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巴伐利亚继续增加“灵活性小学”

学生能力不同  引入新教学模式

新教学模式的试行主要是考虑到孩子之间存在的差异。由于生活背景不同,过去几年来,小学新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上的差距越来越明显,以往的教学模式让不少学得快的孩子“吃不饱”,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又跟不上。州文化部长施班勒表示,小学需要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这种情况,并要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适合自己的辅导,在这一点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

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州教育文化部与巴伐利亚教育基金会合作,资助“灵活性小学”项目,目的在于,老师能针对不同学生给出合适的指导,学生能在各自天赋、能力的基础上扎实地学好阅读、计算等基础知识,更好的发展。

混合班型的优点

六、七、八岁的孩子们在一个班,可以互相学习。在混合班级里,针对同一个话题老师会给出开放式的问题,学生们互相讨论,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由于一、二年级一起上课,每当一届新生来到时,“老生”也可以作为前辈,向新生提供帮助,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共同责任感,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加自信。

孩子们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在环境和心理上都有一个较大的变动。混合班型里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上课的模式,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熟悉了,因此能接上孩子们先前的经验,更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相对熟悉而宽松的学习环境。

家长、老师反馈积极

2010年秋季学期,巴伐利亚州共有二十所学校,51个班级参加了为期三年的教学实验,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最多不能超过25人,在实验班上课的1100名孩子中,1%在入学一年后转入三年级,4%要在基础课阶段待上三年,才能跟上三年级的学习,其余学生跟以往一样,两年后升入三年级。测试期间,州文化部长施班勒拜访了慕尼黑的一所小学,与孩子们一起“上课”,观察孩子们在混合型班级里的学习情况。

过去一年,教师及家长们的反馈很积极,认为这种模式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参与新式教学的任课老师表示,一些看似较难的话题不一定孩子们就不懂,反倒讨论起来很兴奋,所以在小学课堂上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能谈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也能得到老师更多的辅导,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混合班型因材施教,因此评分标准也与以往有所不同,目前也正在摸索试验阶段。老师在平时要充分观察、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给出相应建议。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一年就能完成两年的课程,有资格直接升入三年级,决定孩子是否“跳级”或是“留级”,老师也要经常与学生监护人沟通。

能否大面积推广有待评估

2012年秋季,将再有六十所小学加入“灵活性小学”实验项目,至于未来该教学模式能否在巴伐利亚州全面推广,州文化部长施班勒表示,还需要更为全面的试验和科学上的评估。已经参加试验的二十所学校会向新加入的学校介绍经验,以后加入的学校亦如此。

责任编辑:王亦笑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