之不去且如影随形。现在,或许有的人正在将零碎的记忆拼凑,或许有的人在时光匆匆的脚步中将整个记忆挽留。岁月之河带走的是一幕幕往事,却冲不淡教训对人 心灵的鞭挞。有怜悯,有悔恨,有反思,有追忆,更有的就是人类对上天,对大自然敬畏的复苏。

2011年12月我们来到了重灾区之一的福岛 县。这里是南相马市海岸,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享受着海浪,沙滩,阳光快乐的人们,也许很难想像当灾难到来之时大海竟会变得如此的愤怒和狂泻。海啸发生 时,山摇地动,黑浪翻滚。高达十几米的恶浪将田地、房屋、车辆、船只、居民等瞬间卷走,停泊在港口的船只也被海浪冲到陆地并推平地上建筑。一辆辆的汽车像 火柴盒一样被海浪推到居民区甚至冲上屋顶。


福岛县南相马市海岸(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海 啸来袭时人们在呼救声中相继逃命,惊恐使人似乎拔足无力,其中因恐惧身体瘫软而丧失生存希望的人比比皆是。此时此刻验证着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脆 弱,然而此时此刻的求生也变成了生命的主题。逃命到高地的人们,在无助的惊叹声中看着家人,亲朋好友被海浪活吞的一幕幕,无助无望,惊恐悲烈凝固着这个瞬 间。

然而时间似乎很公平,海啸到来之前给了所有人警示并可以逃生的机会,但是对大自然失去了敬畏,对上天的警示已经麻木的人们不会相信死亡亦是瞬间即来的事情。

“海 啸正在袭来,请立即撤离!”,这是一名二十四岁的播音员远藤未希小姐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这位勇敢的日本女性在海啸巨浪即将侵袭宫城县南三陆町之际,及时的 通过广播通知人们紧急撤离。她在广播中不断的播送海啸警报,直到整个工作大楼被海浪吞噬的瞬间,她的声音才戛然而止。海啸呼啸声中,远藤未希小姐柔弱的声 音和撕裂高墙般的惊涛怒吼声,久久在大地上空回响。由于她的播报及时,持久,使众多的民众能够获得机会逃命。性命攸关之际,远藤未希小姐选择的不是自救, 她选择的是为他人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杜华先生,二十个人一个都没少!”“要不是这些当地人的帮助,我们早就没命了!”这些感言是在当时海啸席卷中诞生的。海啸来袭时,佐藤水产株式会社专务佐藤充为了救助来自中国大连的研修生们,自己却被海浪夺去了生命。

我们尊重生命,为每一个失去的生命感到惋惜。远藤未希小姐和佐藤充的事迹传到了世界各地,感动了无数人无数团体。感动了世间,感动了人的心灵。

在 福岛县南相马市海岸,我们偶遇了一位名叫板桥治记的老者,这位老者作为义工来到这里,看到我们便主动前来搭讪,并且开始给我们介绍了这里当时的情况:这个 附近,大概死了六十多人。在那边有座小学校名为南相马市立真野小学校,地震发生时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在那里避难。由于地势太低,被告知如果来了海啸这里会 很危险,老师在便用车将学生们转移到那边山上的同时,两米多高的海啸随即袭来。如果不及时逃难,那么全员都将丧生。


板桥治记先生(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板桥:我的亲属在这次海啸中有五人遇难。你们看,那条道路了么?上面行驶的所有车辆当时都被冲走,估计几百人失去了生命。

记者问道:核泄漏的事故发生后,您就在这里么?

板桥治记先生答道:是的,当时我就在这里。三月末开始我就来此开始寻找遇难者的尸体。同时直到四十天之前还在这里清理垃圾,你们看现在都收拾干净了。
记者:那么您不害怕核辐射么?
板 桥治记先生:核辐射……?怕倒是很怕,但是善后工作必需得有人去做啊!这里属于(核辐射区)半径三十公里以内的范围,那条道路就是界限,这里也是警戒区 域。大家都介意核辐射的事情,但是工作必须还得有人去做。我们站的位置还好一些,二十公里以内的状况就更惨了。三十公里以内亡者的尸体被发现后还可以运 走,二十公里以内发现的尸体,只能原地搁置,盖上一层白布就完事了。

老者普通的话语触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个人,大家肃然起敬。板桥治记先生作 为义工来到这里处理灾后工作。他家族中有五人在这次海啸中丧生,但是忍住悲伤还在这里义务的处理灾后复兴工作。当我们问及是否害怕放射性物质对身体的影响 时,他简单的一句:怕倒是很怕,但是工作毕竟得有人去做。作为中国出生的我们来讲,这种情况下的回答应该是豪言壮语,或者是感谢政府救灾之类的感言。这位 老者简单的一句石破天惊之语,在他人生历程上可能涂上的是浓浓的一笔。

