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华商上法庭为珍珠奶茶讨公道

珍珠奶茶中没有发现致癌物”,这是德国北威州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上星期一公布的官方正式消息,这个结论给一个多月前开始在全德国范围内出现的针对珍奶的负面报导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此事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

事件回放

8月21日,北威州日报《莱茵邮报》报导,两位专业人士与一家仪器公司在一家位于北威州门兴格拉德巴赫市的珍奶专卖店的饮品中发现苯乙酮、溴化物及苯乙烯等致癌物质,但并未说明检测方法及所谓致癌物的浓度。

这两位专业人士来自亚琛的北威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一位是教授,一位是主治医师,他们使用一种新仪器分析了九份珍奶产品,之后得出上述结论,并指出食物中不允许含有上述三种物质。

随后德国《明镜周刊》、《世界日报》、《时代周报》等主流媒体跟进,并指出珍奶原料多由台湾进口。8月下旬,一名小儿科医生在德国第二电视台ZDF晨间节目中谈到珍珠奶茶含有损害健康的成份。负面报道使得全德各地珍奶店生意大受挫折,部分店家甚至面临歇业整顿。

也有少数德国媒体看法不同,德国广播电台9月2日的一篇报导将一窝蜂的负面报导形容为“歇斯底里”,并表示,珍奶所含化学物质未必高于德国人经常吃的、抹了人造黄油和芳草软奶酪的全麦面包,而葡萄酒和桂皮里本身就含有苯乙烯,并不是像两位专业人士说的,食物中不允许含有苯乙烯。

各地珍奶原料批发商也纷纷出手拯救这个刚刚红火的市场。德国珍珠奶茶产业龙头企业BoBoQ和珍奶原料进口公司Possmei在事件出现后,委托德国官方认证的检验室做了产品成份报告,结果证明珍奶原料成份符合德国卫生规定,不含致癌物质。

柏林Tee平方(Tee Quadrat)珍奶批发商也将原料送交德国官方认证机构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德国Possmei公司表示,鉴于此事影响恶劣,他们已向上述两位专业人士以及仪器公司LECO Instrumente GmbH发了律师函,要求他们承诺再也不会传播“珍奶有致癌物质”这一不实信息。但对方拒绝此要求,目前此案已提交至法庭。

州政府主动抽样检测

北威州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在上星期公布的检测报告中写道,他们委托有德国官方认证的检验室,抽查检验了84份珍奶产品,其中包括44份爆爆珠、34份浓缩果汁以及六份珍奶。检验结果证实,产品不含苯乙烯、苯乙酮、溴化物,也没有查出含量过高的重金属及其它危害健康的物质。

消费者保护部新闻处负责人马莱萨向记者表示,他们在媒体负面报道出来之后,主动进行了抽样检查。欧盟法律规定,只要消费者安全有可能受到威胁,不论是什么形式,政府都必须主动介入调查检测。州政府认为此次珍珠奶茶事件媒体反应强烈,因此也将调查报告呈交给了州议会。

台湾官方质疑

由于德国媒体报道珍奶原料来自台湾,所以台湾政府及驻柏林代表处都先后发表声明。据中央社9月10日报道,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食品组副组长冯润兰指出,德国相关实验室用何种仪器、何种方法、检出多少致癌物质、有无参考背景值等问题,德国媒体都未提及,只说检出溴化物、苯乙酮、苯乙烯等致癌物,却忽视自来水带有溴化物的背景值,或是色素、容器、包装材料可能污染食品原料等因素。

台湾驻德国柏林的代表处也表示,台湾有立法保护食品安全及消费者的权益,对于出口食品的质量也有严格管控,必须符合进口国家的规定。

当事人无回应 被告上法庭

在德国官方检测结果出台之前,Possmei公司就曾委托律师向发布负面消息的两位专家和Leco仪器公司去函,给对方出示了他们自己请专家做的产品成份报告,要求对方收回“珍珠奶茶有致癌物质”的言论,并保证以后不再这样说,但对方拒绝了。因此Possmei诉诸法律,请法庭判断是非曲直,防止不实之词进一步传播。

据德国Possmei的律师介绍,那两位教授和仪器公司的说法也不一样,仪器公司表示,他们只是提供了一种新仪器给实验室使用,并没有参与制定检测方法。言外之意,他们不愿对此纠纷负责。而两位专家则称,仪器公司和他们一起开发出新方法,进行了检测。

记者分别给两位专家去函,询问事情原委,以及他们是如何想起来到珍珠奶茶里去寻找这些化学物质,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打给仪器公司的电话总是到了总机就无法连接至负责人的分机。

负面报导使珍奶业损失惨重

离法兰克福火车总站有五分钟步行距离的Micha珍奶专卖店老板是位德国女士,她说,负面报导使她的生意下降了70%。因为店面地处火车站附近,外地旅客多,西人较多,所以受德文媒体影响大。Micha珍奶店拥有七家连锁店,现在老板已在考虑是否需关闭几家分店。

