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脑工程师获聘Google神奇经历

这位名为Max Rosett电脑工程师日前在“The Hustle”撰文说,3个前他还没有想过在Google申请工作。虽然他曾做过3年的管理顾问,但想转变一下自己职业生涯,一直想从事电脑工程师工作,还在修读一个网上的一个电脑科学硕士课程。

Max说,他的技能(电脑工程)在逐渐进步,需要在这方面实践经验,但他仍然缺乏申请全职工作的信心。一天早上,他在做一个项目时,在Google搜索上键入专门术语“python lambda function list comprehension”,熟悉的蓝色链接出现了,他在网上开始查找相关的资料。

随后出现了不寻常事情。正当他在浏览Google上列出搜寻结果时,荧幕中跳出一个框,上面写着“你看来和我们说着同样的语言,准备好接受挑战吗?”(You’re speaking our language. Up for a challenge?),“我盯着屏幕,什么?”

过了一会儿,屏幕上出现3个选项“我想玩一下”(I want to play )、“不了,谢谢”(No thanks)及“不要再显示此信息”(Don’t show me this again)。他决定接受挑战,选择“I want to play”。

当Max点击后,网页马上便被连接至一个叫做“foo.bar” 的页面,界面和电脑作业系统UNIX相似。他按照系统指令操作,收到一条关于电脑程式演算法(Algorithm)的难题,并显示他要在48小时之内解题。

“我开始着手工作,并在几个小时内便写好要解答第一个问题的程式,透过网页递交答案。每次我提交一个解题答案,foo.bar都会测试我的代码。”他的程式经过Google五重测试。

一旦他解题的答案通过了所有的测试,他可以提交并要求下一道题目。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他解答了5道由Google提出的难题。当他解答了第6个问题时,便收到一个选项,要求他提供联系资料。“我输入我的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还以为这事情结束了。”

令他惊讶的是,几天后Google招聘人员给他发电邮,要求他提供个人履历,双方建立电话联系。Google招聘过程注重在线文档,在这一点上他的经历相当特别,过程显得神秘。

他说,直到首次到Google办公室面试,才放心这不是一次“恶作剧”。他曾问过几位朋友,其中有包括在Google内任职的朋友,他们亦从未听闻曾经以此招揽人才。他在Google山景城总部面试,整整一天时间在一白色板上解答问题。

3个月后他最终成功获聘,开始在Google上班。

Max Rosett 认为,“foo.bar”是一个精明的招聘策略,Google用它来确认他之前曾经在那些地方被录用过。“他们(Google)这样做,让我感觉自己很重要。与此同时,他们尊重我的隐私。”

Max Rosett的文章在网上发表后,引来众多网民注意,亦想在Google试试。不过,目前在Google再次搜索同一项目,已不会启动“foo.bar”。未获“邀请”人士,即使进到该网址后亦不能登入。但有网民在“Hacker News”论坛上说,其也试过在搜索列键入特定电脑程式文字,被连结至“foo.bar”页面。

大纪元记者李洋编译报导

责任编辑:苏漾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