之后我们来到了这位老者所说的南相马市立的真野小学校。在海啸过后完 全失去了它的运作功能,从墙上的印记可以看得出海水淹没的位置,如今教室内还是当初被海啸冲袭的样子。整个教室里到处零乱不堪,玻璃碎片凌乱的散落在地, 墙上挂着的时钟已经不再走动,静静的挂在那里。我们惊奇的看到,时钟停止的位置是1点47分。虽然我们猜不到这个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或者时钟停止时这里 发生了什么,但是此时这些似乎显现的不那么重要了。整座学校大楼寂静,寂寞,寂寥,看不到一丝丝的顽童雀跃,读书声朗朗的生气。破烂的书籍面目皆非,堆积 在似乎随时都可以散架的书橱里,无奈的任凭着风吹雨打,默默的看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

在场的人都知道,这所学校受损于海啸,并非是之前发生的里氏9.0级大地震。如果没有海啸,建筑物应该是完好无损。

灾区的情况我们通过媒体早已司空见惯,或许说与今天的亲眼所见并无差异。然而心头涌上来的悲愤之情,同情之意依然如初。虽然情感需要控制才不至于迸发,但是每个人眼中闪烁的依然是动情的泪花。


南相马市立真野小学校(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真野小学校被海啸冲袭的痕迹(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真野小学校教室的样子(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这一天对于中川惠美子夫人来讲,成了永远也无法磨灭的记忆。其丈夫中川康弘是原南相马市的副市长,海啸夺走了他的生命。日后伴随中川夫人走过许多岁月的那将是痛苦和思念。如今中川夫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依然是几度哽咽语塞。


中川夫人(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中川夫人(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当时海浪呼啸而来,海水撞击到护堤上高高溅起后,直接砸在中川夫人家的房屋建筑上,建筑物瞬间被打成了碎片被海浪冲走,海啸过后这里所有的地表建筑也无一幸免。我们来到中川夫人家的住宅遗址,看得出离海岸很近。


中川夫人家的遗址(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随 后中川夫人带领我们驱车来到当时中川夫人避难的地方,从那里可以看到中川夫人居住过的地域全貌。海啸发生时,中川夫人听到警报后随即携带婆婆来到了山上避 难。那天大家在山上目睹了海啸顷刻间将一个美丽的住宅区吞没的场景。因为太意外、太突然,很多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亲人被淹没,无力相助,大家抱在一 起失声痛哭……。

中川惠美子:当时如雷轰鸣般的声音响起,我们正感诧异之时,一道黑色泥浆形成的高墙从海那边汹涌而至,那就是海啸。瞬间就将我们的房屋,包括汽车等吞噬。当时在我身旁有一位女性看到此情景抱住我便痛哭了起来……,但是类似此遭遇的人不止她一个。


被冲海啸袭过的中川夫人家的地域全貌(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现在中川夫人的丈夫长眠于这块他曾经工作奋斗过的地方。作为副市长他为地域的民众热心服务,为了家乡的建设牺牲了众多的休假日。其后我们又来到了其丈夫安葬的地方。面对丈夫的陵墓,中川夫人脸上显现出的并不是悲伤,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记者:您先生生前在哪里就职?
中川惠美子:在南相马市的市政府里面就职,平时他工作繁忙。
记者:您女儿也经常来这里看望父亲么?
中川惠美子:女儿大约一个月一次左右归乡,女儿,我和婆婆一起来这里扫墓。


中川家墓地(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接受中川夫人的邀请,当晚我们来到了她居住的日本政府在震后火急建设的临时住宅。一进门,迎面迎来了满面笑容的中川婆婆。似乎她在家里已经等候多时,迫不及待的让我们进到里屋暖和一下。
中川婆婆:快请到里屋来,这里很暖和。
记者:谢谢!听说您今年有八十五岁高龄?
中川婆婆:是的。
记者:看上去您很年轻。


中川婆婆(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一阵寒暄过后,我们的话题仍然勾起了对一年前发生的地震海啸的回忆。一年的光景并不算长,但时间也许会磨灭一些人的记忆。对失去儿子的中川婆婆来讲,是不想忆起但又无法失去的记忆。
中川婆婆哭述道:当打开窗子看到海啸袭来,那时候……。瞬间我儿子便被冲走,‘妈妈我在这里’他留下这一句话后就再也回不来了。每每回忆起来我便无法控制感情,便会流泪,真的不好意思。
记者:海啸听说比战争还要可怕?
中川婆婆:是的,太可怕了!
记者:我们希望婆婆您更坚强起来。
中 川惠美子: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挽回,我们要想想从现在开始如何生存下去。大灾难说来及至,我们要在灾难中反思一下,如何不使灾难再次发生,如何不使灾难再 次降临到我们的头上。或许现在我们无从得知,但是答案终究会显现给我们的,我坚信人类一定会美好起来。近年来天灾人祸此起彼伏,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人类真 的是很渺小,脆弱的。


中川婆婆(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人们讲述着,回忆着。陷入沉思对当事人来讲是痛苦的过程。从他们眼中看不到从灾难中逃生后的喜悦,而闪烁的是对生命珍惜的火花。