记者到达法兰克福Hauptwache车站里的BoBoQ分店时,正是工作日午休时间,一位亚裔男士正拿着珍奶离去,但在之后的20分钟内,只有一位女士停下脚步看有关珍奶的介绍,除此之外再也没有顾客光顾。

位于柏林库闹市区的BoBoQ总店也反映喝珍奶人数急剧下降。以前一天可卖500杯以上,顾客排队到门外,现在连50杯都卖不到。

亚裔顾客受影响较少

以亚裔人士为主要客源的珍奶店受到的影响稍小。据法兰克福Hauptwache车站里的Tea.1ne珍奶店老板娘林太太介绍,她的客户大部分是亚裔人士,很多人是转车时经过这里顺便买一杯,老客户比例较大,所以生意下降不多。

林太太来自越南,珍奶在越南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是一种流行饮品。林太太说:“如果你从一个到处都能看到珍奶店的国家来,而且你周围每个人都喝,有的已经喝了几十年了,你当然不会那么容易受到另外一个国家媒体负面报导的影响。”

林太太反驳媒体不实之词道:“我们自己每天都要品尝珍奶的味道,以保证质量,我们喝的比任何一位顾客都多,如果有毒的话,我们自己怎么可能会喝呢?”

亚裔女孩Fan(右)知道BoBoQ证实珍奶无质量问题的报告,她带一位朋友一起来喝珍奶。

亚裔女孩Fan(右)知道BoBoQ证实珍奶无质量问题的报告,她带一位朋友一起来喝珍奶。(吴茵/大纪元)

正说着,亚裔女孩Fan和一位德国朋友一起来买珍奶。Fan在德国长大,父母来自越南,谈起负面报道,她说都知道这些文章,但同时她也提到,几个星期前她就已得知,BoBoQ请专家鉴定过了,珍奶不含致癌物质。所以不只她自己没有停止喝珍奶,还给商家带来一个新顾客,把一位德国好友带来一同品尝。

珍奶粉丝波兰女孩Agata(左)和珍奶店老板娘林太太(右)已经成为熟人。

珍奶粉丝波兰女孩Agata(左)和珍奶店老板娘林太太(右)已经成为熟人。(吴茵/大纪元)

另外,不读德文报纸的外籍人士受到影响也较小。Agata来自波兰,在法兰克福工作,她没有听说负面报道。她经常来喝珍奶,已经和Tea.1ne店的老板娘成为熟人。

一些亚裔人士虽没受到影响,但也减少了光顾次数。住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周女士以前每星期都会带孩子喝一次珍奶,孩子都成了小珍奶粉丝了。虽然德国老公还无法完全接受这种与众不同的饮品,但也没过多阻拦。但这次德文媒体负面报道大面积出来后,他的态度有所转变,认为孩子还是不要去为好,周女士的婆婆也是这个看法。虽然周女士觉得没问题,但还是减少了去的次数,两周才带孩子去喝一次。

危机中鼓舞人心的亮点

让BoBoQ惊喜的是,就在德国媒体将有关珍奶的不实之词炒得众人皆知、甚至连英文和中文媒体都纷纷报道时,却有一位旅居英国的生意人决定加盟,在伦敦开两家珍奶店。

BoBoQ及德国Possmei新闻发言人刘小姐介绍说,之前BoBoQ在英国还没有加盟店。这位先生两个月前就有心加盟,并一直在观察市场。这期间德国出现负面报道,这位先生知道此事,后来他还看到BoBoQ提供的正面检测结果,经过思考,他相信珍奶品质没问题,也看好珍奶的发展前景,于是决定加盟。这件事给BoBoQ带来了很大鼓励

道路坎坷 好产品经得起时间检验

政府的正面检测结果出炉了,还了珍奶清白,但如何让大众知道这个结果,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德国媒体在网络版上简单报道了此事,其中只有一家是大媒体。但没有一家报纸将这个消息印成白纸黑字,这和当初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截然相反。很多德国人知道负面报道,却几乎无人知道政府做出了正面结论。

9月7日,德国Possmei公司在柏林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布正面检测结果,刘小姐曾打电话给媒体,却被对方告知,此事风头已过,没人关心了,所以不报道。

对珍奶的错误印象就这样留在了民众的脑子里,但另一方面,从中也可看到,在信息爆炸、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时间可以让人们淡忘很多事情,也希望人们对珍奶的负面印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改变。

商家各显神通传递正面信息

为了让德国人更快地了解珍珠奶茶是什么,也为了消除德国人的误解,各家珍奶店想出了很多办法。

在爆爆珠旁的柜台边缘摆放着各种珍奶原料。

在爆爆珠旁的柜台边缘摆放着各种珍奶原料。(吴茵/大纪元)

