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费越来越贵 德国能源转型走到十字路口

德国人的行动力和决心有目共睹。去年日本核灾过后,德国人马上宣布到2022年之前关闭全国所有17个核电站,其中八个老式核电站立即停止运营。就在人们为此赞叹的同时,问题也相继出现:基础设施不够、能源供给不足、转型成本过高、储能问题和输电问题难以解决,这一些难题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不断激化。8月底在柏林总理府举行的能源转型峰会上,来自政府、工业和工会的代表,就这些棘手的问题展开讨论,希望找到一条可行之路,既能避免能源价格过分上涨,又能推动和实现能源转型。

难度大 成本高

迄今为止,德国的能源转型还处在摸石头过河阶段,并没有胸有成竹的计划和目标,甚至政府各部门间对于转型问题也存在诸多分歧。

绿色能源的发展困难重重,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政府补贴的锐减,太阳能产业已风光不再。而海上风电的发展也陷入僵局,政府要求近海风电场远离海岸,深度至少在30米以上, 海上风电供应商则愿意选择近海地区。如何将海上风电连接到电网也是一个难题,由于缺乏资金,电力传输线的扩建一直没有动静。

此外,德国的绿色能源大半集中在北部,想要把北部生产的电力输送到工业发达的南部地区,就必须有足够的输电线和相应的储能技术,仅这一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在未来10年里就高达1540亿欧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350亿欧元。这部分高昂的成本费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对于德国民众而言,能源转型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电费一涨再涨!能源集团近日称,到2020年电费的涨幅将达到30%以上。

其实,能源转型在德国已不是什么新话题,早在2000年4月德国就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EEG)”,此法规的核心内容就是给再生性能源大量发放补贴,鼓励其发展。德国经济部长罗斯勒曾直白表示,“可再生能源法”到目前为止只是一个纯粹的补贴法,这种方式将导致绿色能源挤垮传统发电厂。德国总统高克也曾警告,不能通过“计划经济”方式实现能源转型,仅通过相关规定实施能源转型无法取得成功,更不应提供过多补贴,否则德国将陷入政策上的失误。

配额制提上日程

此次能源峰会,德国六大经济研究机构之一“北威州经济研究所(RWI)”的专家,首次提出了“可再生能源法”的替代品——“竞争模式可再生能源(WEE)”。据RWI专家估算,自从2000年推出“可再生能源法”,政府已在这方面支付了520亿欧元的补贴,未来8年里还将支付590亿欧元,而“竞争模式可再生能源”只需要68亿欧元的成本,仅为之前能源转型成本的1/10,但却能达到相同的转型目标,即到2020年绿色能源所占份额达到35%。

根据“竞争模式”,能源提供商有义务输送一部分固定配额的可再生能源,完成这部分定额后能源提供商可以把多余的“绿色电力证书(Grünstromzertifikate)”卖给其他没完成配额的提供商。如果说之前政府一直用“计划经济”方式在操纵能源转型,那么这一配额制(Quotenmodell)模式就是用“市场经济”方式来进行调控。与“可再生能源法”相比,这一模式能根据市场需求调控能源生产,并能有效激励绿色能源发展。

德国可再生能源联合会(BEE)却对这一模式提出批评,认为此模式风险大、稳定性差,还有可能导致电价猛增,观察那些已采用配额制的国家如英国就可以了解,此模式并不成功。RWI专家反驳道,用配额制后,英国的绿色电力容量增加了3倍,将比德国提前4年达到能源转型目标。而且德国完全可以避免英国在使用配额制时的失误,就是对于没达配额目标的惩罚措施不够有力。部分经济专家指出,目前德国的能源转型已走入十字路口,现在要么进行系统的改变,要么由于成本过高而承认转型失败。

大纪元记者王亦笑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周仁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