每个人都有一部逃难史,记载着生命中巨大的伤痕。幸存下来的人们似乎无法扛起这沉重的创伤,也担不起这些沉甸甸的死亡数字。

大 友美津子,今年62岁,房屋在地震中倒塌后,现今和丈夫住进了临时住宅。她在这次灾难中受到了深深的伤害,由于腿部患有伤病,几乎无法离开住宅区很远。担 心地震再次发生,每天在提心吊胆中度日。伙食就是每天丈夫从外面买回来的便当,晚上丈夫工作回来后心中才稍微感到安稳一些。我们在采访大友美津子时,她多 次哽咽无法使对话进行下去。手中的手帕不断的拭去难以控制的泪水,声音哽咽断断续续,情绪也激动异常。

大友美津子:即使现在一有震感就跑到外面去,其实现在还有地震的发生。二级三级地震也是能感觉到的。
记者:当时非常可怕是么?
大友美津子:是的,难以想像的可怕!现在正在治疗自己腿部的伤病,在家休养期间还得照顾婆婆。
记者:婆婆今年高寿?
大友美津子:八十八岁。地震发生后,由于无法及时住进避难所,无奈便开始了在汽车中的生活,致使腿部伤口腐烂,趋于无法治疗的状态。
记者:万幸的是大家都能幸存下来。
大友美津子:是的,没有人在灾难中受伤,我的婆婆在地震中也得到了救助。

我们不忍心去触碰老婆婆伤心的部份,看着声泪俱下的情景,所有的人都被感染,沉重的心情凝聚了整个空间。


大友美津子(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震 后,灾区一片狼藉。所有地上物件都经历了面目皆非的扭曲,变成垃圾无序的堆积绞缠在一起。而如今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时间似乎对灾难所带来的摧残无动于衷! 一处处经过蹂躏后仅存的房屋建筑的框架,无奈无助的在寒风中瑟瑟地伫立。上面挂满了泥浆,瓦砾,碎片,在深深的向人们陈述着灾难的痛苦。在宫城县石卷市内 的一条大道上,一个硕大的大罐从数十米远的靠近海边的一个工厂冲到了道路中央。作为石卷市和外市连接的纽带的日和大桥也在海啸中受到了璀璨,它最高处的高 度为十八米,狂怒的海啸竟然越过了桥面狂灌进入内陆,大量的船只也被送上了陆地。


被冲到道路中央的大罐(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受损的房屋建筑(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受损的房屋建筑(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受损的房屋建筑(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被海啸送到楼上的巴士(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被海啸送到楼上的巴士(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被海啸送到楼上的巴士(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十八米高的日和大桥(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多 难兴邦”这句中国的古话,在日本大和民族精神层面上得以真正体现。实际上日本人在经历多难之际书写兴邦之时付出的是更多的代价。每一笔都记载着历史,每一 句都包含着血的事实。在日本到处体现着包容,进步,互助精神。灾后,大量物资被运至灾区,致使商店商品短缺。可是商家并没有趁机哄抬物价获取暴利,反将价 格下调供应民众。更没有出现哄抢现象,处处呈现出秩序井然。

海啸席卷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四号机组发生爆炸,致使核燃料外泄。在日本政府的动 员下居民纷纷撤离核沾染严重的区域。目前以福岛核电站为中心,二十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变成了无人区。在撤离该重沾染区过程中,日本民众体现出了高度理性和 对政府的积极配合。通向此区域内的各个道路关口都有警察把守,进出的车辆里面乘坐的大多数是身着白色防毒衣的检测人员。为了了解禁区内的情况,我们在当地 居民的引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深入取材。

不多时,我们便乘车进入了距离福岛县第一核电站二十公里以内的一个城市。这里空荡荡的无一生息,死气沉 沉,周围静得使人无法适应。即使轻微的响动也会传出很远,阵阵回声充耳可闻,一种不自然的气氛始终笼罩着我们。这时我们的车驶入了一条商店街,这里真的是 一个人都没有,周围静悄悄的。一座半毁的房屋出现在我们眼前,门匾上写着佐佐木洋品店,是一个资生堂的连锁店。因为地震整个房屋倾斜倒塌,斜靠在了这根电 线杆上面。地上铺满了碎掉的瓦片,一片废墟。


20公里范围内的无人区(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无人区内破损的房屋(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无人区内荒凉一片(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灾 难固然是悲剧,但老天对留下来的人并不会有丝毫的怜悯。灾后日本马上就进入夏季,炎热潮湿的气候又给灾民们的生活制造了一个残酷的环境。在悲伤中没有完全 解脱出来的灾民们,日后如何生存下去便成了主要的课题。灾后复兴重建对每个国家的政府能力都是一个大考验,它既考验着政府的运作能力,也冲击着国民的忍耐 底线。

地表建筑完全被摧毁的东日本重灾区,如今人们的生计生活是如何运营,他们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呢?我们记者这次来灾区时已进入隆 冬季节。虽然废墟并没有完全被整理清理干净,但是显然可以看出政府对复兴工程注入了莫大的力量。远处,一座座临时住宅和一张张灾民们笑脸的景观,形成了一 道道崭新的风景线。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并没有悲伤,亦无哭泣。体察不到一丝丝昔日的创伤,感觉到的是对新生活充满向上的乐观。

大纪元时报特约记者杨树森日本报道

责任编辑:曹工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