盘子里的木薯(后)和芋头(前)是珍奶的重要原料。盘子后面的三个塑料杯子里分别盛着未煮的珍珠和两种茶叶。

盘子里的木薯(后)和芋头(前)是珍奶的重要原料。盘子后面的三个塑料杯子里分别盛着未煮的珍珠和两种茶叶。(吴茵/大纪元)

很多珍奶店把一些特殊原料摆放在柜台上,以消除顾客的顾虑。比如德国人对黑色、具有弹性的珍珠心怀疑惑,有的人甚至猜测这是塑料制成的,于是有的商家就把做珍珠粉圆的原料木薯摆出来,告诉顾客,珍珠是真正的植物做出来的。

芋头口味的珍奶受到很多人喜爱,但其原料芋头是什么,德国人就不知道了。所以芋头也出现在柜台上。没有煮过的木薯粉圆和各种茶叶当然也是不可缺少的展示品。

地铁站里的行人在珍奶店前停下脚步,阅读介绍珍奶的文字展板。

地铁站里的行人在珍奶店前停下脚步,阅读介绍珍奶的文字展板。(吴茵/大纪元)

BoBoQ在法兰克福的一家分店还把解释糖分等问题的文字放大打印出来,制作成漂亮的展板,给过往的行人看。一位德国女士被展板吸引,停下脚步仔细阅读,她向记者表示,她没喝过珍奶,也不关心,但她觉得展板很好看,所以停下来看看上面写着什么。看来这样的解释的确能起到一定作用。

一些珍奶店把北威州政府报告打印出来给顾客看。在法兰克福闹市区菜尔大街上的购物中心MyZeil顶层的Lilly&Willy珍奶店就把报告放在收款机边上,顾客付钱的时候就可以看到。

补救、预防两手抓

这次珍奶业商家受到不实新闻报导的打击,生意损失惨重。刘小姐表示,BoBoQ会积极寻找证据,力争通过法律途径挽回珍奶的形象。珍奶原料进口商台湾Possmei总公司也将原料送交德国驻台湾的官方认证检测机构检验,结果也显示没问题。

此事也提醒BoBoQ需加强预防措施,刘小姐说,台湾出口的原料都是经过台湾检测合格的,但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都不同,而且欧盟每年的标准也都有所变化,所以BoBoQ决定,日后定期将从台湾进口来的原料送交检测,一旦有负面报道出现,就可马上反驳。

珍奶原料进口商Tee Quadrat的黄先生表示,他也从台湾进货,此次事件出现前,他就已把70%的原料送交检验,都没有问题,负面报导出现后,他又把剩下的30%拿去检测认证,其中包括爆爆珠,上星期出来的结果显示,所有原料都没问题。台湾厂商也称,原料中不可能含有那两位德国专家声称的致癌物质。

所有商家共同推倒一堵“墙”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珍奶店既是竞争对手,也是一个“战壕”中的“战友”,他们共同面对着一堵无形的墙,墙的砖块就是德国专家挑剔的目光、媒体对负面消息的渲染,还有德国民众对珍奶的不了解、甚至是误解,而德国人对新兴事务一贯持有的保守态度就是灰浆,将这些砖块牢牢地粘在一起,砌成了一堵隐形而又稳固的墙。

一直以来,全国各地的珍奶店都在不断地撞击着这堵墙,慢慢地,这堵墙上出现了裂缝,有的地方甚至有了将要倒塌的迹象。比如一个人在地铁站,下了车拐到通道上看到一家珍奶店,几杯色彩诱人的珍珠奶茶大照片作为招牌立在店门口,他没有停留走了过去。出了车站,走到购物中心买东西,在电动扶梯上的时候,眼前又赫然出现一个大杯珍奶的展板,这是另外一家珍奶店的广告。当他从购物中心出来,拐过一个街角后,迎面又看到了第三家珍奶店。

如果说,看到第一家店时,他可以漠不关心地走过去,认为这不过又是一个异国风味的饮料罢了,而他看到第二家店时,也许脑袋里会出现一个念头:珍珠奶茶还挺流行,但当第三家珍奶店出现在眼前时,很多人就会禁不住多往店里看几眼,年轻人说不定还会好奇地进去打听一下,这是什么茶?里面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再近一步就会点上一杯尝个新鲜了。

当一个德国人头脑里的“墙”被打破,第一次尝试珍奶时,也不可忽视前面几家珍奶店为这“第一杯”打下的基础。

珍珠奶茶从一开始的生意冷清,到后来成为德国流行饮品,这一转变是所有珍奶商家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久前多家媒体的负面报道,就像是把那些被商家们千辛万苦敲掉的砖块又摆回了原来的位置,当珍奶商家们现在又一次面对这堵墙时,他们会怎么反应呢?有的不得不放弃,有的还能够咬牙坚持,有的觉得前景黯淡,有的认为明年就能好转,德国珍奶市场正在进行一次重新洗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堵墙一定能够再次被打破,只是需要一些时间。

大纪元记者吴茵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文婧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